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之约”普京踏实了

2022-05-19 31 0 举报/投诉

西江月-“冬奥之约”普京踏实了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

2月5日夜综合新华网与塔斯社网消息,2月4日,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之前,中俄领导人在北京举行会谈,并发布了联合声明,宣告中俄关系步入新的高度。
当被问及如何看待中俄联合声明时,白宫发言人普萨基表示,美国有自己与中国的关系。言外之意就是中俄关系如何发展,美国并不关心。
然后,菩萨基迅速岔开话题,自顾自谈起了乌克兰问题,继续渲染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还说乌克兰局势对中国也会造成不小影响,中国应该与美国一起致力于使乌克兰局势降温。
就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前一天,美国媒体还炒作俄罗斯正在找新的借口入侵乌克兰,即制作乌克兰攻击俄罗斯的视频,然后以此为借口向乌克兰发动袭击。
不过,美国这一套属于是新瓶装旧酒,毫无新意,其目的还是利用乌克兰遏制俄罗斯。而普萨基的发言,则有挑拨中俄关系之嫌。
众所周知,经过多年发展,中俄关系已进入历史最高水平,中俄两国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任何国家,是维护国际公平正义,践行多边主义的中流砥柱。
大家知道,2014年,习近平主席是在西方国家号召集体“抵制”第二十二届冬奥会的背景下,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的,而这一次,普京总统也是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故伎重演的大背景下,到中国来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这就正好印证了中国的一句俗话,叫患难之中见真情。人们相信,中俄两国相互以雪中送炭的精神来支持对方,反过来又可以让中俄两国的情谊进一步水涨船高。
依当今国际局势看来,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纷纷“不派官员出席”北京冬奥会的情况下,普京在沧海横流中成为“令人感动的逆行者”,此举不仅超越了中俄两国情谊本身,还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中俄两国在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层面的联手合作,也就是在以实际行动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说不。我们知道,无论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2014年俄罗斯索契冬奥会,还是此次北京冬奥会,打的都是所谓的人权牌,背后基于的都是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层面的分歧。因此,虽然普京这次在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专访中已经明确表示,俄中关系是在平等和非意识形态化的基础上获得发展的,但是,此举却意味着,没有共同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的中俄两国,却在反制西方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歧视以及打人权牌上,找到了共同点。这就是普京这次出席北京冬奥会背后所蕴含的更为深层次的意义。
据报道,在普京这次访华期间,中俄签署超过15项的协议,并且主要是涉及能源与金融领域的合作。
中国还有一句俗话叫投桃报李。尤其是在最近俄罗斯与西方因为乌克兰问题而关系异常紧张,跟德国之间的“北溪二号”天然气项目有可能面临难产的大背景下,中俄签署大量的能源合作协议,包括增建一条从蒙古国通往中国的天然气管道,对于俄罗斯来讲,更是可以起到名副其实的雪中送炭作用,它可以让普京在跟西方博弈的时候,摆脱对欧盟能源出口的过度依赖,可以在没有太多后顾之忧的情况下,更加轻松地与西方周旋。
当然,相较于中俄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更加应该值得我们关注的,还是中俄在金融领域内的合作。在这里,大家可以认真琢磨一下这句话,那就是,俄方相关人士还透露说,俄中还将加强金融领域的合作,包括建立独立的金融结算系统,保护两国免受第三国制裁。
明眼人都知道,对于中俄两国来说,我们并不担心也不害怕美国对中俄两国的军事战,因为在中美俄都是核大国的背景下,美国并不敢对中俄贸然采取军事行动,美国对中俄两国最有可能采取的就是经济战,包括经济上的“脱钩”,产业链的重整,以及能源领域的制裁等等,而在经济战当中,对于美国来说,最为厉害的杀手锏,就是金融战,也就是对中俄两国关闭SWIFT结算系统,禁止中俄两国用美元来进行结算,把中俄两国排除在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之外。2018年为了对付不听话的伊朗,美国曾经用过这个大杀器,结果使得伊朗损失了近一半的石油出口收入和三分之一的对外贸易额。在两年前香港修例风波闹得最为激烈的时候,美方曾经向中方发出过这样的威胁,在这次俄罗斯与西方因为乌克兰问题而剑拔弩张的时候,美方又故伎重演发出了类似的威胁。一旦美国对中俄关闭了SWIFT结算系统,也就意味着切断了中俄未来与世界各国的贸易与投资通道。
在这种情况下,假如中俄两国建立独立的金融结算系统,不再依赖美国的SWIFT系统,那就意味着,中俄准备在美国主导的全球金融体系与金融霸权之外,建立一套分庭抗礼的系统。它的意义,将远远超越“保护两国免受第三国制裁”这个层次,而是会对全球金融与经济秩序,尤其是对美元霸权产生革命性的冲击。
那么,普京这次访华以及中俄在多个领域的携手合作,又会对全球政治与安全格局带来什么样的冲击与影响呢?
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先得驳斥一下几个似是而非的流行观点。
第一个是,以中俄最终能否结成军事同盟,作为衡量中俄关系的唯一标准,认为只要中俄无法像当年中苏那样实现结盟,就说明中俄关系的发展前景有限。我们必须要在中美俄三国博弈的大背景下,才能准确评估眼下的中俄关系。大家知道,自从特朗普执政时期开始,美国的战略目标就一是要离间中俄关系,让中俄反目成仇,二是要拉拢俄罗斯跟在美国与西方后面一起围困中国,三是,在离间与拉拢不成的情况下,至少让俄罗斯在中国与美国博弈的时候能够保持中立,采取坐山观虎斗的态度。在这样一种大的战略背景下,中俄虽然没有结成军事同盟,但是普京的这次访华以及中俄及时发表的联合声明,至少意味着中俄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是在进一步提升的。这实际上就意味着美国离间与拉拢俄罗斯、好对中俄进行各个击破的策略已经失败了。
第二个是,以中国会不会在俄乌冲突问题上为俄罗斯两肋插刀,以及俄罗斯会不会在中美台海冲突时拔刀相助,作为衡量中俄关系铁不铁的标准。确实,我们得承认,乌克兰与北约东扩问题涉及俄罗斯的国家安全与核心国家利益,但跟中国的国家安全关系不大,尤其不属于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同样,美国在“印太”地区准备建立新的北约,以及插手中国的台海、东海、南海问题,也跟俄罗斯的国家安全关系不大,更不属于俄罗斯的核心国家利益,要中俄在对方的核心国家利益上讲纯粹的哥们义气为对方去打去拼,是不太现实的。但是,我们不要忘了,中俄之间进行全方位的战略合作,不仅可以壮大各自的力量,以及对对方进行政治和道义上的支持,而且更为关键性的是,中俄全方位的合作,既有助于俄罗斯心无旁骛解决乌克兰问题与北约东扩问题,也有助于中国心无旁骛的应对美国的“印太战略”,以及解决台海、东海、南海问题。试想一下,假如中俄之间不是相互信任与相互合作,而是相互猜忌与相互防范,甚至是成为了敌人,那中俄两个大国面临的处境将会比现在艰难得多得多,同时美国为首的西方也可以对中俄两国各个击破。
所以,笔者认为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把中俄之间的合作形容为“背靠背战略”,是非常形象和贴切的。中俄虽然不能结盟彻底拥抱在一起,但是双方的背靠背,至少可以让双方集中精力对付眼前的威胁,而不用担心背后被人插一刀。再看普京此出访北京,履行“冬奥之约”,对应美欧操纵的“俄乌边境危机”,可以说:普京踏实了!特赋《西江月》
为评为纪。

索契当年惊梦,
俄乌今岁寒凉。
风声鹤唳见刀光。
战事箭崩弦上。

患难常愁友少,
唯缘中国邻邦。
两番冬奥互斟光。
众志成城相望。

——2022年2月6日凌晨时事诗评

相关文章

初夏
观尼亚加拉瀑布
敦煌莫高窟
初夏
夏日有吟
立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