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梅礼赞(黄诚法)
一
蛰伏因冬凛,唯君笑靥开。
凌寒春色报,送暖火苗来。
壁立红梅骨,花登腊月台。
冰天三友伴,脉脉岂分哉?
二
天寒地冻絮飞驰,腊月吟君最合宜。
不与姚黄争国粹,愿随和靖著花期。
棱棱瘦骨堪濡笔,郁郁红霞可入诗。
傲雪凌霜开烈焰,一腔碧血报春知。
病榻上的坚守一一以书为药的乡村文人(作者:黄良洪)
时光流逝,花样年华转眼成过往云烟。三十多年间,“榻作书笺身作笔,窗为日月手为天”,在一张病床上,乡邻黄诚法(身份证登记为黄成法,网名:成拾)完成了从泥水匠到农民作家的蜕变、涅槃。
我几次探访他,我们相谈甚欢,他不避讳,聊起他的人生履历,读书经历,工伤卧床的挣扎、感悟以及社会对他的扶持、帮助,我听后感慨万分。
诚法叔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中小学阶段,是成绩始终名列前茅的高材生。就读荷山中学,成长为有理想,有抱负的革命青年;但当时却被视之“走白专道路”而把他拒之高等学府的神圣殿堂外,让他度过一段坎坷的岁月。回乡生活中,无可选择的他先当过泥水匠学徒,从事建筑业多年;自学医学知识被村里聘用为赤脚医生后又因所谓“阶级立场”问题被解聘;继而投入养蜂行列,追花逐蜜踏遍万水千山,吃尽千辛万苦。终究成效不大,迫于生计,又重操老本行建筑业。
1984年,他到厦门基建工地,当上班组长、施工员,不甘人后的他带领班组取得好成绩,被惠安县驻厦门建筑公司评为先进班组,声名鹊起。正当他甩开膀子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双亲去世,祸不单行,1988年,他又遭受工伤的重创。
“真是在劫难逃!”他不由感慨,向笔者讲述那场惊险事故的细节。那本不是他施工的项目,工地人不在,甲方代表就找他去督促拆除屋架,拆除中不幸吊绳折断屋架塌落,为了救援站在他前面的甲方代表,他毅然冲上前去硬顶,甲方代表无事,“我却被砸倒,紧急送院,诊断为胸十二椎粉碎性骨折,肋骨断了六根,大腿骨骨折,血气胸……"命虽然保住,但高位截瘫,生活不能自理,诚法叔从此定格在病床上。
他吿诉我:罹患截瘫,仿佛列车失控戛然抛锚在黑暗的隧道里,他一时怎么也不能适应这人生巨变,回想当年走南闯北、露宿风餐追花夺蜜;抡锤子操瓦刀、四处拼搏风雨兼程,虽苦犹甘,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苦难再次降落在自己身上。与病魔抗争中,遑论伤痛,最难耐的是空虛和寂寞,他曾经自卑、消极,甚至想了却残生。
亲友劝慰他,特别是贤内助妻子,无微不至关怀呵护。在病榻每天帮他穿衣、擦洗身体及照料生活方 方面面,都是她一人承担。起早摸黑、披星戴月操劳着,这么多年无论遭遇多少变故她都不放弃,真是良美丽、任劳任怨的惠安女!她是家庭的顶梁柱,丈夫的守护神,儿女们的坚实后盾,她默默支撑起这个 家庭,用爱谱写一曲人间真情。
他说,也庆幸从小的理想主义教育根深蒂固,在他最穷愁潦倒时,他人生的偶像——奧斯特洛夫斯基从灵魂深处出现,用现身说法开导他。他重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保尔生命最后时刻的只争朝夕,豁然开朗:“人不能只为自己活着,子女还未成人,我必须振作起来,去尽一份未了的责任!”他重新燃起生命的欲望,从小喜欢文学的他,在病床的孤岛上,重拾秃笔:“既然命运关上门,我必须借助文字撑起一扇窗,重新编排自己的生活。”
他的一间不很宽敞的卧室,一个三格的大书架里三层外三层叠满了书,桌上、茶几堆满订阅的各种杂志及文友馈赠的书刊,各种文具稿件。墙壁上挂着名人题赠的楹联。
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他如饥似渴从中汲取营养,做了二百万字笔记,从1992年处女作在《泉州晚报》发表,便一发不可收,克服别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固守孤独,品味寂寞,青灯黄卷,自我淬砺,上下求索,孜孜不倦。唯有窗外屋面的那株“侏榕”陪伴他度过一生中最艰难的岁月,见证他随遇而安,不气馁、不放弃,包容苦难磨成病珠的毅力。正是这样的日子,他静下心来阅读和写作,皇天不负苦心人,他先后在《泉州晚报》《泉州文学》《惠安乡讯》《惠安文化》《净峰文史》《钱山诗歌》《海韵》《崇武楹联》《崇武文学》《重华之光》《紫云屏》《惠安文史资料》《惠安慈善》《惠安吴文化》《螺阳书院院刊》《惠南文化》《信宜诗词》及各地民刊、知名网站发表了上千篇散文、随笔、评论、诗词、楹联。他被评为“泉州晚报社创刊20周年20名金牌读者”之一;参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征文,多篇文章被《体育天地》采用播出并得奖;参加泉州市的春节征联及“龙文化”全国征诗词、楹联,得奖。《岁月留痕》编入《惠风薯韵•惠安籍作家优秀散文选》,《丰碑》入选《纪念惠女水库建成60周年征文作品集》。
这些篇什,有的是对时代的热情讴歌,对英模的由衷赞颂,对家乡的满腔关注,对亲友的一片赤诚;还有对病魔的坦然面对,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对文学的孜孜以求,对人生的不断感悟……充满正能量,给人以鼓舞和激励。这既是他文采、诗意、才情的自然流露,更是他傲骨不屈的人格魅力的真实体现,试想,如此发自一位卧床30多年老人的心声,能不令人震撼?!
30多年来,他以笔代步,以笔代心,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回报社会,回报乡亲。2009年《净峰文史》创刊,他担当校对,义务帮助组稿和修改、编辑稿件,兼任《钱山诗歌》副主编。近年来又应邀义务任《紫云屏》编委及校对。他曾协助塘头村委会写了大量的汇报材料;无偿帮助村里、外村的许多重病灾困难户打救助报告;帮助净峰镇墩北村申请清•厦门水师提督陈大鹏故居为惠安县文物保护单位;替贫门学子申请助学资助。他花了10个月时间,草稿3万多字,为家乡建筑公司整理发展史,尽了自己的一份义务和担当,体现奉献社会的生命价值。
他的敬业、拼搏和奉献精神得到社会的认同。为此,2000年8月12日泉州晚报社《泉州晚报•今周刊》)以《农民作家的“爱情风雨路”》开始,多年来对他的事迹作了多次跟踪报道,《泉州电视台•周末视点》《东南早报》《海峡导报》《海峡都市报》《惠安乡讯》及“泉州网”“闽南网”“福建新闻资讯”“新浪博客”“台海网”“大华网”“凤凰网”“腾讯网”“百度快照”“人民网”……等众多新闻媒体、网站作了多次报道或转载。泉州市残联、惠安县残联把他作为残疾人自强模范的对象,号召残疾人向他学习。2019年,惠安县文明办推荐他参评泉州市道德模范。
在社会及热心人士的赞助下,黄诚法自2013年起,出版了散文集《卧人心旅》,诗集《卧人诗语》,诗词楹联集《卧人歌赋》。而且,第四部文卷《卧人续韵》在惠安慈善总会及惠安众心助残协会的资助下,也在今秋问世了。
涅槃后的重生,永不言败的坚毅,黄诚法正在续写人生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