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垂文化,古老而文明,悠久而厚重。
县城东去,经由赤土公园,绕道秦公墓遗址,路过祁山武侯祠,车行六十里,借问盐官旧街,寻觅盐井祠。“究其井之源头,虽有石碑,因年久碑文脱落大半,命洗涤垢.。谨寻摸其一二,谓井之源流肇自后周(东周时期),盐井起源于周代秦人占据之时。《西和县志》云:汉初已设盐官,盐并之建应于周秦时代”。与郦道元《水经注》中说: “古地理志云,西县有盐官是也”无二。正史及注释记曰: 秦置陇西郡。西县之名先于陇西郡。商代西戎地,秦之西犬丘、西垂,王莽改制时之西治均指西县。历史考证,汉代在此已设盐官,如此推断,乃设官以前盐业发达,实为事物发展之规律。盐井发祥于周秦,神话神乎其神,传说绘声绘色。相传胶鬲为商周时的第一任盐官,盐井乃为胶鬲发掘,民间占卜卜辞有胶鬲贩盐之说。
玉兔现井迹说:虽是民间神话故事,且有一定道理。曰盐井被西汉河洪水所淹,有一异僧恭龚水于地为池,唐初敬德田猎于此.玉兔中矢,遂入池中后寻踪掘而成井,故传玉兔现井迹和煮水为盐乃盐圣母显妙秘结果是也。民间的一副对联说的很好:玉兔现井迹盐水成惠,圣母显妙秘化零结趸。
一口盐井,井水四溢,水草肥茂,天然牧场,自古生产井盐,且有专人管制,故此冠名“盐官”,又有卤城称谓。
盐井实为冒水泉,水满自流。因此被周围百姓发现。
春秋初年,先秦崛起,先进制作工艺及铁器传入西垂,井盐加工技术日趋成熟。
战国时期至秦国初年,秦国不断壮大,国力强盛,一统天下。
起起落落制盐业,时兴时衰四千秋。富甲一地,惠泽八方。养育世代百姓,活跃周边市场。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皆因盐业发达兴旺。十里八乡百姓,盐井口碑皆丰。为表虔诚心愿,修建盐井祠堂。为了供奉盐婆婆*,四季香火不断。文人墨客,络绎不绝。先秦文化,一脉相承。
再述盐官镇,骡马市场。牛羊骡马集散地,誉满西北。晋冀鲁豫,颇有声望。商贾云集,**四方。外地客商,拜谒牙行。漫天要价,就地还钱。有买有卖,贸易通畅。逢集之日,人来车往。地方小吃,四处溢香。十里八村,耳熟能详。盐官盆地,盛产米粮。惠及周
边百姓,即耕从牧经商。
物资集散,功在电商。成绩斐然,无尚荣光。今日扬帆,继续远航!
*圣母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