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读《三玄·道德经·第五十一章道生之》有感(1)

2022-05-18 39 0 举报/投诉

七绝《三玄·道德经·第五十一章道生之》有感(1

201893

人老将至,整理文稿,得诗一首(参见附录):

万物尊道而贵德,

恒承自然莫之爵;

生而弗有为弗恃,

长而弗宰谓玄德。

附录《三玄·道德经·第五十一章道生之》有感(1

《三玄·道德经·第五十一章道生之

【原文】: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注释】:

1、势:万物生长的自然环境。一说:势者,力也;一说,对立。

2、莫之命而常自然:不干涉或主宰万物,而任万物自化自成。【按:据帛书《老子》为:“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并非源于封赐,而是由于万物恒久的顺其自然本性使然。)】

3、亭之毒之:一本作成之熟之。

4、养:爱养、护养。

5、覆:维护、保护。

6、玄德:即上德。它产生万物而不居为己有,养育万物而不自恃有功。

【原文(参考译文)】:

道生之(大道规律创造了生命),

德畜之(大德规范维护了发展), 物形之(物种的差异形成了各自的特点),

势成之(团队的优势是它们成功的关键)。

是以万物(所以万物的本能意识),

莫不尊道而贵德(莫不尊崇大道而且器重大德)。

道之尊(大道被尊崇),

德之贵(大德被器重),

夫莫之命(不是听谁的命令),

而常自然(而是自然的规律)。

故道生之(所以大道自然创造了生命),

德畜之(大德自然维护了发展)。

长之育之(道生长万物德培育万物),

亭之毒之(道丰满万物德成熟万物),

养之覆之(道滋养万物德维护万物)。

生而不有(它们生育万物而不占为己有),

为而不恃(无所不为而不自恃有功),

长而不宰(统领万物而不任意宰割),

是谓玄德(这就是恩泽天下的玄德)。

【阐释】:

本章可用“养德”二字概括。

这一章是着重讲“德”的作用,可以看作是三十八章的继续。老子在这章里再一次发挥了“道”以“无为”的方式生养了万物的思想。本章里的“玄德”即“上德”。老子认为,“道”生长万物,“德”养育万物,但“道”和“德”并不干涉万物的生长繁衍,而是顺其自然。“德”是“道”的化身,是“道”的人世间的具体作用。万物成长的过程是:一、万物由“道”产生;二、“道”生万物之后,又内在于万物,成为万物各自的本性;三、万物依据各自的本性而发展个别独特的存在;四、周围环境的培养,使各物生长成熟。

[评析]

在前面的某些章节中,我们已经了解到老子关于“道”和“德”二者之间的关系,也了解到“道”、“德”与万事万物之间的关系。这一章同样论述的是“道”以“无为”的方式生养了万物的学说,有学者认为,“老子提出‘夫莫之命而常自然’的见解,说明万物是在无为自然状态中生长的。‘莫之命’,即孟子所说‘莫之为而为者天也’的意思。万物的生长,是顺应着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而长的,各自适应着自己所处的具体环境而生长的,根本就不可能有所谓主持者加以安排,然后才能生长的。这一点,是老子反对鬼神术数的表现,反对有神论的表现,就万物的生长却需要依据着客观自然界存在的规律来说,老子称之为‘道生之’。就客观自然界存在的规律具体运用于物的生长来说,老子称之为‘德畜之’。万物生长,既然必须依据自然界的规律,而为自然界的规律的具体运用,所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但万物的尊道贵德,也仅为对自然界的规律的依据与运用,不是另有什么主宰者加以命令与安排的,这种现象,老子认为是无为自然的状态,所以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我们同意以上所述观点,因为道之创造万事万物,并不含有什么主观的意识,也不具有任何目的,而且不占居、不主宰,整个过程完全是自然而然的,万事万物的生长、发育、繁衍,完全是处于自然状态下。这就是“道”在作用于人类社会时所体现的“德”的特有精神。显然,这是一种勿庸置疑的无神论思想,它否定了作为世界主宰的神的存在,这在先秦时代的思想界应该说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道生成万事万物,德养育万事万物。万事万物虽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环境使万事万物成长起来。故此,万事万物莫不尊崇道而珍贵德。道之所以被尊崇,德所以被珍贵,就是由于道生长万物而不加以干涉,德畜养万物而不加以主宰,顺其自然。因而,道生长万物,德养育万物,使万物生长发展,成熟结果,使其受到抚养、保护。生长万物而不居为己有,抚育万物而不自恃有功,导引万物而不主宰,这就是奥妙玄远的德。

本文链接的文章如下:

1:《三玄·道德经·第五十一章道生之

[原文](含注释与参考译文)

2:王弼《道德经注》

3:苏辙《老子解》

4杨吉德解《道德经》(百度信息)

这正是:

万物尊道而贵德,恒承自然莫之爵;

生而弗有为弗恃,长而弗宰谓玄德。

相关文章

初夏
观尼亚加拉瀑布
敦煌莫高窟
初夏
夏日有吟
立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