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深秋读白居易《秋雨夜眠》(平水韵)
深秋月夜雨淙潺,庑舍徘徊乞骨还。
萧瑟凄清昏昃溺,南风不竞夜中闲。
移时牖向芸窗润,数四台端柏府关。
报政宾萌修物洽,侪流盛藻舛驰艰。
注:
《秋雨夜眠》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原诗如下: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此诗抓住特定环境中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细致的描写,成地刻画出一个安适闲淡的老翁形象。前半部分从老翁在秋雨之夜就寝情况刻画他的性格,后半部分进一步描绘老翁睡醒之后的情况。全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诗人暮年上心灰意懒、生活上孤寂闲散的状况。
乞骨:乞骸骨,官员辞官回家。溺:沉迷,这里指连续不断。南风不竞:力量衰弱,士气不振,这里指作者诗中暗示自己年岁高,体弱多病。移时:一段时间。牖向:窗户,这里指住所。芸窗:书斋。润:雨水。数(shù)四:几次。柏府:御史衙门,指机构。白居易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作这首诗时唐文宗大和六年,白居易任河南尹。
报政:担任地方官。宾萌:客居之民,这里指白居易从外地到河南任职。舛驰:异道而驰,这里指命运多舛。(2018/9/27初写,2022年3月19日星期六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