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练子-乌俄之战“太监”何为比“帝”急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
1月25日凌晨综合CNN等东西方诸多媒体消息, 距离美方大肆宣称的俄罗斯将于2月16日“入侵”乌克兰,乌俄大战在即,只剩下不到1天时间啦。就在美国等西方宣染“俄乌关系紧张,战争在即”、提醒多国“公民快快撤离乌克兰”的时刻,作为“当事国”的乌克兰与俄罗斯怯再度试图为局势降温!而俄乌危机的发酵,也让一些人看到了问题的根本所在。
多方消息显示,在多国要求公民撤离乌克兰,甚至表示将从乌克兰撤离使馆人员之际,加拿大政府表示将暂停设在乌克兰首都基辅的加拿大驻乌使馆业务,并将外交人员前往利沃夫。加拿大外长梅拉妮·若利表示,加政府在当地提供领事协助的能力可能越来越有限。澳大利亚外交部长佩恩也表示,澳大利亚驻基辅的使馆将采取撤离措施。
与此同时,CNN网等报导:来自美国的180吨**,已运抵乌克兰,供乌克兰武装部队使用。
面对俄乌局势发酵至此,法国总统候选人让-吕克·梅朗雄日前在接受法国媒体采访时直言,北约而非俄罗斯应当为欧洲的紧张局势负责。
“美国决定让乌克兰加入北约,这让俄罗斯感到了威胁。”第三次参加法国大选的梅朗雄此前就曾公开呼吁法国退出北约,并表示要将俄罗斯示威“伙伴”而非对手。梅朗雄表示,一段时间以来,俄罗斯在本国领土上调动军队却被指控为“侵略”;而北约在波兰部署导弹和防御系统,莫斯科完全有理由认为这是真正的威胁。
而事到如今,紧张局势的化解也已非乌克兰一方所能为之。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还是极力试图发出缓和局势的信号。
2月13日泽连斯基同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通电话。根据乌总统官网发布的消息,泽连斯基向米歇尔介绍了乌克兰安全局势,以及在现有谈判模式下,尤其是“诺曼底模式”下,有关各方为缓和地区紧张局势所采取的措施,强调各方外交努力对重启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
泽连斯基表示,乌克兰支持通过政治和外交方式解决冲突问题,但不会屈从于挑衅行为;且乌克兰不会改变其加入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希望欧盟明确乌克兰加入欧盟的前景。
另一方面,泽连斯基也在同美国总统拜登的通话中向拜登发出邀请,希望他在未来几天访问基辅。“这将对稳定局势至关重要,这将是一个强有力的信号,有助于缓和局势。”泽连斯基强调,应停止对俄乌局势的任何升级,表示乌克兰支持和平解决冲突。
与此同时,乌克兰方面也对乌方关闭领空的说法进行辟谣。
乌克兰基础设施部2月13日发表声明称,有关“乌克兰要关闭领空”的说法不实,并且乌方也没有对在乌运营的航空公司加以限制。
而针对有国际保险公司12日通知乌克兰航空公司,将在48小时内暂停为飞越乌领空的飞机提供保险的做法,乌方正在着手制定相关措施,为航空市场提供金融保障。
另外,当地时间2月12日,美国总统拜登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约一小时的通话。当天早些时候,美俄外长和防长也分别通电话,讨论乌克兰局势。
两国高官通话之际,俄乌都在边境排兵布阵、俄白联合军演和乌克兰军演同期举行,外界担忧大战“一触即发”。
拜登普京再次通话“没突破”。这是美俄首脑自去年12月底以来再次连线,依然未能解决主要矛盾。不过,双方在通话中都力求“避免乌局势出现最坏情况”,同意继续进行各层级接触。
拜登在通话中警告莫斯科,一旦俄“进一步入侵乌克兰”,美国及其盟友将“坚决回应,迅速让俄罗斯付出惨重代价”。他补充道,美国致力于以外交手段结束乌克兰危机,但“同样会准备好应对其他情况”。
而普京也直指美国故意散播“入侵”虚假信息令人不解。他强调,美国及其盟友一直向乌克兰提供新型武器,为其“打气”,煽动乌克兰军队对顿巴斯和克里米亚地区发起挑衅,而非推动其履行明斯克协议。
值得注意的是,美俄首脑通话原定在14日举行。而美方要求提前2天的原因,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苏晓晖看来,是因为拜登已经公开“放风”,称俄罗斯2月16日将发动进攻,如果等到14日再通话“似乎为时已晚”,因此要求提前通话。总统、外长和外长通通上阵,无疑是为营造出更多紧张氛围。
美方炒作所谓“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具体时间和具体方式,此前出现了好几个版本。一些美媒煞有介事地说是冬奥会结束的2月20日,接着又有爆料说是2月16日,拜登为此召集北约和欧盟领导人开会商量应对之策。
而美国总统安全顾问沙利文声称,俄罗斯军队的集结速度急剧加快,可能“随时”入侵,五角大楼宣布在撤离在乌人员,同时再向波兰增兵3000人,下周到位。但,沙利文又称:一旦乌俄开战,美军不会介入,美将会加大对俄多方制裁。——哈哈,笔者认为,原来美霸自已是“怕死的”。
而在美国带头呼吁公民撤离乌克兰后,英国、加拿大、德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纷纷跟进,荷兰、捷克等国,还宣布限制或暂停飞往乌克兰的航班。一时间,乌克兰局势似有山雨欲来之势。
俄罗斯问题专家表示,下月初拜登将发表国情咨文,所以一边渲染危机制造“战争恐惧”,一边威吓阻止“入侵”,可突出拜登对俄强硬的个人色彩,争取外交业绩加分。
“对于拜登要通过与俄罗斯进行沟通来炒热局势,普京是心知肚明的,但仍然要接起电话,得避免美国声称‘俄罗斯不接电话’,推高所谓战争风险的说法。”分析人士指出,俄方也可趁机利用“一连串外交来电”,对冲美国刻意营造的“大战一触即发”紧张气氛。
美俄都需要维持乌克兰危机?
据普京的助理乌沙科夫介绍,通话中,拜登向普京表达了美国对于俄罗斯此前提出的安全保障建议的想法,但他并未考虑到俄方主要关切。普京表示,将认真分析评估美方和北约对安全保障条约草案的回复及拜登本人的关切,并于近期作出反应。
据克林姆林宫消息,2月12日,普京还与法国总统马克龙、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分别通话。俄法领导人讨论了有关俄罗斯计划“入侵”乌克兰的信息,俄罗斯认为这是“挑衅性的臆测”。俄白则围绕美国和北约关于俄罗斯安全保障建议的回复情况交换了意见。
苏晓晖指出,西方在今年1月回绝莫斯科安全保障提议之后,普京和拜登首次直接通话,再次向其宣示俄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底线”和“红线”,“为下一阶段来与美方博弈,发出更加强势声音”。因为要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得到北约安全保障承诺,美国是关键。尽管欧洲密集穿梭外交,但俄方还是将更多注意力放在美国身上。
2月10日至20日,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在白俄罗斯境内开启“联盟决心-2022”联合演习。尽管俄白双方都否认了演习的针对性和假想敌,但无论是俄防长绍伊古特别提到的“Kornet”反坦克导弹系统,还是俄派出的S-400防空导弹系统这种杀器,或是演习场景中的“西部封锁”。在外界看来,矛头都在直指西方的军事力量。
有意思的是,2014年4月美军曾发动名为“大西洋决心”的行动,旨在加强美国在东欧的军事存在。此次俄白军演取名“联盟决心”,是否参考了“大西洋决心”,并明示俄白联盟应对“大西洋决心”的含义,也令人浮想联翩。
普京在去年12月底表示,如果北约拒绝提供安全法律保证,俄将采取军事技术应对措施。分析人士指出,此次的俄白“联盟决心”军事演习,就是对普京口中“军事技术应对”的落实,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展现出抵制北约东扩和渗透的强硬态度和联盟姿态,显然这使得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气急败坏”。
而赵隆认为,主动渲染和被动配合制造危机,是美俄相互极限施压的政策工具,俄罗斯目前并没有“入侵”乌克兰的紧迫需求,不具备发起“奇袭”的客观条件,美俄都不会轻易触碰各自红线。
笔者斗胆认为,随着拜登叫嚣的:“乌俄2月16日开战”临近,“皇帝不急,急太监”的寓言可能成真!特赋《捣练子》为评为观。
多方消息显示,在多国要求公民撤离乌克兰,甚至表示将从乌克兰撤离使馆人员之际,加拿大政府表示将暂停设在乌克兰首都基辅的加拿大驻乌使馆业务,并将外交人员前往利沃夫。加拿大外长梅拉妮·若利表示,加政府在当地提供领事协助的能力可能越来越有限。澳大利亚外交部长佩恩也表示,澳大利亚驻基辅的使馆将采取撤离措施。
与此同时,CNN网等报导:来自美国的180吨**,已运抵乌克兰,供乌克兰武装部队使用。
面对俄乌局势发酵至此,法国总统候选人让-吕克·梅朗雄日前在接受法国媒体采访时直言,北约而非俄罗斯应当为欧洲的紧张局势负责。
“美国决定让乌克兰加入北约,这让俄罗斯感到了威胁。”第三次参加法国大选的梅朗雄此前就曾公开呼吁法国退出北约,并表示要将俄罗斯示威“伙伴”而非对手。梅朗雄表示,一段时间以来,俄罗斯在本国领土上调动军队却被指控为“侵略”;而北约在波兰部署导弹和防御系统,莫斯科完全有理由认为这是真正的威胁。
而事到如今,紧张局势的化解也已非乌克兰一方所能为之。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还是极力试图发出缓和局势的信号。
2月13日泽连斯基同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通电话。根据乌总统官网发布的消息,泽连斯基向米歇尔介绍了乌克兰安全局势,以及在现有谈判模式下,尤其是“诺曼底模式”下,有关各方为缓和地区紧张局势所采取的措施,强调各方外交努力对重启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
泽连斯基表示,乌克兰支持通过政治和外交方式解决冲突问题,但不会屈从于挑衅行为;且乌克兰不会改变其加入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希望欧盟明确乌克兰加入欧盟的前景。
另一方面,泽连斯基也在同美国总统拜登的通话中向拜登发出邀请,希望他在未来几天访问基辅。“这将对稳定局势至关重要,这将是一个强有力的信号,有助于缓和局势。”泽连斯基强调,应停止对俄乌局势的任何升级,表示乌克兰支持和平解决冲突。
与此同时,乌克兰方面也对乌方关闭领空的说法进行辟谣。
乌克兰基础设施部2月13日发表声明称,有关“乌克兰要关闭领空”的说法不实,并且乌方也没有对在乌运营的航空公司加以限制。
而针对有国际保险公司12日通知乌克兰航空公司,将在48小时内暂停为飞越乌领空的飞机提供保险的做法,乌方正在着手制定相关措施,为航空市场提供金融保障。
另外,当地时间2月12日,美国总统拜登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约一小时的通话。当天早些时候,美俄外长和防长也分别通电话,讨论乌克兰局势。
两国高官通话之际,俄乌都在边境排兵布阵、俄白联合军演和乌克兰军演同期举行,外界担忧大战“一触即发”。
拜登普京再次通话“没突破”。这是美俄首脑自去年12月底以来再次连线,依然未能解决主要矛盾。不过,双方在通话中都力求“避免乌局势出现最坏情况”,同意继续进行各层级接触。
拜登在通话中警告莫斯科,一旦俄“进一步入侵乌克兰”,美国及其盟友将“坚决回应,迅速让俄罗斯付出惨重代价”。他补充道,美国致力于以外交手段结束乌克兰危机,但“同样会准备好应对其他情况”。
而普京也直指美国故意散播“入侵”虚假信息令人不解。他强调,美国及其盟友一直向乌克兰提供新型武器,为其“打气”,煽动乌克兰军队对顿巴斯和克里米亚地区发起挑衅,而非推动其履行明斯克协议。
值得注意的是,美俄首脑通话原定在14日举行。而美方要求提前2天的原因,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苏晓晖看来,是因为拜登已经公开“放风”,称俄罗斯2月16日将发动进攻,如果等到14日再通话“似乎为时已晚”,因此要求提前通话。总统、外长和外长通通上阵,无疑是为营造出更多紧张氛围。
美方炒作所谓“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具体时间和具体方式,此前出现了好几个版本。一些美媒煞有介事地说是冬奥会结束的2月20日,接着又有爆料说是2月16日,拜登为此召集北约和欧盟领导人开会商量应对之策。
而美国总统安全顾问沙利文声称,俄罗斯军队的集结速度急剧加快,可能“随时”入侵,五角大楼宣布在撤离在乌人员,同时再向波兰增兵3000人,下周到位。但,沙利文又称:一旦乌俄开战,美军不会介入,美将会加大对俄多方制裁。——哈哈,笔者认为,原来美霸自已是“怕死的”。
而在美国带头呼吁公民撤离乌克兰后,英国、加拿大、德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纷纷跟进,荷兰、捷克等国,还宣布限制或暂停飞往乌克兰的航班。一时间,乌克兰局势似有山雨欲来之势。
俄罗斯问题专家表示,下月初拜登将发表国情咨文,所以一边渲染危机制造“战争恐惧”,一边威吓阻止“入侵”,可突出拜登对俄强硬的个人色彩,争取外交业绩加分。
“对于拜登要通过与俄罗斯进行沟通来炒热局势,普京是心知肚明的,但仍然要接起电话,得避免美国声称‘俄罗斯不接电话’,推高所谓战争风险的说法。”分析人士指出,俄方也可趁机利用“一连串外交来电”,对冲美国刻意营造的“大战一触即发”紧张气氛。
美俄都需要维持乌克兰危机?
据普京的助理乌沙科夫介绍,通话中,拜登向普京表达了美国对于俄罗斯此前提出的安全保障建议的想法,但他并未考虑到俄方主要关切。普京表示,将认真分析评估美方和北约对安全保障条约草案的回复及拜登本人的关切,并于近期作出反应。
据克林姆林宫消息,2月12日,普京还与法国总统马克龙、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分别通话。俄法领导人讨论了有关俄罗斯计划“入侵”乌克兰的信息,俄罗斯认为这是“挑衅性的臆测”。俄白则围绕美国和北约关于俄罗斯安全保障建议的回复情况交换了意见。
苏晓晖指出,西方在今年1月回绝莫斯科安全保障提议之后,普京和拜登首次直接通话,再次向其宣示俄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底线”和“红线”,“为下一阶段来与美方博弈,发出更加强势声音”。因为要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得到北约安全保障承诺,美国是关键。尽管欧洲密集穿梭外交,但俄方还是将更多注意力放在美国身上。
2月10日至20日,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在白俄罗斯境内开启“联盟决心-2022”联合演习。尽管俄白双方都否认了演习的针对性和假想敌,但无论是俄防长绍伊古特别提到的“Kornet”反坦克导弹系统,还是俄派出的S-400防空导弹系统这种杀器,或是演习场景中的“西部封锁”。在外界看来,矛头都在直指西方的军事力量。
有意思的是,2014年4月美军曾发动名为“大西洋决心”的行动,旨在加强美国在东欧的军事存在。此次俄白军演取名“联盟决心”,是否参考了“大西洋决心”,并明示俄白联盟应对“大西洋决心”的含义,也令人浮想联翩。
普京在去年12月底表示,如果北约拒绝提供安全法律保证,俄将采取军事技术应对措施。分析人士指出,此次的俄白“联盟决心”军事演习,就是对普京口中“军事技术应对”的落实,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展现出抵制北约东扩和渗透的强硬态度和联盟姿态,显然这使得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气急败坏”。
而赵隆认为,主动渲染和被动配合制造危机,是美俄相互极限施压的政策工具,俄罗斯目前并没有“入侵”乌克兰的紧迫需求,不具备发起“奇袭”的客观条件,美俄都不会轻易触碰各自红线。
笔者斗胆认为,随着拜登叫嚣的:“乌俄2月16日开战”临近,“皇帝不急,急太监”的寓言可能成真!特赋《捣练子》为评为观。
世欲静,
霸思疯。
狂刷乌俄开战风。
唯恐天灾谋打劫,
太监暗算北方熊。*
注*指,眼见距拜登频频放风:乌俄2月16日开战,各国赶快从乌克兰撤侨,已近。但,乌俄当事国元首依旧不认为战事危急,……。大有“皇帝”不急,急“太监”之趣?
——2022年2月15日凌晨时事诗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