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烟烟条刻字工薛丙寅
当你打开香烟合拿出一支还没抽过的香烟时,一定会不经意间看看这支烟是啥牌子。这个牌子也是烟的标志。一支烟吸完了,这个牌子随着淡淡的烟雾和清香无影无踪了,虽然没听说有人珍藏这火中烟标,不过你也不可小它的价值,如果没有这个烟标,谁相信它的身价呢?低价烟装在高价烟盒里以假充真的现象也大有人在。所以烟条上烟标的意义不可低估?
今天给你介绍一位汝烟烟条上烟标的雕刻工薛丙寅师傅。他岀生在汝河北岸纸坊镇车渠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十五岁小学毕业就回到家里帮父母劳动,他聪明伶俐,爱写爱画。闲暇时鼓捣着雕字**,自寻乐趣。父母对这个独生子关爱有加,总想让他学一门手艺。一九五八年,郑州商业厅机械制造修配厂招收工人,父亲就托人送他进了工厂。四年时间他在厂里一直当电焊工。一九六二年该厂解散,他返回家乡,正好公社铁业社需要电焊工,他就被招到铁业社当了工人。文化大革命开始,铁业社效益不好,他又回到村里务农。平时他隔三差五为村里写墙体标语,办阶级教育展览馆之类的文化宣传活动。1973年汝州烟厂筹建初期,缺少电焊工,厂领导慕名找到村里,把他招进汝州烟厂当了一名技术工人,一直到退休。
这人别看他学历不高,却聪明能干,凡事爱动脑子,善钻研,喜攻关。什么技术一看就想着学,一学就会,外号“百事通”还有人戏谑他“猴精”。他说话诙谐幽默,常在同志之间卖关子,打趣逗乐,但遇到大事从不含糊;尤其是技术活,高难度的精细工种,他专拣难的攻。锲而不舍!
在卷烟机生产线上,烟条打字印章用字使用的频律比较高,三五天需更换一次刻字版。在外地**雕刻很不方便,代价又高,弄不好还会耽误生产,影响全盘工作。要想办好厂,必须**,啥样人才都得有,能设必设。⺁长娄孟州几次召开厂领导专门会议,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打算。缺少专业人才,派人出去学习;没有专门的刻字工要自己培训,培养自己的能工巧匠是兴厂之路。决议确定后,⺁长娄孟州思来想去,这工艺活派谁去合适呢?那时候,毕业的专门人才根本找不到。他首先想到的是厂里的电焊工薛丙寅。当娄厂长找他谈话的时候,他知道这项工作的举足轻重,他打心眼里又特别喜欢这项工作,为了汝烟的发展壮大,他二话没说,不提任何条件,立即带上厂办公室开的介绍信,打装行李,带上厂领导的重托,坐上东去的长途客车去了开封卷烟厂。
在开封卷烟厂的刻字工作室里,这项工作也是厂里的高技术尖端项目,刻字师傅手下已经带着四位这样的学徒,对这个县级烟厂派来的小学徒不屑一顾。这小薛也不是没见过世面,别看他外貌一般,学历不高,但他也是厂长亲自钦点的的人物;也算是汝州卷烟厂里的辣椒面捏娃娃“红人”哩!但他又一想,在这里沒有摆老资格的理由。学会雕刻才是正事。既然答应领导培训学习来了,就一定像小学生一样,把这刻字的绝活学到手。操起刻刀,思绪万千,这活同刚毕业在家扣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在师傅讲解操作表演时,他佯装心不在焉,又是双手交替抖烟,又是扣指甲灰,沒有一点当徒弟的样子,老师全神贯注地教,他在一边若无其事的玩。老师看在眼里,怒在心头,从内心看不起他“看看你将来能学个啥?”。师傅哪里知道这“猴精”有悟性,专拣要点处学,挤在下班时间练,发现问题上班时有重点观察、询问。“会看看门道,不会看看热闹”。这样他通过一看二思三点拨,把别人一个月才能学到的技术,一周便把刻字的要领学到了手。一周后的一天晚上,他提着瓶小酒和几个小菜约师傅和学友们聊天。酒过三巡,伙计们问他这次请假回家停多长时间,他笑着还没顾上回答,师傅却笑了笑说:“他不会再回来了!”学友们哪里知道他已经掌握了基本要领,是有意向大家辞行的。
当他带着这手艺回厂的时候,厂长感到十分惊讶。同志们都夸厂长有眼力选对了人。厂长夸他聪明能干“一学通”由于烟厂逐步有了自己的能工巧匠,所以生产稳步上升。特别是有了这个专门的烟条刻字工,从沒有因烟条上用字耽误过生产,老薛后来他还帮助其他烟厂刻字,是远近闻名的烟条刻字师傅。
当问起他多年刻字的过程中有否失误时,他笑着说:“都是文化水平低、见识少造成的。”原来“洛阳牡丹”牌香烟烟条上烟标的汉语拼音,“阳”字的声母拼音“y”设计师误写成“g”内容变成了“洛钢牡丹”有一位细心的洛阳用户发现后致信烟厂,善意提出批评。厂领导得知后,立即带着香烟和感谢信亲自找到写信人表示感谢!说完他深感后悔地:“我要是汉语拼音水平高的话,一开始就发现,何必会出现这个低级错误呢”
现在的薛师傅已八十岁开外,每谈起厂里当时的情景时,他总是滔滔不绝,如数家珍。一旦提起烟厂的下马,他惋惜长叹!"真可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