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读《三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有感(4)
2018年9月3日
人老将至,整理文稿,得诗一首(参见附录):
老子指归严遵著,
与时俱和醒世人;
和谐社会人向往,
辩证同一是灵魂。
附录:读《三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有感(4)
本文专门谈一谈与《道德经》有关的“汉·严遵《老子指归》”的问题。
严遵,字君平,西汉末蜀郡成都人,原姓庄,班固作《汉书》,避明帝刘庄讳,更庄为严。在老学研究的历史中,出现过许多重量级的《老子》研究专著,其中之一就是西汉严遵的《老子指归》。晋人常璩在他的《华阳国志》中称:“严君平著《指归》,为道书之宗。”足见此书在老学研究中的地位。
在老子学说的早期阐述中,西汉严遵的《老子指归》解说独特,值得珍视。严遵在阐述老子“和”的学说时,提出了“与时俱和”的思想。由以古鉴今意义而言,“与时俱和”的思想恰是“与时俱进”与“和谐社会”两种现**论概念的联接!可以给予现代社会以积极的启示!……。
《老子指归》大体从以下三方面论述“与时俱和”的思想:
一、老子“主一”之学即宇宙和谐的本质体现
老子学说具有形上之体与形下之用两层面。虽然形上与形下不离,体用不二,但是后世学者禀赋不一,识大识小,宜有不同,偏重于老子形下的层面,而特别注意其用阴用柔的言论,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就其全体而言,我国古代哲人向以中道为大道,老子亦然。
晚周诸子的兴起,其直接原因在于“周文罢弊”、“礼崩乐坏”,亦即出于不得已的“反题”。诸子各家都追求真理,要求重建政治社会秩序,而老子对于世间思想学说的整体性、统一性的探究,较之其他诸子尤为突出,故《庄子·天下篇》称之曰“主之以太一”。近代以来学者论述先秦历史,常着眼于战国秦汉的政治统一;论述先秦思想,亦能关注其本体论、道论。但罕有打通历史与哲学二学科,将政治统一与思想学说的统一结合而论者。实际上老子对于“道”、“无”、“一”等统一性的探讨,乃是秦汉政治统一的先导,二者具有同样的积极意义。
而天地万物的统一性,一旦推溯到抽象的“一”,或绝对的“无”,必然涉及到全体的关联。宇宙间的万事万物为一大关联而存在,万事万物相互关联而成为一个整体,这正是“和谐”思想的本质体现。
老子阐述宇宙整体性,有时乃采用具象概念,较为彰著者如认为天地万物本原于水、于气。而老子论水、论气,盖亦因水、气能充溢天地,包裹万物,使达于中道。《文子·上仁》》引老子曰:“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和者,阴阳调。……阴阳交接,乃能成和。”《老子指归·得一篇》曰:“和,其归也;弱,其用也。”
当然,既为“中道”,势必不争,故老子言无为,言阴柔,言谦逊,言忍让,故司马迁云:老子“无为自化,清静自正”。“中道”体现着无为、无己、无名的性质,老子深有得于此,但老子并非仅偏颇于用阴用柔者。
近代以来学者注重老子的“辩证”思想,故往往强调其阴阳概念,而忽略其“三生万物”之“三”与“冲气”之“和”。实际上老子学说仍本于中道,其内涵范围上及天地,下包人事,兼综政统与学统,涵盖社会各阶层,所谓“至大无外,至小无内”,并无其他“异端”排斥于其学说体系之外,换言之,并无任何“不和谐”因素存在于其学说体系之外。其理想境界如此。
二、老子“三生万物”之说以“和”为宇宙生成之起点
道家与儒家思想的差异,有一点即道家尚“同”,儒家尚“和”。老子之学讲“玄同”,讲损之又损,同之又同,孔子则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礼家言“礼节乐和”。讲“同”是就宇宙起源而论,讲“和”是就宇宙构成而论,二者各有侧重。《老子》五十六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是专就追溯宇宙起源而论。而儒家较少涉及“天道”,“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即《易经》也以宇宙构成说为主体。
但道家在讲宇宙起源的同时,对于宇宙构成亦有较多论断。老子之学有宇宙起源与宇宙构成两层面,于宇宙起源层面讲“同”、“一”、“无”,于宇宙构成层面讲“有”、“和”。故《老子》四十二章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生一”,表明老子之学的终极目标是追求绝对的统一性。但绝对的统一性并非一个僵化的死体,所以由“一”一定要产生“多”。但“多”又并非割裂整体、各自独立,所以“多”犹然不离于“一”,万事万物犹然是一个整体。由“一”而衍生为“多”,又由“多”而复归于“一”,其中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和”。
《老子》二章有“音声相和”一语,“和”解为动词“唱和”,此为“和”的本义、“和”本字从口,禾声,写作“咊”。“和谐”又作“和协”、“协和”,古文从龠,写作“龢龤”。本义为乐器名,为音乐术语,其后乃引申为抽象概念,提升为专有名词。
“冲气以为和”之“和”,解为“和气”、“冲和之气”。陈景元称阴阳与和为“清浊和三气”,称“冲和之气,运行于其间,所以成乎形精”。司马光以体用分别阴阳与“和”,谓“万物莫不以阴阳为体,以冲气为用”。刘骥强调“和”对于阴阳的调和作用,谓“冲气者,自然中和之气,非阴非阳,不离阴阳,可以调和阴阳”。程大昌进一步辨析阴阳与“和”的关系,强调和气并非在阴阳之外别有一物,而恰是将阴阳调和在一起的结果。其言曰:“《列子》曰: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冲和气者为人,言能虚中以承清浊之会者,是其和之得以成体者也。张湛释之曰:阴阳气偏,交会而气和,气和而人生也。此其为说,是二之交焉而三,三之遍焉而万者也,说者迺冲为和,则失之矣。”
可知在老子看来,“和”并非简单的社会理想,也非片面的政治策略,而是与“道”之“一”互为体用,具有宇宙生成与万物起源的本体意义。专就宇宙起源而论,“和”乃是宇宙万物生成的起始之处。
三、严遵《老子指归》与“和生万物”
近年来(2000年)中央提出的新的理论概念,如“以德治国”、“与时俱进”、“和谐社会”等,多与我国学术文化传统相关。当然,中央提出的新的理论概念,在思想内涵上实质是现代性的,其内容较之古典寓意往往具有现代的超越,或说质的飞跃。但是无论如何,这些概念的基础仍然是传统的,新的理论概念因为有传统的历史的因素融入其中,极大地丰富了其现代思想的血肉肌肤,从而使其圆融蕴藉,充溢宣朗,则是可以肯定的。【按:《老子指归》内容丰富,还包括其他一些重要的思想!……。】
本文链接的文章如下:
附1:老子道德经系列·《老子指归》汉严遵著(个图)
语文梦,2015-04-21 附2:与时俱和——严遵《老子指归》及其对现代和谐社会理论的启示 时间:2009-01-21 11:09:50 哲学理论论文 附3:《老子指归》(在线阅读) 古典文学网,作者:严遵 附4:严遵《老子指归》初读札记(之一、二) 播州无为生,2012-08-23 13:45:09
|
这正是:
老子指归严遵著,与时俱和醒世人;
和谐社会人向往,辩证同一是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