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朴谦和雄茂夸张
——浅评李德谦先生书特点
书家李德谦先生是昔日同窗,与其亲密程度超乎一般。缘于习性相近,把臂知心,隶属同一学习小组。两人一同学习,一同讨论,取长补短,立云坐风。近年来,德谦在书领域已见尺长,己在诗坛艺圃上仍是寸短。但两人仍互相勉励,互相帮助。德谦一有时机便加以提携,自己一有机会便帮衬与其。渐扯渐远,言归正题,直切中心,如评李德谦书特点,简而言之:淳朴谦和雄茂夸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磐石被穿,缘自水滴长年。德谦研习书业已五十多载,力之深,力透纸背。由于书如其人,秉性使然,其书自能显示其情性之特点。德谦为人谦和,从善如流。记得同组共学《古代汉语》时,德谦对格律诗拗救满头露水,一脸迷惘,还对普通话阳平与上声难与区分,经常弄混。面对此况,自己将总结规律一套方授于德谦。德谦心领神会,擒龙,长年挂齿,逢机报恩。二十年前,德谦书在华侨博物馆大展,特书己之《泉州十景》参展。十景诗大获褒奖,赞誉如潮,大长作者之脸。此即是德谦回馈他人帮助的知恩之报。看其横幅末尾四字,“山古时雪”,“山”透其淳,“古”露其朴,“时”显其谦,“雪”彰其和。淳朴谦和之特点在“小桥流水人家”的“小”字仍得彰现,“小”而不小乃和,笔画不细乃朴,勾不似剑乃谦,点不露锋乃淳。德谦谦和但不虚伪求媚,总是求真以诚待人。己学诗第一首“香炉万缕卷烟涛,千股人流涌大潮。留得关公忠义在,岂容鬼怪复来骚。”一气呵成,高兴得电话吟之德谦。德谦不像某诗友总是奉承拍马,也不像某诗友对他人之作总是贬低攻击。德谦不吐虚言,以真见淳。他直言不讳批评:“第一二三句不错,第四句好像不妥。”虽然德谦不能说出所以然,但坦言批评却使自己联想毛主席给陈毅信所谈之诗观:“诗要用形象思维……”灵感飘然而至,第四句立改“岂容鬼怪舞妖刀?”诗广受赞誉,一举成,德谦批评促使该诗无瑕不可没。德谦谦和性情于横幅“鸢飞鱼跃”的“鱼”字体现得淋漓尽致,一览无余。“鱼”字头上一把刀,刀何用?杀鸡宰羊杀戮人。“刀”字与德谦性格相悖,德谦宁可少撇折,仅剩一撇,如似错字,却将其向佛向善之心展露无遗,即使书也不忍出刀。
道正是书成之必须。中国书渊源流长。其宝库藏金贮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书如不师从古人,成概率低之又低。德谦几十年如一日,陶秦镕汉,临柳学魏,正楷入行,夯实根基。1984年福建电大泉州分校组织第一届学员访九江,游庐山,览杭州,逛苏州……依稀记得九江物产丰饶,万物价廉,花生奇大,淡水鱼比家乡之鱼大出许多,鱼肉便宜。同学纷纷切肉购鱼,小摊煎煮,围桌乐尝。尽饱口福之后却不见德谦身影,原来德谦孓然伫立,研碑习字专心致志,旁若无人。参禅灵隐寺,同学或膜拜金佛,或抽签许愿,或添油祈祷,或燃香求福,此时仍不见德谦迹踪。出寺方见德谦依门而立,凝目久视门楣楹联。杭州名寺,书联自出大家,德谦习字,孜孜不倦,废食忘餐。同学荡舟西湖,欢声笑语;德谦一人留岸,摩碑拓字,师从古代名家,汲取丰富营养。垂览虎丘,大家神醉山水古迹,德谦却痴迷碑柱书。苏州园林,小桥流水,奇山怪石,拥翠骈红。同学无不恍入仙境,流连忘返。德谦又别具一格,卓尔不群,久立专注于垂露崩云,舞剑藏锥的书艺术之中。兴趣是最好老师,德谦如此陶醉爱好痴迷于书艺术,终修正果自是必然。
凡到一地,德谦必寻碑林石柱门楣之书,拜访名师。德谦在柳魏基础上兼收并蓄黄道周、张瑞图笔意,逐渐自成风格。画坛齐白石曾有极其精彩、极富哲理之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意思为倘若学生学其,则能取得成就;倘若学生一味摹仿,终究学无所成。画画如此,书亦然。假如学习柳体,至真至像,当然不能大有作为。推而广之,所有书爱好者,皆习颜柳欧等体,毫无变化,不自成一体,书坛怎能出现万紫千红,争奇斗艳的局面?学颜学柳学欧如似印刷字不算成,唯有学其魂魄,自生骨骼肌肉,方能自立于书坛。德谦师古而不泥古,学之精华,添之新意。因德谦以柳为基,骨骼自强。评其横幅“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横幅中“安,然,吾,鹤”字宁折不弯、天骨人工、石室翠玉、虚入实返、可入壁、力能穿木。鉴于德谦独有建树、书集大成,其书遍见于庙宇、山门、祠堂、横匾……其书之雄茂,有口皆碑。
书界有一耳熟能详之妙语:工夫在笔外。此乃臻于真理。据说王羲之练字,池水几乎用干。其字仍陷瓶颈,无所突破。王羲之索性不练字,遍游名山大川。一日在山间看一窈窕淑女舞剑,剑光闪闪、飞龙走蛇、出神入化、令人结舌。王羲之顿时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受剑启示,弃封闭得大开。大笔于石上狂飞乱书,石壁落个丹红大字“舞”,气势吞云洒酒,俊逸飘然。自此,王羲之之字泣鬼惊人,无人不叹其帅,德谦无能脱此其外:一是热衷于书收藏鉴定,从中研习其中技艺,书境界自然而然得以提升;二是修行武术,习练大成拳,从中吸纳其刚柔并济稳如磐石之技,使其字雄而茂之;三是兼修诗赋联对,常与人切磋,我们经常讨论修改,文、字一家,文魄自能侵入字魂。还有诸多方面,皆能证明德谦书之秀得益于书外夫。
德谦书另具特点为夸张。夸张是文章诗词常用一种修辞方。德谦借而用之,大放其彩。作者常在山门庙宇深感德谦夸张之笔,心被震撼,可惜看过即忘。记忆犹深唯独《泉州人大》2018年第246期刊载德谦一对竖幅“远树平沙鬼影,小桥流水人家”。“沙”字一长撇,犹如细沙斜散,极具夸张。“水”字一撇直立,如站起来的河,饶有“川”之味道,却比“川”第三竖更长更夸张。
同窗李德谦先生字吉之,号聚虚斋主,一线斋,笔名雁山。德谦比作者小两岁,1955年10月生,祖籍福建晋江。头衔不一而足,国、省、市级皆有。德谦是中国书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书家协会常务理事,泉州市书家协会主席。泉州市第五、六、七届人大常务会委员。曾获国家级赛事银奖优秀奖,福建省综合文艺最高奖项“百花文艺疆”等大奖,2006年被泉州市委、市评为泉州市第四批“优秀拔尖人才”称|号,享受特殊津贴,德谦名闻遐迩,木秀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