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读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遣怀有感·十一尤
文/九文-2022-1-13-11:00-作于南京一中
前朝不见古人牛,后者贤君未至休。
物换年轮悲寞寞,星移斗转念悠悠。
怆然泪下深沉问,泫露珠飞静思愁。
天地之间无圣杰,台歌汉魏古风遒!
注释:
悠悠:指流逝的岁月非常久远的样子,岁月流逝也永久是无穷无尽的。
星移斗转:
斗转星移的颠倒用法,意思一样。意思是星斗变动位置,指季节或时间的变化。北斗七星围绕北极星自东向西转的规律,我国古代的星象学家把它形象地叫做“斗转星移”,而通过“斗转星移”的规律,人们能够判断季节和节气时间。
我国民间流传的谚语:“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意思就是说,春天的晚上,北斗星的斗柄朝东;夏天的晚上,北斗星的斗柄朝南;秋天的晚上,北斗星的斗柄朝西;冬天的晚上,北斗星的斗柄朝北。
寞寞:
指人冷清孤单或环境静寂无声。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8回:“惟此冬时寂寂寞寞,毫无意趣,只好时刻在枕衾中过日,出户便觉扫兴。”
怆然:
悲伤的样子:~泪下。
泫露珠飞:
露珠下滴滑落的样子。泫,指露珠晶莹的样子,泫泫露盈条。——《文选·谢惠连文》,又如泫泫,水滴落的样子。譬之桂生高岭,云露方得泫其花。--《西游记》 花上露犹泫。谢灵运《从斤竹涧越岭溪行》 又如泫露(滴落,降露)。
台歌:
唐代诗人陈子昂创作的《登幽州台歌》,幽州台今天的北京的北郊,即北京的大兴。幽州台即蓟北楼,是战国时代燕都蓟城北部的门楼,遗址尚存。大兴区最早前身为古蓟县,以建于蓟城地区得名。蓟县当为先秦之县,为春秋战国时期燕国所建。辽会同元年(938年),蓟县改名蓟北县,隶属幽都府。
作品原文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向后望不见当今明主。
—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
我的诗是站在陈子昂的角度创作,对此我对自己的诗作作了进一步的诠释:向前看,看不见古之贤君有牛人,向后看,也望不见当今圣贤的明主,明君帝王已经休已。时光岁月在年轮物换之间悄然流逝,显示陈子昂作为关注明君帝王的出现和贤君治理江山治理朝政的幻想在静静流逝的岁月中让诗人内心寞寞清冷,感觉世界悄然无声。随着“斗转星移”,随着岁月的流逝,春天的晚上,北斗星的斗柄朝东;夏天的晚上,北斗星的斗柄朝南;秋天的晚上,北斗星的斗柄朝西;冬天的晚上,北斗星的斗柄朝北。念之岁月流逝的珍贵,已经流逝的岁月是那么无情而久远,却始终在无穷无尽地流逝,越流逝越久远,岁月流逝也永久是无穷无尽的,岁月流逝永不停歇。诗人想到这些,使得我感慨而语:“怆然泪下深沉问,泫露珠飞静思愁。”诗人想到念到明君圣主帝王“至今”未曾出现而怆然泪下深思发问,谁会在乎爱惜流逝久远的岁月是在生活中的露珠悄然滴落之时而流逝的那么久远,诗人怎么不发愁呢?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念到天地之间再也没有圣贤的君主帝王,而诗人创作的《登幽州台歌》的歌词情感是那么沧桑、遒劲,而使人怆然泪下,引发我这样的诗人的共鸣。
七律·读陈子昂的《登泽州城北楼宴遣怀有感》·一东
文/九文-2022-1-13-12:00-作于南京一中
游者平生多倦怠,观天物化久无穷。
周而复始无停歇,帝乃频呻恨不同。
君子重来登此阙,圣贤雅望寄谁功?
何忘白起君存在? 谁记秦兵赵将雄?
注释:
物化:
万事万物的变化和死亡,也就是万事万物的生与死的循环。
周而复始:
[ zhōu ér fù shǐ ],一圈又一圈的轮转。形容不断循环。
出 处·1·《管子·弟子职》:“先生既息;各就其友;相切相磋;各长其仪;周则复始;是谓弟子之记。”
出处·2·梁启超《新史学》:“其进化有一定之时期,及期则~,如四时之变迁,天地之运行是也。”
频呻:
亦作“频呻”。欠伸。打呵欠,伸懒腰。《礼记·少仪》“君子欠伸”汉 郑玄 注:“以此皆解惓之状。伸,频伸也。”陆德明 释文:“频,本又作嚬。”唐 白居易《睡觉》诗:“转枕频伸书帐下,披裘箕踞火炉前。”《新唐书·裴均传》:“入卧内,自谓待己至厚,徐观后榻有频伸者,乃 均 也。”宋 曾巩《太子宾客致仕陈公神道碑铭》:“年则大耄,气盖坐人。笑谈待终,曾不频呻。”一本作“嚬呻”。
雅望:
1.清高的名望。2.仪表美好。3.正人所瞩望。4.厚望。亦为敬词。
白起:
也叫武安君。 武安君者,以武功治世、威信安邦誉名!最早出自西周,历朝历代国之能安邦胜敌者均号“武安”,武安君亦如此,战国时期盛行的封君制是春秋时期分封卿大夫的继续。“君”是卿大夫的一种新爵号。
白起数立战功,秦封其为武安君为先。《正义》说他获武安封号的原因是:“言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
白起指挥许多重要战役,平生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伊阙之战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奠定了自己被后世尊为一代名将的基础 。据梁启超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万人,白起据二分之一。
作战指挥艺术,代表了战国时期战争发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对敌人发起毁灭性的进攻。如伊阙之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鄢郢之战中的掏心战术,并附以水攻;华阳之战长途奔袭。长平之战以佯败诱敌,使其脱离既设阵地,尔后分割包围战术,全歼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