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龙伏庵与龙溪
郭名德
清代同治《桂东县志》有载:“龙伏庵,在一都龙溪,离城50里。清康熙辛已年(1701年)乡耆吴奇珠为亲祈寿,捐谷田十石,粮一斗。募捐祠宇。庵内侧有龙床,鳞甲印痕如画。两岸石城长数丈,深数丈,有窍通出潭底”。
《桂东县志》中说,1701年,有龙溪人吴奇珠,为他的父母向龙神祈求增长寿命,捐出能割十担谷的稻田出来,做一栋祠宇,命名为“龙伏庵”。传奇的是在龙伏庵的侧边,有一座如龙身图案的古龙床,床上有天然的龙鳞和龙甲片,龙鳞和龙甲明明朗朗地在石上的显出印刻痕迹。
后来,据当地人说于清.咸丰九年(1858年),四川彭山知县吴齐源(新坊龙溪人)倡募将龙伏庵移建于鸽子塘万全寨内,改名了“万全庵”。
龙溪村是个美丽的村庄,物产丰富,天蓝水清,气候宜人。位于新坊乡西南部,距乡政府约4公里,今青洞村已并入龙溪村。新坊村与龙溪接壤、溪源村、荷塘村跟龙溪村相邻。本村有鹅形排,松树下,下山湾,上黄坪,山下,庄里,欧麻山,横园,仁里,上湾,南山,下黄土岭等地名组成。
龙溪村有一座古拱桥——聚龙桥。同治《桂东县志》有载:“聚龙桥
在一都龙溪水口,明万历二十年(1592),由吴回香、回杏兄弟捐建”。
据说当时吴回香、回杏兄弟捐建的是一座木桥。一到春天,常常因涨水而毁,后来,到了清代,有在外地当了总兵建威将军的吴次汉与清军将领吴齐元等龙溪人捐资建石拱桥,此桥建成后,桥长22米,桥宽3.7米,桥高7.6米。桥侧立碑为记。此桥经历狂风暴雨和暴涨洪水,至今完好无损。
笔者走进龙溪村,是一定要去看龙溪瀑布的。龙溪瀑布在龙溪村的东北方向,桂东八景之一,属于桂东最大的瀑布,瀑布高约128米,瀑布水约30米。
远望瀑布,水从陡峻处倾泻而下,溅起的水珠如玉屑纷飞,飞流坠入深潭,发出震天巨响。瀑布两侧,高峡对峙,如两位长者拱手作揖,步履趋前。瀑布密林,互相衬映。绿色屏风,像镶嵌着一幅天然的画卷。
这是清•监生李承祺的《龙溪瀑布》诗。描述龙溪瀑布如天垂之大带(天绅),划破长空之气势,他还运用唐.杜甫《醉酒歌》诗:“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妙句之笔。
更传奇的是在瀑布的右边顶部,有一股如屋漏痕线条般的暗红色泉水渗下如古字,远看真似古老的篆体文字,当地人称为“雷公镌字”,传说雷神会不时在上面留言,预示吉凶祸福。然而在壮美的龙溪瀑布不远,龙溪人在乾隆期间建了一座龙伏庵,也许是多重含义的。
客官来到新坊龙溪村旅游,释放一下自己的怀古情结,欣赏龙溪瀑布、古祠堂;参观聚龙桥、龙伏庵古遗址和清代总兵封建威将军的吴次汉故居等,心情应该也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