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粟裕墓前哀谭家桥之战》
乌泥关上草难春,
昔日红军激战频。
迎刃疲兵方击敌,
持枪猛将已伤身。
沙场影乱尸填壑,
号角声传血染尘。
散尽硝烟风慄冽,
凄吹骸骨咽昏晨。
注:谭家桥镇属皖南太平县(今黄山市黄山区)。谭家桥之战是粟裕将军一生耿耿于怀,至死难忘的一场惨烈战斗,粟裕去世前嘱将自己部分骨灰葬于此,以陪伴在此牺牲的战友们。
1934年,方志敏、刘畴西、寻淮洲、粟裕等人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在中革军委的命令下,本拟赴皖南开辟根据地后北上抗日,忽又命令转攻福州,攻打福州的战役失利后,又令部队重返皖南。如此折腾之下,劲旅已成疲兵。在国军的围追堵截下,红军部队为争取主动,在谭家桥乌泥关准备伏击国军王耀武部,因一红军战士心慌提前开枪,暴露了战略意图,伏击战变成遭遇战,且又是仰攻,战斗很快失利。红军猛将原红军第七军团军团长、中华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寻淮洲身负重伤,在转移泾县途中因伤重不治牺牲。
谭家桥战役失败后,方志敏和粟裕率800残兵先行南下,刘畴西率大部队殿后。方志敏为等刘畴西,要粟裕率400多无**的战士和伤员继续南下。方志敏与刘畴西会合后,不料继续南下之路已被国军所阻,无奈退至浙赣边界的玉山县怀玉山区。部队主力在怀玉山被国民党军14个团重兵包围。刘畴西,方志敏率部反复冲杀,浴血奋战,始终不能突围。战斗中方志敏和刘畴西先后被俘。两人于1935年8月6日凌晨在南昌同时英勇就义。
粟裕率残兵突围后,重组红20师,后为闽浙军区独立师,粟裕皆任师长。新四军成立后,独立师改编为新四军二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