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毬乐-病虎躲熊免露形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
2月26日凌晨综合国际媒体消息,有关普京“2.24基辅闪电战”后续战事基本平静;热闹的是众媒体评论:一贯骄横霸凌的白宫虎,面对突然熊出没,至令除了祈祷,就是制裁应对;是病了?还是恣了?
笔者以,面对突然的熊出没,老朽的白宫虎多半有点意外受惊,说其完全变“病虎”还不至于。当然,老年病,反应慢,力不从心,回窝再思量还差不离。毕意白宫老朽虎的焦虑重心在印太——抑“熊”且为屠“龙”——美国两党的唯一一致性。不过,“2.24”闪电熊出没,乱了白宫虎的计划与方寸而已。毕竟,虎还是虎,病虎也是虎。
综合众媒体分折,笔者认为:乌克兰危机的背后体现的是美国的战略焦虑感,美国霸权在快速衰落,美国正处于霸权衰落的战略焦虑期,美国一边要阻止俄罗斯重返欧洲的可能,美国还要阻止东方力量的崛起和挑战。
美国在欧洲方向已经对俄罗斯形成了战略围堵态势,美国在欧洲方向和俄罗斯的博弈已经处于绝对的战略优势地位,显然现在俄罗斯已经不具备和美国争夺欧洲领导权的实力了,美国也不把俄罗斯当做全球博弈竞争的主要对手了,美国是想趁着俄罗斯的虚弱,一举解决俄罗斯对美国欧洲霸权的潜在威胁。
美国的焦虑是想在欧洲方向尽快彻底解除俄罗斯的威胁,美国好腾出手来应对东方力量的挑战,但美国面对的地缘政治博弈的现实是,美国在欧洲方向已经和俄罗斯进入了战略对抗的相持阶段,乌克兰危机的紧张局势,让俄美在欧洲战场上的博弈对抗进入了白热化。
俄罗斯在欧洲战场面临退无可退的战略境地,俄罗斯要开始绝地反击了,美国在欧洲方向虽然处于优势地位,但美国也面临和俄罗斯在欧洲方向博弈的摊牌时刻。
美国如果在乌克兰问题上向俄罗斯妥协示弱,俄罗斯很可能借着在乌克兰博弈上赢得的胜利和主动权,向美国进行全面反击,俄罗斯会要求北约军事力量退出东欧,俄罗斯会强硬要求美国承认俄罗斯在东欧的势力范围,美国也有可能会把北约东扩的战果吐出来。
美国在欧洲和俄罗斯的博弈对抗中,还没有取得全面胜利,美国的欧洲霸主地位还坐得不踏实,如果,美国的力量和精力被拖在欧洲。那么,美国就很难在亚洲投放更多的精力。保住欧洲霸权是美国优先考虑的,在美国的欧洲霸权确保无忧的情况下,美国才可能向亚太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力量。
笔者建议读者们,再看下2月12日,美国白宫发布题为《美国印太战略》的文件。该文件宣称将聚焦从南亚到太平洋诸岛的印太地区所有角落,强调联盟关系、军事威慑以及加强在东南亚地区的存在。美方号称要加强与盟国的关系形成“综合遏制力”“塑造围绕中国的战略环境”,其用心可谓险恶。这份文件鼓吹过时的冷战思维与零和博弈,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背道而驰,注定失败。
如今,操弄乌克兰问题的手还未收回,美国就迫不及待将另一只手伸向印太地区。这暴露出,在世界格局深刻演变的背景下,内外交困的美国对华的“战略焦虑症”已恶化到何种程度。不过,就连拜登政府高级官员也承认,“我们改变中国的能力是有限的”。于是,为了达到“遏制中国”的目的,美国把宝押在了“塑造围绕中国的战略环境”、形成“综合遏制力”上,这才有了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近日四处煽风点火:出访澳大利亚、召开“四方安全对话”机制外长会、举行美日韩三国外长对话、访问斐济并与部分太平洋岛国领导人举行视频会晤等。
很明显,美国正急切地分裂印太地区,妄图打造自己主导的“小圈子”,以此“锚定”自身地位,借他国之力对付中国。讽刺的是,这样一种破坏地区稳定和团结的行为,美方竟在文件中堂而皇之地冠之以打造“自由和开放的印太地区”的名头。其说一套做一套的虚伪做派,无非是冷战思维和集团政治作祟,既无新意,亦无前景,只会收到“口号震天响、应者竟寥寥”的效果。
一方面,比起美国强加的“战略焦虑”,大多数地区国家更关心气候变化、经济从疫情中复苏等问题。在与布林肯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时,斐济代总理海尤姆一针见血地指出,“当美国表示有意退出《巴黎协定》时,我们感到被一个超级大国遗忘了”。而汤加火山爆发后,最先抵达的物资来自中国这一事实,无疑让美国渲染的“中国威胁”更加缺乏说服力。显然,包括美国盟友在内的绝大部分国家,都不愿看到中美走向零和博弈,不愿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更不想被当作大国竞争的棋子。和中国的密切经济联系,让这些国家得以充分享受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而美国的“印太战略”则忽视了这些国家日益增强的政策独立性,自说自话之余,更与地区人民的心声背道而驰。
另一方面,在乌克兰局势依然紧张的情况下,美国也不可能将大部分精力和资源用于印太地区。去年,美国政府为从战争泥潭脱身而从阿富汗撤军的做法,就已让地区国家看清了美国的不负责任。对美国盟友来说,围绕澳大利亚建造核潜艇而引起的纷争也不啻为一记警钟,令法国国防部长不禁感慨,美国如何对待它的盟友,法国看得明明白白。印太地区国家深知,美国的所谓“重返”几乎是一张“空头支票”。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日益“焦虑”的美国,正变本加厉地逆时代潮流而动,背地区国家民意而行,严重威胁印太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美国的所谓“重返”不但不会带来安全和福祉,反而会破坏地区各国走出新冠疫情阴霾的努力,其造成的恶劣影响甚至可能殃及世界。印太地区足够大,容得下百舸争流,但不需要兴风作浪的霸权主义。固守冷战思维的美国,注定只会沦为顾影自怜的“孤家寡人”
笔者提醒: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俄罗斯的东向战略与中国的西进战略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交集:第一,乌克兰危机与西方国家制裁将迫使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市场的布局向亚洲转移,对于能源需求巨大、谋求多种渠道分散风险的中国而言,无疑是一个重要机遇;第二,西方国家的制裁将迫使俄罗斯在金融领域与中国形成越来越深的相互依赖关系,俄罗斯商业大亨已陆续将更多美元兑换为港币存放到中国香港的中资银行,而中俄双边贸易、投资与借贷中已在提高本币结算规模;第三,西方国家制裁令普京开始在经济战略上促进俄罗斯市场的多元化,对欧洲的经济反制涉及农产品市场的大规模转移并可能继续扩展到工业产品领域,中俄经贸合作也由此将迅速扩大并深入到高铁建设、农业、军事技术、卫星导航系统、港口、物流、IT产业、制造业、核电等诸多领域。中俄两国还有超越经济利益的共同战略诉求,过去基于短期相互利用的一次性“投桃报李”的互动模式正在催生有互信基础的长期战略协作关系。中俄两国分别在东亚与欧洲面临美国主导的同盟体系的合力夹击,台湾与乌克兰只是具体的角力点与表象,其背后的核心问题则是两个都有悠久的历史与传统的军事自助大国不可能接受按西方国家设定的道路决定自身的对内事务与对外政策,因此都会反制美国军事同盟体系意即由此形成的政治集团化国际生态,进而为中俄两国的文明多元性搏得更多的发展空间。
中俄两个的战略互助将在彼此面对西方国家的现实与舆论压力,或与美国主导的政治集团分庭抗礼时给予对方一定支持、声援,避免自己在大国关系中陷入孤立。在乌克兰危机中,中国官方一直在努力推动俄乌关系与乌克兰局势的缓解。相对实力衰落的美国已经逐渐丧失为世界与地区繁荣提供更多建设性公共产品的能力与意愿,拜登利用台湾与乌克兰等问题在亚欧大陆助推地区争端,事后却都不愿承担相应的责任,在美国四处干预却又不能解决问题以致乱象丛生的时代而大国互相猜疑、牵制而地区一体化进程由此受阻的时期,中俄两国自我塑造建设性的力量才能扭转新兴市场国家不利的既有国际秩序。这要求中俄两国进一步团结印度、巴西、南非等区域大国在金砖国家等新兴市场国家合作机制下发挥更大作用,同时在上合、印太经合、亚信、亚欧会议等多边合作组织中全面深化协作关系。中国牵头成立的亚投行将是日美主导的亚洲开发银行的替代性选择并与越来越多的国家与经济体签订双边货币协议直接支付人民币,俄罗斯推动石油的去美元化进程期间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也在挑战美国的金融霸权地位。中国推进的“一带一路”与俄罗斯推进的“欧亚经济联盟”也在建立合作对接点,双方在这一问题上已基本达成战略互信而很难被拆开。
总之,“基辅2.24闪电战”已掀开了“百年世势大变局”的帷幕。虎、龙、熊的博弈依旧进行中。任何一方都不希望另外两方联手,更不希望已方先与另两方中的一方先斗伤身。如今,只是第一回合。好戏还在后头!耐心看!特先赋《抛毬乐》为评为纪如何。
基辅炮声雨未晴。
白宫春梦始惊醒。
屏前老朽乱心谱,
满地熊奔是伞兵。
世道匆忙变,
病虎回窝免露形。*
注*指,“基辅闪电战”打乱了白宫先抑“熊”后屠“龙”的节奏,病“虎”回窝免战,依旧难改“虎”意在印太的秉性。
——2022年2月26日凌晨时事诗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