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读唐诗遣怀有感·十一尤
文/九文-2022-1-14-10:00-作于南京一中
朔月边风吹玉树,萧光节气杀甘秋。
罗亭屈伏谁家子?瑶榭横陈望月楼。
自慰常言幽燕客,君悲赘述岫吴钩。
子胥悲壮剜喉刎,楚国为何报国仇?
注释:
朔月:月球和太阳的黄经相等时的月相。此时月亮在地球与太阳之间,其暗面正与地球相对,地球上看不见月光。
边风:1·吹耳边风的意思,就是指一个人经常在你的耳边诉说一件事,或者一个人。2·指春秋战国吴楚大战前,楚国雪耻夫差之恨前,两国边陲吹的风,不仅有自然界之风,还有紧急军情谍报之风。
萧光:
本意是指祭祀时燃艾蒿所生之香气。《礼记·祭义》:“燔燎羶薌,见以萧光,以报气也。” 郑玄 注:“光,犹气也。” 宋 曾巩 《贺熙宁十年南郊礼毕大赦表》:“是以萧光之烈,奏於宗祊;柴燎之蒸,焜於郊兆。”
萧的解释 萧 (蕭) ā 即“艾蒿”。 冷落,没有生气的样子:萧然。萧瑟。萧索。萧飒。萧森。萧骚。萧疏。萧条。 〔萧萧〕a.象声词,形容马叫声或风声,如“风萧萧兮易水寒”;b.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如“华发萧萧老。
在我的诗里是指萧条的光景,包含秋季节令之时万物衰败的样子,毫无生机。
甘秋:
美丽的深秋,万物由兴到衰之时,自然界的万物呈现金黄火红的色彩。因此我自己创造了这个词汇,来表达对深秋美丽景象的赞美,虽然没有生机,但历经风雨,却把最美的样子留给人间。虽然惋惜萧杀之气带来的衰败颓废,但也有那短暂的美丽。
罗亭:
俄国屠格涅夫作的长篇小说。外省一女地主家接待了一位贵族青年罗亭,他的举止谈吐令主人的女儿娜达丽亚倾心。她不顾母亲反对要随他出走,但罗亭却犹豫退缩。几年后,他仍一事无成。
其实用在诗里是表达这样的亭子发生过匪夷所思的故事。至于是什么故事已经不重要。感悟整首诗的内涵,就能明白。
屈伏:
1.屈服;屈身事人。《晋书·刘曜载记》:“为之拜者,屈伏於人也。” 清 唐甄 《潜书·善游》:“刚直之臣,不能匡君,耻於屈伏,乃不避杖夹斩磔之刑,以与天子争胜。” 郭沫若 《蒲剑集·青年哟,人类的春天》:“伟大的人便能以后谢的精神力量统御早衰的肉体官能,决不向老衰屈伏。”
2.犹潜藏。《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谓胜至,报气屈伏而未发也。” 孟进 《冀察热进军漫记》:“敌人益发不敢动了,屈伏在山底下散开了。”
3.曲折起伏。 唐 李白 《宿虾湖》诗:“明晨 大楼 去,冈陇多屈伏。”
瑶榭:
建在高台上用玉石装饰的敞屋。
出处·南朝 宋 刘义恭 《登景阳楼》诗:“丹墀设金屏,瑶榭陈玉牀。” 南朝 宋武帝 《华林清暑殿赋》:“若夫瑶榭未清,琼室流炎,薰风夕烈,炽景晨严。”
横陈:
1.横卧,横躺。2.横穿。3.杂陈,横列。出处·语本战国楚宋玉《讽赋》:"内怵惕兮徂玉床,横自陈兮君之旁。"
幽燕客:
幽州的燕客,幽州古地名称,今天的北京。这里借代指北方之客。
赘述:
1.说些不必要的细节:不须~。2.重复累赘的叙述。
岫吴钩:
岫乃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境内的山名,用在诗里这个“岫”即表示吴国。“吴钩”乃春秋战国时期吴国的一种冷兵器、武器名。一种弯形的刀,相传为吴王阖闾所做。后泛指锋利的宝刀。这种冷兵器也是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它以青铜铸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满传奇色彩,后又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
这有出处·如此这般: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阖闾命于国中做金钩,令曰:“能为善钩者赏之百金。” 有人杀其二子,以血衅金,成二钩,献于阖闾。……王曰:“何以异于众夫子之钩乎?”……钩师向钩而呼二子名:“吴鸿,扈稽,我在于此,王不知汝之神也。”声绝于口,两钩俱飞,着父之胸。
吴王大惊,乃赏百金。遂服而不离身。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千金买马鞭,百金装刀头。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后出塞五首》杜甫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侠客行》李白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鸷鸟立寒木,丈夫佩吴钩。何当报君恩,却系单于头。”——《九江口作》王昌龄
●“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九歌·国殇》屈原
●“汉家天将才且雄,来时谒帝明光宫。万乘亲推双阕下,千官出饯五陵东。誓辞甲第金门里,身作长城玉塞中。卫霍才堪一骑将,朝廷不数贰师功。赵魏燕韩多劲卒,关西侠少何咆勃。报雠只是闻尝胆,饮酒不曾妨刮骨。画戟雕戈白日寒,连旗大斾黄尘没。叠鼓遥翻翰海波,鸣笳乱动天山月。麒麟锦带佩吴钩,飒踏青骊跃紫骝。拔剑已断天骄臂,归鞍共饮月支头。汉兵大呼一当百,虏骑相看哭且愁。”——《燕支行》王维
●“马啸月轮高,将军爱紫袍。吴钩悲衅子,埋首葬松涛。”——《咏史·其一》万宽
●“腰垂锦带佩吴钩,走马曾防玉塞秋。莫笑关西将家子,只将诗思入凉州”——《边思》李益
●“今吾抱何恨,恨无匡复姿。含笑看吴钩,回首蛟龙池。”——《第一百六十九》文天祥
●“楚兰不佩佩吴钩,带酒城头别旧游。年事已多筋力在,试将弓箭到并州。”——《长安亲故》卢殷
●“经过辨丰剑,意气逐吴钩。”——《重送刘十弟判官》杜甫
七律·读唐诗论公知遣怀有感·十一尤
文/九文-2022-1-14-12:38-作于南京一中
故国江山三万里,秦川八百水辽悠。
汉唐盛世归天下,帝业贤君立九州。
今日公知成贼子,昔年私见鉴徒囚。
怎忘失土丢颜面,八国联军白刃头!
注释:
九州:
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用作“中国”的代称,成为中国的代名词。所以这个“九”字不能看成是简单的一个数词。天下对九州,从对仗的角度看,文意是对应的。
七律·读唐诗遣怀有感·十一尤
文/九文-2022-1-14-14:30-作于南京一中
单于逃脱退瑶台,西战丁零塞上推。
怀古千秋吟白首,登山万里夺金盔。
谗言未忘飞来祸,佞子羞污压 制才。
邪纵王朝当国贼,英雄磨灭落尘埃。
注释:
丁零:
形容铃声或小的金属物体的撞击声:铜铃~~地响。
1. 古民族名。又称“丁令”、“丁灵”。
汉 时为 匈奴 属国,游牧于我国北部和西北部广大地区。
《史记·匈奴列传》:“后北服 浑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 之国。”
张守节 正义:“已上五国在 匈奴 北。”
司马贞·索隐引《魏略》:“ 丁零在康居北,去 匈奴庭接习水 七千里。”
唐代·李涉 《六叹》诗:“ 汉 臣一没 丁零 塞,牧羊西过 阴沙 外。”
清·纳兰性德 《蝶恋花》词:“去去 丁零 愁不絶,那堪客里还伤别。”
2. 象声词。
唐代·黄滔 《戴安道碎琴赋》:“朱絃併断,类冰泉裂石以丁零。”
赵树理 《登记》:“有一个明晃晃的小东西从她衣裳口袋里溜出来,丁零一声掉到地下。”
羞污:
玷污。
七律·读唐诗感吟昭君和亲真是自己的意愿吗·遣怀·六鱼
文/九文-2022-1-14-16:00-作于南京一中
香风万里珠帘卷,倚色和亲翡翠鱼。
玉面云鬟仙女涕,昭君心事泪痕据。
隔纱照烛单于悦,惊艳流光宝气虚。
谁愿委身甘屈服?墙头草摆任由妤?
国家的综合国力如果足够强大,皇帝舍得把自己的女人真的用来和亲吗?昭君心事泪痕据:对于王昭君出塞和亲,应该只有昭君自己知道其中的苦涩和委屈,也只有昭君自己的心事有难言之隐,既要爱国爱百姓,不希望百姓遭到生灵涂炭的劫难之苦,也爱帝王。接受和亲的使命,受尽人间的苦难和委屈与耻辱,总是泪流满面心事重重,泪眼流干了,只留下泪痕足以证明这一点,泪痕就成了印证昭君心事的证据,这就是有力的证明。昭君能为国家和百姓、为帝王做主贡献自己给单于,昭君却无法左右自己的悲惨命运!
读唐诗感作七律·昭君和亲真是自己意愿吗·遣怀·一东
文/九文-2022-1-14-17:00-作于南京一中
惊嫔月貌绮罗风,桃李频寒压雪同。
上古和亲成往事,如今失忆忘英雄。
沧桑久别离鸿侣,怆泪干流酿酒盅。
何怨墙头欺嫩草?欲传一札诉皇宫!
注释:
风:社会风气。
桃李:特指历代文人诗家。
怆泪:悲伤至极的眼泪。
一札:
1、古代写字用的小而薄的木片。
2、信件。
3、札子,旧时的一种公文、公函、用竹简书写的告示。
读唐诗感作七律·点赞昭君和亲的历史意义遣怀有感·一东
文/九文-2022-1-14-18:00-作于南京一中
重门紧锁苑春宫,庭院深深怨脱桐。
人去楼空情历目,天成名就史铭鸿。
青丝熬白千秋树,紫阁鎏金万代风。
中国王朝须烈女,昭君出塞建奇功。
注释:
脱桐:每一年的11月的秋天,桐树就要脱皮。
读唐诗感作七律·点赞昭君和亲的历史意义遣怀有感·一先
文/九文-2022-1-14-18:46-作于南京一中
清昼宫妃汲古泉,青丝熬白辘轳诠。
红花远远开千里,碧甃迢迢叠万年。
塞上风云惊动魄,朝中汉帝惜无缘。
倚阑竟日空悲叹,雪上银瓶化泪咽。
注释:
辘轳:
1.利用轮轴原理制成的一种起重工具,通常安在井上汲水。机械上的绞盘有的也叫辘轳。
2.带转盘的工作**。如制陶拉坯时的塑台辘轳。
碧甃:
【bì zhòu】1.青绿色的井壁。
典故的出处·唐·方干 《书吴道隐林亭》诗:“橘枝亚路黄苞重,井脉牵湖碧甃深。”
2.借指井。
典故的出处·唐·卢照邻 《乐府杂诗序》:“紫楼金阁,雕石壁而鏤羣峰;碧甃铜池,俯银津而横众壑。”
宋·徐铉 《忆新淦觞池寄孟宾于员外》诗:“自有溪光还碧甃,不劳人力递金船。”
清·纳兰性德 《忆江南》词:“一匊臙脂沉碧甃,四围亭壁幛红罗。”
迢迢:
在我的诗里,恰恰这里不是指距离的遥远,而是指历史时代非常遥远久远。
咽:
在我的诗里是指哭泣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