伫原眺远,见长空万里,飞光流碧。
地脚天额飙热舞,欲将空间熔毕。
龙摆苍头,凤摇花尾,仙众携霹雳。
千年神话,恰推实景演叙。
几度嗔怪人间,地天无道,只居尘石第。
月亮太阳均探看,光电粒波拋技。
羲和逐日,祝融探火,星阵天和寄。
地球村里,一声吹响神曲。
羲和逐日:2021年10月14日,由国家航天局批复立项的我国第一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拉开了我国太阳空间探测的序幕。“羲和号”的全名为太阳Hα光谱探测与双超平台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简称太阳双超卫星。“羲和号”打破了我国无太阳探测专用卫星的历史,迈出了我国太阳空间探测的重要一步。“羲和号”的研究目标是太阳低层大气,即光球层和色球层的动力学过程,以及太阳爆发活动的物理机制。
祝融探火:祝融号,为天问一号任务火星车。祝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尊为最早的火神,象征着我们的祖先用火照耀大地,带来光明。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寓意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2021年
6月11日,国家航天局在京举行天问一号探测器“祝融号”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揭幕仪式,公布了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着陆点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国印迹”和“着巡合影”等影像图。首批科学影像图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天和"空间站,是中国建设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是中国空间站“天宫”的组成部分。2021年6月17日和10月16日,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相继发射成功,顺利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神舟十二号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3名航天员进驻核心舱,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驻留,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在轨验证了航天员长期驻留、再生生保、空间物资补给、出舱活动、舱外操作、在轨维修等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关键技术。神舟十三号入轨后,与天和核心舱和天舟二号、天舟三号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3位航天员开启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其间将开展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舱段转位及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等工作,进一步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中国空间站有人长期驻留时代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