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月末段,亦即辛丑岁尾,得画五帧

2022-05-19 21 0 举报/投诉

·元月末段,亦即辛丑岁尾,得画五帧·

元月末段,亦即辛丑岁尾,得画五帧。反顾此生痴迷翰墨艺半个多世纪来,跌跌撞撞,百转千回,也真可称倾情以往,耗尽心力。尤其近二十年来,不愿过早使之定型为相对单一样式,乃将原已甚得识者赞许之个人风格颠覆重建,或至多保留为箧内面目之一种。而此目标达成之难,唯己暗知。幸今者不时渐有接近自家愿望之作出于腕底,兼更辅以同步修得既富含诗文意趣、又具备相对平和通达识见之书款,乃庶几慰其心志。静观世间,凡真艺者,何人非是历经一生一世艰苦卓绝之奋斗与众所难耐之寂寞,方成其事。故尔因识前路犹远、这厢仍须努力。但祈上苍惜悯,多赐予吾生这为理想或兴趣“干活儿”的时日……

另,所谓“自家愿望”者何、岂又再趋其同哉?思之亦定应丰富多采,而落在实处,也只是神意自在之前提下,因画作题旨分别赋予形式、理趣、韵味及至具体手法连同入目之基本色墨调视感而已。再者,此《月下笛》、《夏云峰》、《惜秋华》、《暝昏捧碗示庭前苍牯》与《檐下对雨景写生所感》五画,或己词意、或己诗意,风味迥异,固毋须言;而其基本内蕴,亦尽由昔年艰苦知青生涯中得来,既非曲折称许、亦非直接怨怼,个中意趣,宁非暗合于古之“诗经传统”者乎?呵呵。

随附手书诗词稿三二。

——————

1、《月下笛·寂岭秋清,萤虫戏逐,适才风雨。良朋夜语》。仍己乡事词境,虽仅录数句,则因其本为远年最是铭心刻骨场景之一,故尔画中诸多细节,悉得以具体表现:不唯竹树庄田、井台瓦堆并月下山原阡陌,在既经“适才风雨”之后 ,显得异常宁静、清晰且微泛幽湿亮光,就连其主体,搭小凳坐于院坝“夜语”之“良朋”,甚而至于环绕其侧的点点萤火虫儿,皆一一可见(后者在此电子档中已甚是隐约)。固然,表达细微,亦不一定是拘泥或胶着了;自嘱恪守“写意”之度,有限之“精致”间,一如既往,犹见从容肯定笔势。另,画中此二“夜语”之人,岂又真是逍遥闲适自得耶?其所“语”之事,内蕴之悲慨与无奈,也只当时天地同知。嗟乎!传统文士语辞墨翰,转生成此等面目或意趣,或亦真称“时代特色”者矣。

2、《夏云峰·夕辉奇。浑如血、轻洒万叠绵帷》。仍己乡事之词。所取文句既见于款识,则其整体堪称奇幻之视象,俱于此光艳夕照下旷阔山岭上另起之一派柔和缥缈五彩云峰为“看点”,并衬以前景野乡景色及人物,相辅而成。此却竟为远年吾人一次实历之感得来。彼时也,“天际好风渐起,及此陂畦。稻香幽淡,飘溢处、已觉甘饴。月隐出、收工令下,人散星微”。一同劳苦之山民,好容易在坡梁间熬到这日落月升之际,忽得队长口谕,早已一哄而散。吾本人,虽亦腰背酸痛,饥肠磆碌,偏生却还有此兴致,频频回过头去,被这一瞬时出现的伟大神奇自然景象,感动得眼泪花花的,乃至留下数十年都难以消弥的印象。看来,这人会成为艺者,还真个是骨子里便“注定”了的。今之此画作,固然具体山势云形有所变异夸张,但那基本感觉,却自认为是相当真切地体现出来了。所谓艺术源于生活,信哉。而山水画者,也终是鲜于直接表达人生之苦难,而每趋向于对那永恒造物之礼赞。吾心已久作此观,倒不知各位吾画之看官,又是作何认为。另,吾人作词,对词牌之选用,也一向是尽量重其“望文生义”式联系的,譬如这《夏云峰》。斯犹不知是否可谓“融会贯通”耶,呵呵。

3、《惜秋华·渐劲金风,掠山原、暗壑层云翻卷》。犹己乡事词境。标题外,款识还具:“……垄上野田,禾黄水波清浅。邻村匠作归来,幸吾辈仍存饭碗。轻叹。苦劳身、近年无端命贱。”皆是自家昔年真切感知。那是纪元1974年后,此身遭遇播弄、由四乡“仰慕”之美术学院预取生,“现形”一降而为有如当地“子女”(地富子女)般命贱之人时,值日常生活无着之际,侥幸仍凭手中画艺,偶去邻里为人家染画“行架”(陪嫁箱笼)谋食归来场景。记得那时凡对咱还存恻隐之心的人,俱私下说道:“老童你也这样了。还好有手艺;不如就在这塌讨个婆娘,正式收钱干活,大大小小的,都混上个肚儿圆罢!”何谓“正式收钱干活”,是因咱一向都是“免费且倒赔颜料‘为贫下中农服务’”的,自身本也还是在摆弄手艺当天混了个“肚儿圆”,只是尚未达到其所指“养家糊口”之义耳。而当时某队亦真有个本地“子女”,就因会染画几下,还确实是被当地人视作“贱而肥”由此暗生某种复杂钦羡之情的。好了,这为画之“背景”既已道明,幅中景象,想必已是可供联想。另,吾人自来在雨景之外,亦好画这各类“风景”。如图,且看这“风”景,与吾箧内其它的,是否又有甚不同处。

4、《暝昏捧碗示庭前苍牯》。己之乡事绝句。诗曰:“夏月日长如小年,合村兹起食三餐。牛儿识此却休羡:相较尔身人更难。”已将当日人、畜劳苦且物力维艰之情状,虽委婉则却甚感强烈地表达。画示盛夏黄昏时分,血赤夕阳西坠,周遭岭梁渐次笼罩于一派暗灰幽紫;稻田秧苗苍绿中间杂赭黄,而近前农舍,黝黑之内油灯微明。院坝中,一“干人”,一瘦牛,细看似正有着隐微情绪交流般的……此是何等入骨铭心之记忆!全从切身体验得来。古今咏叹乡事之诗多矣;以其为画,亦不难见。然达某青年时代,有着这绝不同于既往所有“悯农”骚人墨客之亲历亲为,因而殊可别觅蹊径,藉所擅文辞画笔,予以展现如此这般生活场景,静思之,乃当属合情合理。

5、《檐下对雨景写生所感》。亦由己之乡事诗得来也。画中并未题明之文句为:“大雨滂沱连竟日,丹青独弄颇舒怡。蓑衣未置两相便:社队省钱吾得时。”内中所蕴,其实耐人寻味。要之:一时队里自觉“知青安置费”被己挪用,大忙时节“定额工分”本也“走俏”于乡民间,是以在这特殊情况下,实可不必与谁过分较真了。所谓“两便”,即指此焉。由是可见,凡事,还真个不能单从常规状态推测其理,而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方称合于真实且是复杂的社会生活。自然,须说明者:这毕竟只是偶尔才出现的情形,否则,同为吾笔下那“全员即使披着塑料薄膜也得在大雷雨中抢栽秧苗”的场景,又作何而得哩。另,此画本身,因其甚简,又多处在风雨迷茫之内,也只略示其意象罢了。今者吾画,繁简粗细,详实空灵,悉依一时题目或心境所需而酌情处置其形貌与风味,既已见之于此,亦毋庸赘述。本月之作、也即辛丑岁之作,至此终。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人生甚难者:尽历尘世辛苦、洞悉存世悲凉之后,依旧能够兴致勃勃且是诗意地对待生活·

(敬请关注童山雷微信公众号:jndztsl)

相关文章

初夏
观尼亚加拉瀑布
敦煌莫高窟
初夏
夏日有吟
立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