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笠翁对韵歌·九佳
文/九文-2022-2-28-10:27-作于南京一中
金盔铁甲摧残敌,玉履将军誓范楷。
吐剑银龙缠宝袜,争光铠马逐铜鞋。
鸡人报晓鸣天角,虎旅戎边战海涯。
国士凯旋荣六市,雕鞍步顿耀三街。
这首诗八句话全是对仗句。
九文的对韵歌:
“金盔”对“玉履”,“铁甲”对“将军”,摧残敌、誓范楷;“吐剑”对“争光”,“银龙”对“铠马”,缠宝袜、逐铜鞋。“鸡人”对“虎旅”,“报晓”对“戎边”,鸣天角、战海涯。“国士”对“雕鞍”,“凯旋”对“步顿”,荣六市、耀三街。
注释:
金盔:
古代战士、将士用以保护头部的金属帽子。喻将士。
铁甲:
古代将士穿着用铁片连缀而成的战衣,铁制的铠甲。
玉履:
玉宝珠镶嵌的鞋。
范楷:
有模范、道范样的楷模。
吐剑银龙:
银子制作成武将缠腰的龙在吐剑的头饰造型的装饰品、装饰式样。
宝袜:
这里是指银子制作成武将缠腰的龙在吐剑的头饰造型的装饰品、装饰式样的腰带。
铠马:
披带铠甲的马﹐战马。
铜鞋:
铜制的战鞋。
鸡人:
周官名。掌供办鸡牲。凡举行大典﹐则报时以警夜。这里特指军队里报晓的军吏。
《周礼.春官.鸡人》﹕“鸡人掌共鸡牲﹐辨其物。大祭祀﹐夜嘑旦以嘂百官。凡国之大宾客﹑会同﹑军旅﹑丧纪﹐亦如之。凡国事为期﹐则告之时。凡祭祀﹐面禳衅﹐共其鸡牲。孙诒让正义﹕“鸡人者﹐叶钞《释文》作鸡人”。阮元云﹕“从佳者小篆﹐从鸟者籀文。”后指宫廷中专管更漏之人。
天角:
谓天之一隅。 犹天涯。指遥远的地方。 3.谓前额之中央部位。
虎旅:
虎贲氏与旅贲氏的并称。两者均掌王之警卫。后因以虎旅为卫士之称。这里是指勇猛的军队。
戎边:
保卫国家的边疆。
海涯:
海边。海的边沿一带。
国士:
即“金闺国士”指朝廷的杰出才士、将士。
六市:
犹六街﹐指古代都市京城的大街闹市。
雕鞍:
雕饰有精美图案的马鞍玉砌雕鞍。指代将士。
步顿:
谓行走的进﹑退﹑快﹑慢。行走而停顿,边行走边停顿。步 : 步 bù 行走:步兵。步行(x妌g )。徒步。信步。闲步。固步自封。望而却步。 踏着别人的足迹走,追。顿 : 顿 (頓)很短时间的停止:停顿。顿宕。抑扬顿挫。 忽然,立刻,一下子:顿然。顿即。顿悟。
三街:
泛称各街市。
七律·笠翁对韵歌·九佳
文/九文-2022-2-28-11:27-作于南京一中
孟子言词陈俎豆,科儿没法戏堆埋。
何尊益友恭东阁,谁效良师集北斋?
梦里山川书越绝,枕边风月记齐谐。
六朝华贵怡宫柳,三径萧疏薄鼎槐?
同样这首诗的八句话全是对仗句。
九文的对韵歌:
“孟子”对“科儿”,言词陈俎豆,没法戏堆埋。“何尊”对“谁效”,益友恭东阁,良师集北斋?“梦里”对“枕边”,山川书越绝,风月记齐谐。“六朝”对“三径”,华贵怡宫柳,萧疏薄鼎槐?
注释:
【陈俎豆,戏堆埋】:
《列女传·母仪》载,孟子幼时,居近墓,习堆埋;移舍于市,又习贸易事;移学宫旁,乃习礼让,修俎豆。修俎豆,主持祭祀之礼。
【俎豆】:
俎和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用来盛祭品的两种礼器。亦泛指各种礼器。论语卫灵公: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鼎槐:
比喻三公或三公之位。
宋 秦观 《致政通议口号》:“马鹤英姿,鼎槐华胄。身见 六朝 之盛,位登两省之崇。”
宋 江汉 《喜迁莺》词:“绣衮香浓,鼎槐风细,荣耀满门朱紫。”参见“ 槐棘 ”、“ 槐鼎 ”。
萧疏:
1. 亦作“ 萧疎 ”。稀疏;稀少。
唐 唐彦谦 《秋霁夜吟寄友人》:“槐柳萧疏溽暑收,金商频伏火西流。”
元 张可久 《折桂令·读史有感》曲之一:“説到知音,自古无多,白髮萧疎,青灯寂寞,老子婆娑。”
清 黄遵宪 《人境庐杂诗》之八:“ 杨 梁 诸子好,踪跡亦萧疏。”
艾芜 《荣归》:“枯藤缠绕的篱落间,黄叶萧疏的林木下,都有二三野犬,在争扯残馀的尸体。”
2. 寂寞;凄凉。
唐 杜牧 《八六子》词:“辞恩久归 长信 ,凤帐萧疏,椒殿閒扃。”
宋 张孝祥 《鹊桥仙·戏赠吴伯承侍儿》词:“ 野堂 从此不萧疏,问何日,尊前唤客。”
元 宋方壶 《斗鹌鹑·送别》套曲:“欢笑地不堪举目,回首处景物萧疎。”
《红楼梦》第八一回:“ 宝玉 走到 沁芳亭 ,但见萧疏景象,人去房空。”
毛泽东 《送瘟神》诗之一:“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3. 萧条、荒凉;不景气。
宋 陆游 《行在春晚有怀故隐》诗:“旧人零落北音少,市肆萧疏民力殫。”
明 吾丘瑞 《运甓记·翦发延宾》:“英雄困尘土,奈生计萧疎,功名艰阻,忠谋未吐。”
4. 洒脱;自然不拘束。
明 刘崧 《题余仲扬画山水图为余自安赋》诗:“ 金华 山人 余仲扬 ,笔墨萧疏开老苍。”
清 李渔 《凰求凤·媒间》:“仪容细观今胜初,喜风韵萧疎。”
柳亚子 《<燕子龛遗诗>序》:“﹝ 苏曼殊 ﹞又善画,萧疏淡远,似不食人间烟火物。”
5. 清丽。
唐 吴融 《书怀》诗:“傍巖依树结簷楹,夏物萧疎景更清。”
宋 司马光 《夏日过陈秀才园林》诗:“槿花篱落围丛竹,风日萧疎满园緑。”
清 方文 《石臼湖访邢孟贞》诗之二:“风俗既淳美,山川亦萧疎。”
6. 空虚。
元 汤式 《天香引·中秋戏题》曲:“今年旅邸中秋,囊篋萧疎,典却 吴 钩。”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九:“身为名将,手握重兵,一旦弃去之,缾鉢萧疏,野衲不若。”
七律·笠翁对韵歌·九佳
文/九文-2022-2-28-17:00-作于南京一中
三径萧疏陶五柳,六朝华贵醉千街。
琅琊英骨三槐种,彭泽高风万代怀。
竹帛行文遗气节,花溪闪月映鸾阶。
星辰七宿天都启,云梦千秋海角谐。
同样这首诗的八句话全是对仗句。
“三径”对“六朝”,“萧疏”对“华贵”,陶五柳,醉千街。“琅琊”对“彭泽”,英骨三槐种,高风万代怀。“竹帛”对“花溪”,行文遗气节,闪月映鸾阶。“星辰”对“云梦”,“七宿”对“千秋”,天都启,海角谐。
注释:
竹帛:
竹简和绢,古时用来写字,因此也借指典籍:功垂~。
1. 竹简和白绢。古代初无纸,用竹帛书写文字。
《墨子·天志中》:“又书其事於竹帛,鏤之金石,琢之槃盂,传遗后世子孙。”
2. 引申指书籍、史乘。
《史记·孝文本纪》:“然后祖宗之功德著於竹帛,施于万世,永永无穷,朕甚嘉之。”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每览史籍,观古忠臣义士,出一朝之命,以殉国家之难,身虽屠裂,而功名著於景钟,名称垂於竹帛,未尝不拊心而叹息也。”
唐 韩愈 《送文畅师北游》诗:“相公镇 幽 都,竹帛烂勋伐。”
《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似先生这等抱负,何不求取功名,立身於廊庙,垂名於竹帛。”
梁启超 《读孟子界说》:“故《春秋》有大义,有微言,皆口授弟子,俟数传乃著竹帛。”
鸾阶:
宫阶。元 吾丘衍 《桃花雨乐府一章寄翼之》:“蝶飞不溼烟绵路, 吴 娥怨涩鸞阶步。”
星辰七宿:
特指“苍龙七宿,”。又称东方青龙七宿,为中国古代天文学名词。上古时代人们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把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宿”。“二十八宿”按照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划分为四大组,产生“四象”: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在东方的7个星宿分别叫做:“角、亢、氐、房、心、尾、箕”等星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人们称它为“东方苍龙”。
中国古代的星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人从很早开始就仰望星空,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绎出了一套完整深刻的观星文化,古老星象文化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时空观。古时,人们观察到苍龙七宿的角宿在仲春出现在地平线上,即为“龙抬头”;仲夏苍龙七宿升至正南中天,即为“飞龙在天”;秋天苍龙自西方落下;冬天苍龙则隐藏于北方地平线以下。苍龙七宿的出没周期与一年农时周期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