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笠翁对韵歌·八齐
文/九文-2022-2-22-14:30-作于南京一中
快乐编条能制篓,和平铸剑可为犁。
以蠡测海瓢量小,借筦窥天见识低。
众歇榆槐梢庇荫,独开桃李自成蹊。
眼珠如豆深知浅,鼠目偷光短视凄。
八句话全是对仗句。
九文的对韵歌:“快乐”对“和平”,“编条(编竹条)”对“铸剑”,能制篓、可为犁;“以蠡”对“借筦”,“测海”对“窥天”,瓢量小、见识低;“众歇”对“独开”,榆槐梢庇荫、桃李自成蹊;“眼珠”对“鼠目”,“如豆”对“偷光”,深知浅、短视凄。
和平铸剑可为犁:
化用典故“铸剑为犁”。“铸剑为犁”的意思是指销熔武器以制造务农**。
典故出自: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致思》:“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他的意义在于警示全人类,不要再次把战争带来,保护和平才是真正的应该的去做的事,对于当时的人们,这种想法无时不在。并且用它表示了出来。
为了纪念第一次世界和平大会的召开,苏联的雕塑家叶甫盖尼·维克多罗维奇·符切季奇创作了一尊“铸剑为犁”的青铜雕像,雕塑中的青年人一手拿着锤子,另一只手拿着要改铸为犁的剑,象征着人类要求消灭战争,把毁灭人类的武器变为创造的工具,以造福全人类。 这座青铜雕像于1959年由当时的苏联政府赠送给联合国留作永久的纪念,至今仍然摆放在联合国花园内与其他国家赠送给联合国的雕塑装点着联合国大厦前的广场花园,这座雕塑典出《圣经·旧约·以赛亚书》2章4节:
“……
“他们要将刀打成犁头,把枪打成镰刀;
"and they shall beat their swords into plowshares, and their spears into pruninghooks:(刀在英文中是剑)
“这国不举刀攻击那国,他们也不再学习战事。”
"nation shall not lift up sword against nation, neither shall they learn war any more."
以蠡测海瓢量小,借筦窥天见识低。
——这两句话我化用典故“管窥蠡测”。“筦”通假字通“管(竹管,用竹管窥天,眼界是多么狭隘)”,这就是“管窥”的意思。“蠡读(lí,多音字,读lí指瓢的意思)”,“以蠡测海”也就用瓢来测量、度量海水的多少是愚蠢的行为。“借筦窥天”同样寓意这种人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观察天的大小范围与高深莫测,同样是愚蠢的行为,这两种行为都体现这种人的见识低下。
典故出处:
《庄子·秋水》:“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汉书·东方朔传》:“以管窥天;以蠡测海。”
庇荫:
遮蔽树荫。
蹊:小路。
眼珠如豆深知浅:
化用成语“目光如豆”,意思是形容眼光短浅,没有远见。
语出孙中山《行易知难》第六章:“不图彼国政府目光如豆,深忌中国之强,尤畏民党得志而碍其蚕食之谋。”
鼠目偷光短视凄:
化用“鼠目寸光”,老鼠的眼睛只能看一寸远。比喻人目光短浅,没有远见。出自 清·蒋士铨《临川梦·隐奸》:“吓得那一班鼠目寸光的时文朋友,拜倒辕门,盲称瞎赞。”我为了规避重复字,我把“鼠目窥光”而修改了一个字,改成“鼠目偷光”。把第二个“窥”字改为“偷”字,更符合老鼠的个性和特点,“偷”字与“窥”字有异曲同工之妙。
七律·笠翁对韵歌·八齐
文/九文-2022-2-22-18:00-作于南京一中
投巫救女西门豹,赁浣逢君百里奚。
阙里门墙高领阁,隋堤基址静沉泥。
榆槐甚作遮荫处,桃李能成出此蹊。
陋巷规模原不陋,迷楼踪迹亦全迷。
这首诗八句话同样全是对仗句。
九文的对韵歌:
“投巫”对“赁浣”,“救女”对“逢君(把妻字改成君字,是因为妻字也是韵脚字,避韵)”,西门豹、百里奚;“阙里(地点名词词汇)”对“隋堤(地点名词词汇)”,门墙高领阁、基址静沉泥;“榆槐”对“桃李”,甚作遮荫处、能成出此蹊;“陋巷”对“迷楼”,规模原不陋、踪迹亦全迷。
注释:
西门豹、百里奚:
两个历史人物被用来对仗也是别出心裁的,主要因为这两个人都是复姓,“西门”对“百里”,虽然不像“西门”对“东郭”那样工,但也算很好了。而且,他们的事迹也有可对的地方:一为“救女”,一为“逢妻”;“投巫”与“赁浣”不但从组词的方式上相对,“巫”与“浣”也都是一种职业,更显工整。
西门豹:战国时期魏国人。他到邺地当官时,发现这里的人非常迷信,因为本地有条河经常发水,巫婆说只有每年为河伯娶一个媳妇才能不发大水。于是,众人每年都会把一个女孩推到河里去,年年如此,百姓人心惶惶。西门豹决心治理这个事情,他把巫婆扔到了河里,让她去给河伯报信,当然,巫婆再也没返回来。这句的意思是:西门豹把巫婆扔到河里,救了很多少女。
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人,虞国灭亡时被晋国俘虏,后来秦穆公听说他很有才,便用五张黑羊皮把他赎回来并封为大夫。有一次,他雇了一个女子给他洗衣,在他听歌的时候,这个女子自称懂音乐,就唱了一首歌。这时,百里奚才认出,这个洗衣女子竟然是他失散多年的妻子。这句的意思是:百里奚雇人来洗衣服才遇到了他失散多年的妻子。
高领:
在我的诗里是指门墙像衣服的“高领”一样把阁围绕而建筑。所以这个“领”在我的诗里不作名词而作动词用,即指“高高地围绕、环绕”之意思。
阙里:
1.孔子故里。2.借指曲阜孔庙。3.借指儒学。
隋堤:
位于商丘市至永城市之间的汴河故道。隋大业元年(605)开通济渠,两岸筑堤种植桃、柳,供隋炀帝杨广乘龙舟游江南时观赏。现河道淤没,堤址仍存。
隋堤位于永城市中部郑(州)永(城)公路线上,西起马牧乡郑店,东至侯岭乡呼庄,绵延45公里,呈土岗状,高出地面0.5~2米不等。旁筑御道,种柳成行夹流水,西自黄河东至淮,绿影之情。北宋时称汴河,后河道淤没,堤址仍存。此为堤岸旧址比较明显的一段。旧时“隋堤烟柳”为永城八景之一。
唐白居易《隋堤柳》诗:“隋堤柳,岁久年深尽衰朽,风飘飘兮雨萧萧,三株两株汴河口。”
唐刘禹锡《柳絮》:“何处好风偏似雪,隋河堤坝上古江津。”
后蜀何光远《鉴戒录·亡国音》:“炀帝将幸江都,开汴河,种柳,至今号曰‘隋堤’。”
宋周邦彦《兰陵王》词:“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阙里门墙,陋巷规模原不陋】阙(音缺)里,孔子居住的里巷名。陋巷,孔子弟子颜渊所居,狭小的巷子。引申为狭窄简陋的住处。孔子曾夸奖颜渊:“一箪(音单)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后来唐刘禹锡作《陋室铭》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意思是,只要有德者居住,陋巷也不简陋。唐韩愈与崔群书:人固有薄卿相之官,千乘之位,而甘陋巷菜羹者;同是人也,犹有好恶如此之异者。
【隋堤基址,迷楼踪迹亦全迷】隋炀帝为游江 都,开凿了大运河,在两岸栽种杨柳,堤长一千三百余里,称隋堤。迷楼,传说也是隋炀帝所建,用以寻欢 作乐的地方。故址在江 苏省江 都县治西北七里。建筑富丽,穷极工巧。相传一入此楼,往往终日不得出。浙人进新宫图,营建既成,隋炀帝幸之曰:“使真仙游此,亦当自迷。”因名之曰迷楼。两句的意思是:隋堤也好,迷宫也罢,都成了历史的残迹,当年的迷宫如今真的迷漫荒草中了。
七律·笠翁对韵歌·八齐
文/九文-2022-2-22-19:30-作于南京一中
春秋战国争秦楚,周室攻城斗赵齐。
荒草隋堤裁柳岸,陋茨阙里有桃蹊。
浮云梦幻纱窗渺,遗迹情伤绣户凄。
那处无痕寻画阁,谁人何所见香闺?
这首诗同样八句话全是对仗句。
九文的对韵歌:
“春秋” 对“周室(周王室、周朝)”,“战国”对“攻城”,争秦楚、斗赵齐;“荒草”对“陋茨”,“隋堤”对“阙里”,裁柳岸、有桃蹊;“浮云”对“遗迹”,梦幻纱窗渺、情伤绣户凄;“那处”对“谁人”,“无痕”对“何所”,寻画阁、见香闺?
注释:
说明:
春秋战国七雄,是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但已名存实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
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在这七雄之中,后期以秦国国力最强。除秦国以外,其余六国均在崤山以东,故称“山东六国”。
由于郡县制的加强,以获取土地、财富、人口的国家不断开展兼并战争,促使这个从春秋时期开始便战争不断的土地逐渐走向新的时代。战国承春秋乱世,启帝秦发端,中续百家争鸣的文化潮流,这是中国思想、学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史称“百家争鸣”。中原经济技术的新发展与各国相继图强而展开的举国变法,名士的纵横捭阖,宿将的战场争锋,涌现出了大量为后世传诵的典故。
陋茨:
特指阙里,即孔子居住的里巷名。也就是陋巷,孔子弟子颜渊所居,狭小的巷子。因此今天我创造的这个词汇“陋茨”(与我以前写笠翁对韵七律中借用的词汇“茅茨”或“野茨”的意思,都是指简陋的草房子。)”引申为狭窄简陋的住处。
孔子曾夸奖颜渊:“一箪(音单)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后来唐刘禹锡作《陋室铭》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意思是,只要有德者居住,陋巷也不简陋。唐韩愈与崔群书:人固有薄卿相之官,千乘之位,而甘陋巷菜羹者;同是人也,犹有好恶如此之异者。
桃蹊:
桃花树下的小路、小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