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笠翁对韵歌系列作品五首·八齐与九佳

2022-05-18 30 0 举报/投诉

七律·笠翁对韵歌·八齐
文/九文-2022-2-23-16:00-作于南京一中
桂殿且留修月斧,银河未许上天梯。
霓虹行乐游春圃,蝀螮工谀病夏畦。
李广不封空射虎,魏明得立为存麑。
功成细柳劳神主,名震临泾止马蹄。
这首诗八句话全是对仗句。
九文的对韵歌:
桂殿”对“银河”,“且留”对“未许”,修月斧、上天梯;“霓虹”对“蝀螮(dōng dì”,行乐游春圃(春天的花园)、工谀病夏畦(擅长阿谀奉承而病在夏天的田地里);“李广”对“魏明(曹叡乃曹操之孙子,乃曹丕(文帝)之子,也叫魏明帝。)”,“不封(未授封)”对“得立(得到立为皇太子)”,空射虎、为存麑(ní,意思是指魏明帝曹叡作为皇子与其父曹丕文帝一起打猎时,文帝张弓射了母鹿,而曹叡流着眼泪劝解父皇魏文帝曹丕不要再用弓箭射死母鹿的幼崽小鹿,放过小鹿,感动了曹丕,曹丕因此才改变主意立曹叡为皇太子,曹叡是通过这种办法赢得帝王之位成为文帝死后而继承皇位的功成(曹叡想当皇帝的想法终于功成名就与“细柳营”这个昔日军队的驻地,同时曹叡学习父皇文帝去“细柳”慰劳军队也成就了军营的士兵在军营里只听从将军的命令,而非皇帝的命令,使得“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佳话)”对“名震(曹叡当了皇帝后名震江湖‘临’这个地方)”,劳神主、止马蹄。

注释:
桂殿:月亮的代称。
月斧:
1、修月之斧。2、比喻尽文章能事。3、斧名。刃口呈偃月形,故名。
具体引证典故:
1、修月之斧。神话传说,月由七宝合成,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故有此称。见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
清吴伟业《读史偶述》诗之十八:“ 琉璃旧厂 虎房 西,月斧修成五色泥。”参见“ 月户 ”。
2、比喻尽文章能事。
宋苏轼《王文玉挽词》:“才名谁似 广文 寒,月斧云斤琢肺肝。”
明无心子《金雀记·成亲》:“休负,向芸窗勤磨月斧,亲看 嫦娥 ,早登天府。”
清赵翼《清明前二日泛舟至平山堂即事》诗:“画稿从谁粉本翻,匠心直运月斧斲。”
3、斧名。刃口呈偃月形,故名。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岁时杂戏》:“元宵杂戏,剪丝为灯……手举则伞扇旛幢, 关 刀月斧,像生人物,击鼓摇铃。”
霓虹:
霓与虹,都是指天上的彩虹。
“霓”是大气中有时跟“虹”同时出现的一种光的现象。形成的原因和虹相同,只是光线在水珠中的反射比形成虹时多了一次,彩带排列的顺序和虹相反,红色在内,紫色在外。颜色比虹淡。也叫“副虹”。
雨后天空中出现的弧形彩带,色彩鲜明的叫“虹”,排列顺序与虹相反,色彩比虹暗淡的叫“霓”,也叫“副虹”。
而另一种说法是,颜色排序为红色在外紫色在内叫“虹”,而紫色在外红色在内称“霓”。
“虹”的解释是:
1、“虹”是大气中一种光的现象,天空中的小水珠经日光照射发生折射和反射作用而形成的弧形彩带,由外圈至内圈呈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出现在和太阳相对着的方向。也叫“彩虹”。
2、指桥:因桥形似虹,所以在中国古代常用虹代指桥。如断虹。长虹卧波。虹桥中国古代的一种木拱桥。外形如长虹贯空。亦称"飞桥"。
“虹”,汉字,有通红之意味,古代文人把“虹”比作美人,比如中国古代民间至今喜欢把女孩的名字拟名为“彩虹”。其实“虹”字从造字的角度思考,古代文人为什么把“虫”字作为边旁部首,与“工”字结合呢?其实寓意是指“没日没夜辛苦劳作的人,就像晚上喜欢劳作的虫一样。”所以“虹”字既有吉祥的通红之意味,古人又喜欢把女孩的名字取名为“彩虹”,其寓意是指美丽而平凡的美人。
另外“虹”,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把“虹”看作像是彩色的双头“蛇”或双头“龙”,例如中国古代民间传说蟒蛇“千年化蛟,万年化龙”之说。因此,从造字的角度看,就不难理解中国古代文人为什么造“虹”、“蛇”、“蟒”、“蛟”、“蝃”(也是彩虹的意思,也指蛇形态一样的‘大虫’)、“蝀”(同样也是彩虹的意思,也指蛇形态一样的‘大虫’)、“螮”(同样也是彩虹的意思,也指蛇形态一样的‘大虫’)。所以这些汉字都带“虫”字的边旁部首。以上的理解是我精心研究各字的内涵,总结出这些相似的内涵。
而“蝃蝀”音dìdōng ,即彩虹,又称美人虹 。是一首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蝃蝀》,这首讽刺贵族女子私奔的诗。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出自《诗经》,《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九文才会因为“虹”字,而牵扯出这些汉字“蛇”、“蟒”、“蛟”、“蝃”、“蝀”、“螮”、与“虹”、“龙”的关系,其中的内涵,不仅有吉祥如意的东西,也有不好的内涵和寓意。
魏明:
曹丕上位艰难,下位却迅速,在位六年,就身登极乐了。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曹丕病逝于洛阳,时年四十岁,庙号高祖,谥号文皇帝。曹丕有两任皇后,第一位为文昭甄皇后,生有子嗣曹叡。第二位文德郭皇后,无子。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失意,有怨言”的文昭甄皇后被赐死后,曹叡就由郭皇后抚养,此时的曹叡已经是18岁的人了,难免会有怨言。但是后面看着郭皇后也是真的对自己不错,同时也出于他对于皇位的觊觎,因此也是慢慢了释怀了因为郭皇后得宠而导致自己母后被杀的怨恨,双方相处也比较融洽,“乃敬事郭后,旦夕因长御问起居,郭后亦自以无子,遂加慈爱”。曹丕病重后,立曹叡为太子,“召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受遗诏辅政。黄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驾崩后曹叡在洛阳即位,时年二十三岁;景初三年(公元239年)正月,曹叡病逝于洛阳宫嘉福殿,时年三十六岁,庙号烈祖,谥号明皇帝。
曹叡继承帝位的时候也不算年轻,二十三岁了。但是四位辅政大臣除了陈群之外,都是战功赫赫的功臣。中军大将军曹真是武皇帝曹操的养子,负责镇守西北边境,他打破尤羌联军,平定河西地区,并在南方击破吴国将领孙盛。征东大将军曹休是曹操族子,镇守曹魏东线,多次击破吴军。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即司马懿,不仅帮助曹丕在争储的斗争中获胜,曹丕亲征伐吴时,他还留守许都,“内镇百姓,外供军资”。曹叡一上台,由于边事频仍,就把三个将军调往边疆防卫,使其不得对皇权有所擎肘。曹真,进封邵陵侯,迁为大将军,“都督关右”。曹休进封长平侯,官拜大司马,“都督扬州”。司马懿驻扎宛城,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当时魏国连遭大丧,幼帝即位,蜀汉和东吴两国都觉得可以有所斩获,因此这段时间诸葛亮进行五次北伐,孙权也虎视眈眈,和魏国多次开战。但曹叡都从容应对,屡挫劲敌。
虽然曹叡喜好美色,“自贵人以下至尚保,及给掖庭洒扫,习伎歌者,各有千数”,同时他也大兴土木,“大治洛阳宫,起昭阳、太极殿,筑总章观。”但是他也可以任人唯贤,并且在诉讼的时候,“每断大狱,常幸观临听之”。而且“容受直言,听受吏民士庶上书,一月之中至数十百封,虽文辞鄙陋,犹览省究竟,意无厌倦”。意思就是能够受得了谏言(虽然经常不听,但是不打击进谏者),一般民众直接上书给他,他一个月都可以看到几千封,虽然有些文笔很差,但是他还是坚持看完,整体来说还是一个很不错的皇帝。贪图自己的享乐,但是并没有因此影响到国家大事。
在明皇帝曹叡朝却是有一个很怪的事情。那就是曹叡生前就有了庙号。景初元年(237年)五月,有司奏报“武皇帝拨乱反正,为魏太祖,乐用武始之舞;文皇帝应天受命,为魏高祖,乐用咸熙之舞;帝制作兴治,为魏烈祖,乐用章斌之舞。”这样还活着的时候,曹叡就给自己加了一个庙号,那就是魏烈祖。而且曹叡对这个祭祀的东西特别推崇,他不仅把自己弄成烈祖,同时还担心他自己死后无嗣,哪天被七世而祧了可怎么办,因此经有司奏报,还制金策“三祖之庙,万世不毁。其余四庙,亲尽迭毁”即,太祖曹操、高祖曹丕和他的庙万事不毁,后来皇帝你们自己按照亲疏远近就开始‘祧’吧。这个和曹操完全是两个思维,曹操基本上是‘死去元知万事空’的践行者。曹操由于本身就为了充军饷,派人盗过墓,因此也知道这种死后陪葬之类的东西不靠谱,同时曹家千秋万代也是不可能的,因此他遗令“死之后,葬于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珠宝”。
曹叡不仅自己把自己千秋万代的事情安排好,他还挺担心他那个被杀的母亲的祭祀怎么办。也是在有司的奏请下,“文昭庙(文昭甄皇后的庙)宜世世享祀奏乐,与祖庙同,永著不毁之典,以播圣善之风”。并且还制诏“勒金策,藏之金匮。”想着能够约束后代不要胡乱来。但是从结果看,他的希望还是落空了。
麑:
读【ní】,古书上指小鹿。
蝀螮:
出自明诗人顾璘的《张司徒所画山国图歌》
滇南一道盘云上,永昌巍巍更西望。
水流直下洱海深,陆地夫容矗相向。
小石纷磊磊,大石高盘陀。
连空互撑叠,仰睇青嵯峨。
攒峰插牛斗,飞涧悬天河。
崩崖倾断下无地,但见猿猱挂罥号烟萝。
丹砂空青,的阿。
宝玉夜炯,灵光荡摩。
天门洞开,紫宫逶迤。
玉女对侍,星官骈罗。
至高之极始见此,辽绝下奈诸方何。
马蹄缄铁尚不得度,行人跛鳖焉能过。
我生水国多见水,不图山高乃如此。
画家山水贵相半,吁嗟谁悉寰区理。
南园大老司徒公,维山降神为世雄。
晚张能事发新格,尽吐磈礌之心胸。
引缣迅扫鸣长风,颠林倒壑貌不同。
苍云黯惨喧霹雳,白日照耀开鸿蒙。
蛟龙盘拏古木死,蝀螮漂疾飞梁通。
千峦万嶂堆墨华,忽然平旷披风沙。
楪榆开凿巂君国,桃源点缀秦人家。
孤城四面削玄壁,危楼仄立明丹霞。
时清颇知官府静,化远亦爱蛮夷嘉。
老翁戏猎逐黄犬,娇女明妆簪素花。
形胜分明在指顾,风俗想像增咨嗟。
腾冲靡莫余千里,部落微茫分远迩。
更挥淡墨洒余姿,遂使天涯穷尺纸。
昨逢伯子示此图,瞠目惊叹从前无。
乃知山岳气磅礴,不用滥漫谈江湖。
今之好山有二老,太原司马吴门都。
见此寄书定相索,公乎公乎,须写数本万里络绎传吾徒。
因此如何理解“蝀螮”(dōng dì)这个词汇呢?根据这首诗诗句,“蝀螮漂疾飞梁通”,结合我前文对“虹”等字的说文解字,就那么不难理解“蝀螮”(这样一种蛇形的“大虫”)带着病态的样子在漂流而飞,飞向“梁而通过”这个地方。而在李渔的笠翁对韵歌词中,笠翁颠倒了这个词汇为“螮蝀”(dì dōng)。而李渔的对韵歌词是“······修月斧,上天梯。螮蝀对虹霓。行乐游春圃,工谀病夏畦。李广不封空射虎,魏明得立为存麑。按辔徐行,细柳功成劳主敬;闻声稍卧,临泾名震止儿啼。······”,故此李渔用到的“螮蝀”这个词汇是指这种蛇形一样的彩色如“虹”的虫,笠翁想把这种彩色的“虫”比喻成某种带病态思想的小人【只有思想不正常、卑鄙无耻的小人才会擅长(工作动词就是擅长的意思)阿谀奉承】。
而“螮蝀”则又作又作"蝃蝀"。也可以借指桥。比喻才气横溢。
功成细柳:
魏明帝曹叡【ruì】,魏文帝之子。《三国志·明帝纪》注引《魏末传》曰:明帝幼从帝猎。帝射鹿,使明帝射其子。对曰:“已伤其母,不忍更伤其子。”同时流下眼泪,文帝即放弓箭,以此深奇之。相传文帝由此下决心立曹叡为太子。西汉文帝时,匈奴入侵,周亚夫为将军,屯兵“细柳(古地名)”。文帝亲自慰劳军队,先至灞上、棘门两处劳军,后至“细柳营”。军门严闭,军人都剑拔弩张。皇帝的先驱到,不许入营门。先驱曰:“天子到了。”守营门的军官说:“将军下令说,军队里只听将军的命令,不听天子的命令。”最后天子亲自给周亚夫下令,才开了营门,放皇帝入军营。然而皇帝也只能勒着马笼头规规矩矩地走进军营。因此后世传此为将军治军有方的佳话。历史记载赤疵(cī,与“此”相同的内涵?或鲜艳、或指玉的斑点即瑕疵也?)为原州守,虏不过“临泾”。常道其名,以怖啼儿。

七律·笠翁对韵歌·八齐
文/九文-2022-2-24-11:00-作于南京一中
李广不封空射虎,魏明得立未沉迷。
闻声稍卧麑流泪,按辔徐行马踏蹄。
行乐游春花圃盛。工谀病历夏侯凄。
功成细柳劳文帝,名震临泾止鹿霓。
注释:
鹿霓:
隐喻隐士。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陈陶癖书》:“ 大中 年, 洪州 处士 陈陶 者,有逸才,歌诗中似负神仙之术,或露王霸之説……云:‘一鼎雄雌金液火,十年寒暑鹿霓衣。’”《全唐诗》卷七四六作“鹿麑裘”。

七律·笠翁对韵歌·八齐
文/九文-2022-2-24-11:30-作于南京一中
狡兔能穿三穴隐,鹪鹩权借一枝栖。
投巫救女西门豹,赁浣逢君百里奚。
策杖垂绅扶少主,辟纑织履赖贤妻。
魏明得立存麑涕,李广难封射虎啼。

七律·笠翁对韵歌·九佳
文/九文-2022-2-24-15:30-作于南京一中
朱门唾弃风流鬼,紫户难关狗上街。
脉络来源皆本色,枝条生叶系根荄。
斗鸡玩物贫庸志,挥麈弹琴腐朽牌。
凤髻无情遗珥笔,陌花有恨怨鸾钗。
注释:
根荄:
本义是指植物的根。 比喻事物的根本,根源。 植根。
具体解释如下:
1.亦作“ 根垓 ”、“ 根核 ”。植物的根。
《文子·符言》:“故羽翼美者,伤其骸骨;枝叶茂者,害其根荄;能两美者,天下无之。”
汉 刘向 《说苑·建本》:“树本浅,根垓不深。”
《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入地则孕毓根核。”
唐 白居易 《问友》诗:“根荄相交长,茎叶相附荣。”
宋 司马光 《为始平公祭晋祠文》:“然原陆久燥,根荒未浹,畎亩喁喁,犹有待望。”
2.比喻事物的根本,根源。
《旧唐书·元稹白居易传论》:“臣观 元 之制策, 白 之奏议,极文章之壼奥,尽治乱之根荄。”
清 龚自珍 《勇言行箴》:“其精神外矣,其根荄誖矣。”
3.植根。 姚华 《曲海一勺·原乐》:“今试言之,夫礼乐者,橐籥于元气,根荄于人情。”
挥麈:
【 huīzhǔ 】 麈(鹿的意思)尾抱琴不暇抚,挥麈(鹿的尾巴)无由停。——欧阳修《和圣俞聚蚊》
弹琴:
对很不欣赏的人的鄙视,不欣赏其人说话做事的表现皆是乱“弹琴”,在我的诗里主要是指这种意思,不仅仅是弹琴的水准不好而已。
牌:指象征一个人良好的声誉、节气、骨气、口碑、牌坊。
凤髻:
凤凰造型的金凤装饰品装饰的发型,象征高贵的美女。
珥笔:
古代史官﹑谏官上朝,常插笔冠侧,以便记录,谓之珥笔(在古代用来控诉之笔)。
陌花:
象征身份低微的良 家妇女。
鸾钗:
鸾鸟的金银器装饰品。也象征高贵的美女。

七律·笠翁对韵歌·九佳
文/九文-2022-2-24-17:30-作于南京一中
叠嶂千峰登楚岫,扁舟一叶渡秦淮。
沸茶石鼎龙头缩,转凤银筝雁翅排。
诗礼百年延盛庆,风云万里入高怀。
生乎愚弄夫差日?死矣悲呼子犯楷?
注释:
楚岫:
【楚岫(音秀)】1·楚地山峦。唐韦迢《早发湘潭寄杜员外院长》诗:“楚岫千峰翠,湘潭一叶黄。”唐朱庆馀《送人下第归》诗:“岸阔湖波溢,程遥楚岫微。”元张可久《折桂令·湖上即事》曲:“俊友吴鉤,清秋楚岫,退叟齐丘。”
2·指巫山。泛指男女欢会处。唐皇甫枚《三水小牍·步飞烟》:“所恨洛川波隔,贾午墙高,连云不及於秦台,荐梦尚遥於楚岫。”明顾大典《青衫记·访兴不遇》:“自怜迁客去长沙,迷楚岫隔京华,匆匆不尽离情话。”柴萼《梵天庐丛录·妙判三十则》:“启北门钥而荡乃春心,神迷楚岫;踰东家墙而搂其处子,梦绕阳台。”
秦淮:
河名。流经南京,是南京市名胜之一。相传秦始皇南巡至龙藏浦,发现有王气,于是凿方山,断长垄为渎入于江,以泄王气,故名秦淮。唐杜牧《泊秦淮》诗:“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南唐李煜《浪淘沙》词:“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元傅若金《金陵晚眺》诗:“城下秦淮水,年年自落潮。”清孔尚任《桃花扇·听稗》:“既是这等,且到秦淮水榭,一访佳丽,倒也有趣!”清戴名世《种树说》:“顷余侨居秦淮之上,而城之西北多有间旷之地,居民多种树为生。”
石鼎:
陶制的烹茶用具。北周庾信《周柱国大将军拓拔俭神道碑》:“居常服翫,或以布被、松床;盘案之间,不过桑杯、石鼎。”唐皮日休《冬晓章上人院》诗:“松扉欲启如鸣鹤,石鼎初煎若聚蚊。”宋范仲淹《酬李光化见寄》诗之二:“石鼎斗茶浮乳白,海螺行酒灔波红。”元刘诜《和友人游永古堂》:“胜日偶寻山寺幽,老僧石鼎沸茶沤。”
龙头:
当指石鼎上的龙头形装饰。
银筝:
用银装饰的筝或用银字表示音调高低的筝。唐戴叔伦《白苧词》:“回鸾转凤意自娇,银筝锦瑟声相调。”后蜀毛熙震《河满子》词:“曲槛丝垂金柳,小窗弦断银筝。”清吴伟业《赠冯子渊总戎》诗:“十二银筝歌芍药,三千练甲醉葡萄。”
雁翅:
当指古筝上的琴码。
诗礼:
1《诗经》和《礼经》,封建社会读书人必读的书。2旧时常用来称读书讲究礼教的人家。
高怀:
大志;高尚的胸怀。
“高怀”的出处如此:
南朝·梁·荀济《赠阴梁州》诗:“徒然怀伏剑,终无报国士。高怀不可忘,剑意何能已。”
唐·杜甫《赠郑十八贲》诗:“高怀见物理,识者安肯哂。”
清·李渔《蜃中楼·耳卜》:“咄咄晨昏,叹高怀莫副。”
夫差:
人名。(?~公元前473春秋吴王,因父阖闾为越王勾践所败,故败困勾践于会稽,以报父仇,并率精兵北会诸侯于黄池,与晋争霸,勾践乘虚而入,遂灭吴,夫差自刭而死,在位二十三年。
子犯:
狐偃,人名。字子犯,春秋晋人。为晋文公舅,故亦称为舅犯。文公为公子时,出亡在外,偃与兄毛从之十九年;及文公归国,乃以偃为大夫,信任不疑,言听计从,最后辅佐文公平定周室之乱而成霸业。《左传·僖二十二年》载,晋重耳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
楷:开模、模范。

相关文章

初夏
观尼亚加拉瀑布
敦煌莫高窟
初夏
夏日有吟
立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