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读《三玄·道德经·第五十章出生入死》有感(5)

2022-05-18 29 0 举报/投诉

七绝《三玄·道德经·第五十章出生入死》有感(5

201893

人老将至,整理文稿,得诗一首(参见附录):

荆公注老有创新,

援道融儒是灵魂;

时过境迁符合道,

圣人无我谏帝心。

附录《三玄·道德经·第五十章出生入死》有感(5

本文专门谈一谈与《道德经》有关的“宋·王安石《老子注》”的问题。

北宋著名改革家王安石(王荆公)《老子注》是一部儒家注老的代表性名作,在我国老子研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该书的出色之处,在于颇多新发现、新见解。其作为“援道融儒”代表作,具有儒道互通相得益彰的优点!……。

王安石在学术风格上,立足于儒家而公开汲取道、佛诸家学说之长,表现出“兼收并蓄”的鲜明特点。他曾说,儒者如果只“读经而已”,“则不足以知经”。他认为要真正懂得儒家经典,必须在知识面上要有一个广阔的视野。所以他自己“自百家诸子之书,至于《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他指出,对诸家学说,不能存先入之见,而要以其言是否有理来定取舍标准。他说:“善学者读其书,惟理之求。有合吾心者,则樵牧之言犹不废;言而无理,则周、孔所不敢从。” 由于抱着“惟理之求”的态度,王安石也就大量摄取老庄、佛教等诸家思想,用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认识。

王安石对《老子》一书颇为重视。司马光在《与王介甫书》中说:“光昔者从介甫游,介甫于诸书无不观,而特好孟子与老子之言。”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十一甚至说:“介甫平生最喜《老子》,故解释最所致意。”不过,必须指出,王安石虽喜好《老子》,却并非全盘接受《老子》中的思想,而是对《老子》既有所肯定,又有所批评。从总体上来说,王安石认为《老子》明于形而上之体,而昧于形而下之用。因此,王安石在注解《老子》时,一方面因袭《老子》之说而加以发挥,另一方面又对《老子》思想进行了一些修正。

《王安石老子注》的主要思想观点是:

一、道之体乃元气之不动

二、为学穷理,为道尽性

三、有无同出于道

四、生万物者无为,成万物者有为

五、与时推移,与物运转

六、先王不尚贤,亦非不尚贤

七、圣人无我

综上所述,虽然王安石的《老子注》保存下来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是我们从中已可以看出其明显的理论创新精神。王安石提出的一些观点,对北宋老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他关于“与时推移,与物运转”的观点,成了新学派诸人解《老》的指导思想。他关于“有无并重”的观点,他对无为与有为的辩证理解,则代表了北宋注《老》者的普遍看法。因此,王安石的《老子注》是中国老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他对《老子》思想的创造性发挥,对于我们今天理解和运用《老子》思想,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本文链接的文章如下:

1:王安石 (中国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百度信息)

2:王安石老子注.pdf

原创力文档,知识共享存储平台

3:王安石的《老子注》探微

来源:道教之音,作者:尹志华,时间:2017-04-11

这正是:

荆公注老有创新,援道融儒是灵魂;

时过境迁符合道,圣人无我谏帝心。

相关文章

初夏
观尼亚加拉瀑布
敦煌莫高窟
初夏
夏日有吟
立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