七绝读《三玄·道德经·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有感(3)
2018年9月3日
人老将至,整理文稿,得诗一首(参见附录):
若存若亡位置中,
正态分布古钟形;
中大两头占比小,
事成关键聚众生。
附录:读《三玄·道德经·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有感(3)
本文专门谈一谈与《道德经》有关的“若存若亡”的问题。
若存若亡,亡,无也。意思是有时记在心里,有时则忘记掉。用以形容若有若无,难以捉摸。出自《道德经·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近义词】若有若无、若即若离等。
本章前面先讲了“上士”、“中士”、“下士”对道的反映。“上士”即高明的小奴隶主贵族,“中士”即平庸的贵族,“下士”即浅薄的贵族。上、中、下不是就政治上的等级制度而言,而是就其思想认识水平的高低而言。“道”的本质隐藏在现象后面,“中士”即平庸的普通人听到“道”之后,则将信将疑、似懂非懂、犹豫不定;“下士”即浅薄之士是无法看到的,所以不被嘲笑就不成其为“道”!……。
关于人的认识水平,就整个人类社会而言,呈现正态分布的“钟型”!位于中间部位的人群,主要是处于“若存若亡”的状态!这部分人员很多,整个的分布状态是“中间大两头小”。所以,争取和团结中间这部分人群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本文链接的文章如下:
附1:若存若亡(百度信息)
这正是:
若存若亡位置中,正态分布古钟形;
中大两头占比小,事成关键聚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