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农村采摘寻春意

2022-05-19 31 0 举报/投诉

冬日农村采摘寻春意
文/荷香
大寒日,虽不是冰天雪地的冷,却也是今冬寒冷到极限,太阳似乎失去了往日的温度,口罩严遮面的行人,呼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气流喷出很远,苦了戴眼镜的同志们,眼镜上的哈气把眼镜遮挡得严严实实的,简直是寸步难行。街面上南来北往的大车小辆,排出的尾气笼罩周围,好像这些车辆是在云雾中穿行。出行的人都在全副武装抵御寒冷,棉鞋里的脚趾头和棉手套里的手指尖首先感受了寒冷的侵袭,开始麻木了、钻心疼了,这对于挑战寒冷的户外人来说,啥都不是事。清雨户外十几位朋友,选择了在大寒日去农村赶大集、到采摘园寻春。
赶大集,农村集市年味正浓:有卖红火喜庆对联的地摊、卖牛羊肉和猪肉的摊床一家挨一家。卖干鲜果品、卖烟酒糖茶、卖衣帽鞋袜,应有尽有。大集是农村贸易的一种形式,有买有卖、贸易流通,方便了农民,搞活了经济,不用进城,家边就可以买到需要的东西,现如今,城里有的,农村也不缺,有的还很便宜。有的农民也经常到城里早市上卖菜,比城里二道贩子受欢迎。
开原龙泉寺,因为疫情对外关闭了。富丽堂皇的万佛宝塔,静静地矗立在山门里,看起来宝塔里的万佛坐禅,不会被香客打扰了。龙泉寺西是一大片民居。早上炊烟袅袅升起,民居笼罩在烟雾之中,这景象酷似铁岭老八景之一“山郭朝烟”。此景指早晨在龙首山上鸟瞰铁岭城郭,居高远眺,但见万户炊烟袅袅,低空盘旋,亭台楼榭,时隐时现之景观。现今银州城早已是高楼林立,棚户区不见,这老八景之一的景观,可以在龙泉寺山门外登高远眺而显现了。
采摘园,是农民凭借网络平台,实现城乡结合的一种**模式。冬日采摘,去扑捉春的气息,给人带来欣喜。蔬菜大棚绿意葱茏、春意盎然,会让你赏心悦目,情趣怡然。在平顶堡的【实诚人草莓大棚】外见到了大棚主人,一对中年夫妻热情接待了我们,引领我们通过厚厚的门帘子走进草莓大棚。大棚草莓已经坐果,举目四望,绿油油一片,春意浓浓。大棚有十几米宽、几十米长,钢筋铁架支撑,北面是不透阳光的防寒设施:塑料布、厚草帘、厚苫布里外三层严遮密挡保温防寒。南面是塑料布,呈弧形延伸向上到几米高的顶棚。阳光照射进大棚里,温度就和楼房室温一般无二,所不同的是湿度也高,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保证了植物的生长。大棚有自动装置的卷帘设备,白天面南一面草帘卷起在棚顶,让阳光充分照射进来提升室温。晚上再把草帘放下,保护大棚温度。白天如果温度过高,还有开天窗放风的设施。棚内可以随时监测温度和湿度。大棚里养蜜蜂给花授粉提高产量、用地膜护土卫生干净,这科学种田学问大着呢。黑色地膜覆盖着垄沟垄台,作用一是保温,二是便于工作,人在垄沟里站着也不会一踩两脚泥,浇水可以透过地膜渗进土里。绿油油的草莓秧把垄台覆盖遮满,红彤彤的草莓果羞答答地从秧棵里探出头,四处张望,小脑袋耷拉到地垄边沿看世界。娇嫩的草莓果因为四周有地膜防护,不会弄得泥土满身。采摘到盒里的草莓果各个都是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让人垂涎欲滴。
物以稀为贵,冬天吃草莓,得花大价钱,随行就市,一斤100元、80元、60元、40元不等,现在价是一斤35元,小柿子25元。有卖的就有买的,应季的草莓才3元、2元一斤。现如今农民也可以做大事业,当企业家了。一个大棚,资本几万,利润可以二三十万,五倍、十倍的回报,是很可观的收入。勤劳可致富,辛苦能挣钱,机会总会青睐有头脑有勇气的人。这对夫妻还经营了一个果树蔬菜混用的大棚。
冬季看桃花是奢侈的愿望,北方人可以在农村采摘园里圆了梦。大棚里参差错落的桃树林,把大家穿越时空带到了春季。小桃树姿形舒展,有如小家碧玉般的婀娜,一株株曲干斜枝的曼舞大饱眼福。枝条上或大或小的花蕊正开,粉艳娇羞,虽然还没有达到花团锦簇,相信只是时间的问题。桃树四周地膜露出一簇簇淡绿的生菜,一团团的绿映衬着桃树上星星点点的粉,好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向往春天、向往美好,寒冬逝去就是充满希望的春天。
大棚里桃林的北侧是香菜园,过年了,朋友们都买点鲜嫩的香菜(10元一斤)、菠菜,准备过年给大鱼大肉加点色香味,纯绿色环保有益健康。同行的朋友有的花几十元上百元亲自采摘的草莓、小柿子做礼盒准备过年走亲访友。在农家饭店聚餐,经济实惠,饭店的生意很红火,迎来送往一波波前来采摘的游客。农村人奔小康不是空话,城乡差距在缩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相关文章

初夏
观尼亚加拉瀑布
敦煌莫高窟
初夏
夏日有吟
立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