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读《三玄·道德经·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有感(4)

2022-05-19 66 0 举报/投诉

七绝《三玄·道德经·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有感(4

201893

人老将至,整理文稿,得诗一首(参见附录):

老聃道迹玄又玄,

玄去玄来变神仙;

刘向奇书列仙传,

津津乐道几千年。

附录《三玄·道德经·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有感(4

本文专门谈一谈与《道德经》有关的“汉·刘向《列仙传》”的问题。

《列仙传》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叙述神仙的传记,具体成书时间与作者争议颇多,现多认为是西汉史学家刘向所著,主要记述了上古及三代、秦、汉之间的70多位神仙的重要事迹及成仙过程。

《列仙传》开创了神仙传记的先河,为神仙作传,建构了一个较完整的神仙谱系,在开创仙人题材小说、形成富有意义的文学母题、创作思维、仙道思想等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古雅简洁,叙事细致生动,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按:老子被神话的过程大约经过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关尹子、列子、杨朱、涓子等人对老子著作的传播;继而庄子、韩非子等人围绕老子道学进一步阐发义理;在战国中后期老子道学在稷下学宫被广为传播,从而奠定了西汉以黄帝、老子思想为主导的无为政治。】

《道德经》一书在西汉已经被奉为经典,东汉时期黄帝、老子正式被列为国家祭祀,东汉末年的道教援引《道德经》旨要作为道教指导思想,老子及《道德经》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拓展。同时在西汉神仙学说、谶纬学说的氛围之下,老子首先被认为是的代名词,是天地混沌之气的开始。后来神仙学说进一步发展,道为隐而不能见的存在,而老子成了道显现出来的具体形象。【按:系统虚构老子神话传说的两本著作分别是西汉刘向的《列仙传》和东晋葛洪的《神仙传》,前者简要叙述了七十多位修成正果的仙人,后者在叙事上更加形象生动,并植入一些传说故事。】

《列仙传》将老子的生辰前推至殷商时代,按此纪年老子得有八百多岁,至于这个数字代表了什么?不得而知,反正是汉人很喜欢八百岁这个说法,擅长养生的彭祖也是八百岁,李八伯也是八百岁,《神仙传》中还记载了很多动物也是寿八百岁。大体上是修仙的人喜欢这个梗,最早的出处应是《淮南子》:清天八百岁生青曾,青曾八百岁生青澒,青澒八百岁生青金,青金八百岁生青龙,《山海经》也记载了: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

说到修炼之法,《列仙传》的记载是及其简略的老子无为,而无不为。道一生死,迹入灵奇。塞兑内镜,冥神绝涯。德合元气,寿同两仪。这里提供了两个可以实践的信息,一是《道德经》中反复强调的居无为之事,二是《道德经·五十二章》中的塞其兑,闭其门。无为简单的解释为辅万物之自然,而塞兑,闭门可以简单的理解成摒除外界的干扰,专注于内修。

《列仙传》中关于老子的记载(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陈人也。生于殷,时为周柱下史。好养精气,贵接而不施。转为守藏史。积八十余年。史记云:二百余年时称为隐君子,谥曰聃。仲尼至周见老子,知其圣人,乃师之。后周德衰,乃乘青牛车去,入大秦。过西关,关令尹喜待而迎之,知真人也,乃强使著书,作《道德经》上下二卷。老子无为,而无不为。道一生死,迹入灵奇。塞兑内镜,冥神绝涯。德合元气,寿同两仪。

【译文】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陈国人。生于殷代,以后任周的柱下史。喜欢保养精气,注重吸纳而不外泄。后从柱下史转为守藏史,供职八十多年。史书记载说,老子二百多岁时被称作隐君子,谥号为聃。孔子到周见到老子,知道他是圣人,就拜他为师。后来周德衰颓,老子就乘青牛车离开周,去大秦国。途经西关,守卫西关的令官尹喜早就等候在那里迎接他,知道他是得道的真人,就强求他著书,老子就作《道德经》上下两卷。老子追求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用道齐一生死,形迹出神入奇。闭目塞听内修,无上境界无思。得道合乎元气,长寿同于天地。【按:从《列仙传》开始,把老子列为神仙。东汉时期,成都人王阜撰《老子圣母碑》,把老子和道合而为一,视老子为化生天地神灵。成为了道教创世说雏形。而在汉桓帝时,汉桓帝更是亲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为仙道之祖!……。】

【按:《列仙传》是记述上古三代秦汉诸仙事迹的传记合集。2卷。记仙人自赤松子至玄俗共71人。除江妃二女合为一传外,余皆人各一传。传后有赞,每赞八句,四字一句。篇末又有总赞,说神仙之要义。体例全仿《列女传》。《列仙传》旧题刘向撰。但据《汉书·刘向传》和《汉书·艺文志》,刘向著有《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不见《列仙传》之名。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认为此书的文字风格不象西汉时代的作品,因此作者不会是刘向。黄伯思《东观余论》认为此书是东汉时代的作品。今考《隋书·经籍志》录有《列仙传》二种:一为“列仙传赞三卷,刘向撰、鬷续、孙绰赞;一为“列仙传赞二卷,刘向撰、晋郭元祖赞”。《隋书》成于唐贞观十636年,可知此书出于唐代之前。又梁502—557陶弘景《真诰》说“孔安国撰孔子弟子为72人,刘向撰列仙亦72人”,东晋317—402葛洪《神仙传》称“刘向所撰列仙又七十余人”,说明晋时此书已经流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推测此书是“魏晋间方士为之,托名于向”。然《汉书·郊祀志上》注及《汉书·司马相如传》注应劭注两引《列仙传》之文,王逸《楚辞·天问》注亦引《列仙传》之文,可见此书东汉时已流行。余嘉锡据以考定谓“该书盖明帝以后顺帝以前人之所作也”参见《四库提要辨证》卷19。唯今本后人有删节,故本书尚有不少佚文。《列仙传》行文以“某者,某时人也”、或“某者,某地人也”开头,实录史事的意味颇浓。对传主有仙人、神人、真人等不同称呼,但在意指上并无分别,皆指具有奇迹异行的人。所列诸仙,有的亦见诸正史,如老子、范蠡、东方朔、钩翼夫人等,但关于他们的事迹则多有神话传说的色彩。书中所载诸仙行迹,多与服食养生、长寿不死有关,如容成公“守生养气”,“发白更黑,齿落更生”;赤须子“好服食松子,……齿落更生,发堕再出”;彭祖“历夏至殷末八百余岁,常食桂芝,善导引行气”;犊子“数百年时老时壮”;陆通“好养生食橐卢木及无菁子,……世世见之,历数百年去。”书中以道士能使人不死及成仙飞升,认为仙人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列仙传》在后世的影响很大,不仅言神仙者多依据此书,历代文人也常采用其中故事为典,甚至一些词牌名也与它有关,如《凤凰台上忆吹箫》便取自王子乔吹箫引凤的故事,《解佩令》取自江妃二女解佩的故事。书中描绘的仙人形象,如老子骑青牛西入关,萧史、弄玉随凤凰飞去,琴高乘赤鲤,王子乔乘白鹤等,几乎成为仙人形象的定式,一再出现在文学艺术作品之中。】

本文链接的文章如下:

1:列仙传(百度信息)

2:《列仙传》和《神仙传》对老子的记载

哲学社发布时间: 19-06-02

3:《列仙传》全文(个图)

sos天外飞仙,2018-10-11

4:《列仙传》的主要内容,《列仙传》导读

品诗文网,作者:佚名

这正是:

老聃道迹玄又玄,玄去玄来变神仙;

刘向奇书列仙传,津津乐道几千年。

相关文章

初夏
观尼亚加拉瀑布
敦煌莫高窟
初夏
夏日有吟
立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