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灯谜点滴

2022-05-18 25 0 举报/投诉

一、弹歌

灯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的【弹歌】便是灯谜的萌芽,距今约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那时候还没有【灯谜】一说,还不能称为【谜】。【吴越春秋】里记载,勾践问起弹弓的原理,弹射能手陈音引述【弹歌】回答:”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若以【弹歌】为谜面,谜底就是【弹】。这就是最早的谜。

二、隐语
早在夏朝就已经出现一种暗指某种事物或暗示某件事情的歌谣,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渐渐形成一门语言,俗称【廋辞】,也称【隐】,到了汉代,人们才在后面加上一个语字为【隐语】。

三、离合
到了东汉末年,隐语的发展开始出现分支,朝事物谜和文义谜两个方向发展,当时的文义谜没有衍生开来,因此又称离合,所谓离合即利用文字的结构特点,将字按照笔划拆分,由猜谜者再将其拼合。将字体拆开即为离,拼合成字即为合。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创立的六字离合,其文曰:
渔夫屈节,水潜匿方;(鱼)
与时进止,出寺驰张;(日)
吕公矶钓,阖口渭旁;(口)
九域有圣,无土不王;(或)
好事正直,女固子藏;(子)
海外有截,隼逝鹰扬;(乚)
六翮将奋,羽仪为彰;(鬲)
龙蛇之蛰,俾它可忘;(虫)
玟璇隐曜,美玉韬光;(文)
无名无誉,放言深藏;(兴)
按辔安行,谁谓路长。(扌)
谜底:鲁国孔融文举。将此六字拆分为:鱼、日、口、或、子、乚、鬲、虫、文、兴、扌。孔融创立的此六字离合一文一直被视为离合的开端。而曹娥碑文即是第一则以完整形式出现的【谜】,因其使用离合之,所以被后世谜人推许为【文义谜之宗】。

四、增损
离合只能在字形结构上分解合并,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增损便应运而生。增损是利用汉字的构字特点,把字的偏旁笔划增加或减少,从而组成一个新的字。西晋陈寿所著【三国志.吴书.薛综传】:”有犬为獨(蜀),无口为天(吴)”,是属于一字之增损。而谜面一个【不】猜一个成语,谜底【一口否定】,是另一类可于谜面加字来完成的增损谜例。

五、谜
南北朝之前,【谜】字尚未出现,当时的猜谜叫【射覆】,唐诗里可以搜索得到【射覆】二字,直到南北朝文学家鲍照的【字谜三则】面世:”二形一体,四支八头,四八一八,飞泉仰流;(井)。乾之一九,只立无偶,坤之二六,宛然双宿;(土)。头如刀,尾如钩,中央横广,四角六抽,右面负两刃,左边双属牛;(龜)”。自此,【谜】字才广为流传,从【廋辞】到【隐语】、【离合】、【增损】、到现在的【谜】,它是历史的浓缩,也经时代的印证。

六、南宗北派
辛亥革命胜利后,谜语界也出现各种流派,南宗北派的划分也正在醞釀之中,如的【射虎社】和上海的【萍社】,南宗多采用会意之,或用典或引用诗词歌赋,正如【中华谜语大词典】在评述南宗北派时提及:”南宗注重浑雅自然,故多借典,南宗谜贵浑成,以别趣取胜,谜面多取现成的诗、词句,扣合讲究不见针迹,不拘泥一字一句的分扣”。而北派谜形成的初衷很简单,只是防止灯谜雷同,所以要求谜师严禁引用诗词歌赋、现成谜面、成语、俗语等等。需要自创谜面,且要有一定格律,平仄相扣,自成诗句。其特定的体例有八体三十八,里面记载扣字、离合、假借、等八种体制和明解、暗解、连扣、等三十八,极其注重扣字。各种流派也有其各自弊端,如喜欢引用古人诗词者,会形成一些多余的字在谜面,不同阅历的猜谜者会有不同的解读,容易出现一面多底。而拘泥于格律平仄,也不利谜语的推广。

七、编后语
所谓谜格,已不止离合及其延伸,还有会意......,进入了大数据年代,简约善射也好,左右逢源也罢,各适其适,正有待谜师们的发挥。
下一帖将会转载清朝官员评述两则曹娥格谜的摘录,希望谜友会喜欢。

相关文章

初夏
观尼亚加拉瀑布
敦煌莫高窟
初夏
夏日有吟
立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