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孙权
统业少年承父兄,联刘赤壁抗曹兵。
果于杀戮多嫌忌,天下谁堪二子争?
第九法
作法:
第四句作诘问,第三句或呼应,或不呼应。
17、周瑜
英发雄姿才绝伦,抗曹大计直言陈。
备兼文武威声著,算列江东第几人?
第十法
作法:
前三句都写今事,而第四句则归结到诗人身上,追忆往昔,但不具体说出,自有无限风流蕴藉。这与第五法第三句点明今事有区别。
18、鲁肃
抗魏联刘力鼓唇,三湘划界斡旋频。
烽烟散尽长江碧,只忆临淮子敬仁。
鲁肃,字子敬。
第十法
作法:
前三句都写今事,而第四句则归结到诗人身上,追忆往昔,但不具体说出,自有无限风流蕴藉。这与第五法第三句点明今事有区别。
19、陆逊
谋羽取荆初建功,夷陵破蜀火光红。
石亭御魏封都护,闲看贻灾争二宫。
第十一法
作法:
前三句都是烘托,结句归结到自身,笔力沉雄清健。
20、黄盖
苦肉杖刑身未痊,膏油薪草走轻船。
堕于水里伤流矢,说着将军一浩然。
第十一法
作法:
前三句都是烘托,结句归结到自身,笔力沉雄清健。
21、吕蒙
好谋能断鸷禽扬,却敌挥师守界疆。
江夏强攻灭黄祖,荆州计袭掳云长。
第十二法
作法:
诗中必有对偶(但不一定对仗),或一二句对,或三四句对,或在句中对。既用对偶,也有领起或总结,诗中胎息一气奔腾直下。
22、孙策
武勇英飙小霸王,江东创业盛名扬。
定基兆矣收豪俊,孙氏于兹作帝乡。
第十二法
作法:
诗中必有对偶(但不一定对仗),或一二句对,或三四句对,或在句中对。既用对偶,也有领起或总结,诗中胎息一气奔腾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