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冰天诉心结·七阳
文/九文-2022-1-28-8:28-作于南京马群
屋漏偏逢连夜雨,时寒正是历风霜。
方才恰遇天飞雪,此刻难吟瓦上凉。
哭诉冰天封万里,沉沦壮士冻千芳。
人生可有良缘续?凤烛还能共玉郎?
这几天天天下雨,昨夜开始天下纷飞雪,心情不是太好,故此写这首诗以抒发情感。
七律·明月的心结·五微
文/九文-2022-2-12-6:04-作于南京马群
沉鱼落雁临风影,闭月羞花探雪菲。
约梦邀梅携旧故,投缘惜岁叙深帏。
情浓酒里杯中满,意切郎前马上威。
热泪盈眶修凤烛,同堂拜表醉香妃。
七律·笠翁对韵歌·六鱼
文/九文-2022-2-13-11:30-作于南京一中
残羹引咎责躬柳,断壁颓垣朽木车。
龙凤何为抡短袖?圣贤怎会摆长裾?
医人治病需红药,载德怀仁效白蕖。
君子应崇周有若,精英秉性汉相如。
注释:
引咎责躬:
承认过失并自我责备。
颓垣:
tuí yuán意为 坍塌的墙。
红药:
红色的芍药花。白蕖:白色的白莲花。
周有若:
周朝有名相,有若也。即东周孔子的弟子,姓有名若,长得象孔子,小孔子四十三岁,孔子死后,弟子们想念孔子时就把他当作孔子来对待。
汉相如:
汉朝时的文学家司马相如。司马相如(约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一说蜀郡成都人,一说巴郡安汉(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人。“汉赋四大家”之一,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被誉为“赋圣”、“辞宗”。
少名犬子,后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景帝时,以赀为郎,为武骑常侍,非其所好。后病免,客游梁。善辞赋,作《子虚赋》。及梁孝王卒,归家,贫无以自业,往依临邛令王吉。临邛富人卓王孙女卓文君慕相如之才,与之私奔。乃于临邛买酒舍,令文君当垆卖酒,身与庸保杂作。卓王孙乃分与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夫妇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武帝读《子虚赋》,大为赞赏,遂召之。作天子游猎之赋,得任为郎。数岁,拜中郎将,奉使巴蜀,略定西南夷,邛、莋、冉、駹、斯榆之君皆请内附,边关日益开广。又通灵山道,作孙水桥,以通邛、莋。后拜孝文园令,旋病免。所著赋尚有《大人赋》等。原集已佚,明人辑有《司马文园集》。
七律·笠翁对韵歌·六鱼
文/九文-2022-2-13-13:22-作于南京一中
凤尾登科通药物,鸡冠文德比芙蕖。
周朝有若居高位,汉代相如驾战车。
疆阔月明山寺远,浪宽风细水亭虚。
松梅香暗藏峰壑,清气阳光养性舒。
注释:
凤尾:
科举制度考选官吏后备人员时,分科录取,每科按成绩排列等第,叫做科第。其象征意义是对科第排尾的美称。
典故的出处:
·1·唐·李商隐《无题》诗:“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2·唐·皮日休《以紫石砚寄鲁望兼酬见赠》:“石墨一研为凤尾,寒泉半勺是龙鳞。”
·3·唐·黄滔《寄翁文尧拾遗》诗:“龙头凤尾前年梦,今日须怜应若神。”自注:“滔卯年冬在宛陵梦文尧作状头及第。”
鸡冠:
鸡冠象征着【文德】、【武德】、【勇德】、【仁德】、【信德】。
鸡被称为德禽,源自《韩诗外传》一段著名的话:“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时不失者,信也。”
具体解释:
【文德】鸡头顶有冠,很像古代男子成人礼之后头上戴的那种帽子,所以,首先,鸡其实文质彬彬,很有“文”德!
【武德】其次,大家知道鸡好斗,从古至今,不乏斗鸡者,它们的爪子后面那个支起来的叉很像古代的一种兵器,所以鸡具有的第二德就是“武”德!
【勇德】而与武德相关的就是“勇”德,因为鸡不但好斗,而且还很勇敢,很多古代人一直戴鸡冠状的帽子,也是为了说明自己是个勇士。
【仁德】接着,养过鸡的人可能比较了解,那就是鸡不吃独食,主人抛洒食物之后它们总是互相喊叫招呼,一起去吃,这种讲究仁义道德的行为称为“仁”德!
【信德】最后,我们众所周知,公鸡天天准时报晓,他们信守诺言,坚持到底的品德为“信”德!
清气:
1.天空中清明之气。
2.引申为光明正大之气。
3.犹冷静,冷清。
4.犹英雄圣贤骨子里的清秀之气。
典故的出处:
·1·《楚辞·九歌·大司命》:“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 王逸 注:“言司命常乘天清明之气御持万民死生之命也。”
·2·宋 董弅 《闲燕常谈》:“天下清气,无南北之异。”
·3·《负曝闲谈》第十四回:“看那林木青翠,清气扑人,轮声历碌,鸟语繁碎,别有一番光景。”
·4·南朝 宋 王僧达 《答颜延年》诗:“崇情符远迹,清气溢素襟。”
·5·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三折:“可惜你腹中大才,胸中清气,都做了江山之秀。”
·6·明 李贽 《答周友山书》:“ 无念 已往 南京 ,庵中甚清气。”
·7·《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公子便问:‘此女是那里来的?’酒保说:‘这是 一秤金 家丫头 翠香 翠红 。’三官道:‘生得清气。’”
·8·《灵枢·动输》:“胃为五脏六腑之海,其清气上注于肺。”
·9·《温热论》:“到气才可清气。”
·10·《素问·五常政大论》:“秋气劲切,甚则肃杀,清气大至,草木凋零。”
七律·笠翁对韵歌·六鱼
文/九文-2022-2-13-14:14-作于南京一中
壮士腰间三尺剑,男儿腹内五车书。
山高海阔行程远,月洁心明品性虚。
芍药含情春滴泪,蔷薇无力自修琚。
汉朝司马崇君子,王室周天有若如。
注释:
我的诗语:
“芍药含情春滴泪,蔷薇无力自修琚。”是化用典故诗语宋代秦观的《春日》·“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我很灵活地化用宋代诗人秦观的七绝诗语,同样可以毫不谦虚地说是经典语,这两句话 “芍药含情春滴泪,蔷薇无力自修琚。”同样是可以流芳百世。
琚:古人佩带的一种精致精美的美玉。例如·琼琚、华琚都属于(精美的玉佩)。
汉朝司马:
汉代的司马相如。一代大文豪。
王室周天有若如:
周王朝的朝廷之中的名相即周有若作为文豪名相在周王朝庭中一生活的很精彩如春风得意。
七律·笠翁对韵歌·六鱼
文/九文-2022-2-13-15:49-作于南京一中
疏影暗香浮动静,轻阴朗昼片云余。
孤山和靖梅花放,旧宅渊明柳叶舒。
壮志月华山寺远,豪怀风暖性情虚。
疆奔宝马驰千里,腹孕男儿读五书。
注释:
轻阴:
1.淡云,薄云。2.疏淡的树荫。3.微阴的天色。
典故的出处:
·1·出自唐 张旭 《山中留客》诗:“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2·宋 贺铸 《剪朝霞·牡丹》词:“云弄轻阴谷雨乾,半垂油幕护残寒。”
·3·清 李慈铭 《鉴湖柳枝词》:“家家门巷正啼莺,取次轻阴间嫩晴。”
朗昼:
晴朗的白天。
和靖:
林逋(967年或968年—1028年),北宋诗人。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钱塘人(今浙江杭州)。
出生于儒学世家,恬淡好古,通晓经史百家,性情孤高自好,喜恬淡安雅,勿趋荣利、淡名录。早年曾漫游于江淮等地,后隐居于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庙宇寺楼。终身不仕,未娶妻,与梅花、仙鹤作伴,称为“梅妻鹤子”。喜欢与高僧诗友相往来密切,每逢客至,喜欢叫门童子纵仙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宋真宗闻其名,赐粟帛,诏长吏岁时劳问。由于此人性孤高自好,喜恬淡,不趋名利,自谓曰:“然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
天圣六年,其内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号为“和靖”,取意为如此这般。“靖”,立竫也,也就是立容安静之意。“和”乃心平气和,性情平和安静之意。
林逋善为诗,其词澄浃峭特,多奇句。其诗大都反映隐居生活,描写梅花尤其入神,苏轼高度赞扬林逋之诗、书及人品,并诗跋其书:“诗如东野(孟郊)不言寒,书似留台(李建中)差少肉。”宋仁宗天圣六年(1028年)去世,享年六十二岁,仁宗赐谥“和靖先生”。留有《林和靖诗集》。
宋代桑世昌著有《林逋传》。
张岱在《西湖梦寻》说,南宋灭亡后,有盗墓贼挖开林逋的坟墓,只找到一个端砚和一支玉簪。现在杭州西湖孤山面对北山路一侧,仍有“放鹤亭”和“林和靖先生墓”,便是纪念林和靖的景胜。
月华:
虽然指月光或月光通过云中的小水滴或冰粒时发生衍射,在月亮周围形成的彩色光环。但在我的诗里是指月光的华美、纯净之意思,与本义不同,强调的是月光的纯净华美。
豪怀:
豪情充溢的胸怀。
七律·笠翁对韵歌·六鱼
文/九文-2022-2-13-17:30-作于南京一中
选授青云廉洁欲,新人鸿运就升除。
书箱负笈他乡好,药典藏经我腹舒。
耒耜耕耘书汉赋,犁夫翻土拓耰锄。
登峰采药闻仙犬,踏雪寻梅策蹇驴。
注释:
选授:
经过选定授以官职。
青云:
比喻高官显爵。例如:“平步青云”。
欲:
欲望、想法,名词。
鸿运:
大好的运气。
升除:
升迁就任新的官职。
负笈:
1.背着书箱。形容所读书之多。汉 桓宽《盐铁论·相刺》:“故玉屑满篋,不为有宝;诵诗书负笈,不为有道。”马非百 注释:“负笈,背着书箱。这里‘负笈’与‘满篋’对文,是説所读的书多得要用所背的书箱来计算。”
2.背着书箱,今天是指学生背着书包哦。指游学外地。《后汉书·李固传》“常步行寻师”李贤 注引 三国 吴 谢承《后汉书》:“固 改易姓名,杖策驱驴,负笈追师 三辅,学‘五经’,积十餘年。”唐 白居易《相和歌辞·短歌行二》:“负笈尘中游,抱书雪前宿。”孙中山《中国之革命》:“满清 之昏弱,日益暴露,外患日益亟,士大夫忧时感愤,负笈於 欧、美、日本 者日众。”
书箱负笈:
背着的书箱藏着很多背着的书籍。
药典:
特指古代经过国家文职官员编著的一种有关药物方面的属于国家公定的书籍。内容包括若干药品的名称、功效、药理常识、使用的剂量等等方面的中医治病救人的理论,甚至内容包括各种药典方面的诗词作品语评论。
耒耜:
读【lěi sì】。早在7000千年前,我国开始步入原始农耕时代。耒为木制的双齿掘土工具,起源甚早。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的一种主要农耕时翻土的农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头,用以松土,可看作犁的前身。"耒"是汉字部首之一,从"耒"的字,与原始农具或耕作有关。耜为曲柄起土的农器,即手犁。“耒耜”的发明开创了中国农耕文化,标志着我国农业在先秦甚至更早时期就进入更加先进的农耕时代,也可算是一次分水岭。体现了中国先祖在古老民族时代就体现先进的农耕智慧与文化或文明。这比西方先进几千年。而愚昧野蛮的西方农业在十三世纪前的一千年里都比中国古代农业落后很多。所以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最强大最璀璨的一颗东方的明珠。
耰锄:
读【yōu chú】。意思是锄耰。出处·唐 唐孙华 《送王涌侯之官成都》诗:“一官染指或暂试,归田便拟亲耰锄。”参见“ 耡耰 ”。
策:
鞭策之意。
蹇驴:
读【[jiǎn lǘ】。跛蹇驽弱的驴子。象征粗人或愚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