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读《三玄·道德经·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有感(2)

2022-04-19 38 0 举报/投诉

七绝《三玄·道德经·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有感(2

201893

人老将至,整理文稿,得诗一首(参见附录):

赤子之心悟道心,

厚德至精至和人;

与狼共舞免伤害,

智慧超群似朴真。

附录《三玄·道德经·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有感(2

本文专门谈一谈与《道德经》有关的“赤子之心”的问题。

赤子之心,查字典,意思是比喻人心地纯洁善良。出自《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其实,“赤子之心”的渊源是老子的《道德经》。《道德经·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老子认为,这种单纯的心,本身就是一种美德。老子还说: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道德经·第二十八章》)又说: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 如婴儿之未孩。(《道德经·第二十章》)你看那众人应对攘往,好象赶赴丰盛的筵席,又像春天去登台眺望。只有我淡泊而无动于 衷,就像那不知笑的婴儿一样。

老子的本意是宣扬归朴返真,淡泊宁静。不过,淡泊以明志, 宁静以致远。与孟子这里的思想倒有异曲同工之妙。

归结起来说,真正伟大的人,倒不像我们一般小肚鸡肠的人那样想得复杂,患得患失,所以,反而能够保持一分童心,有时候表现出来,就像是一个童心未泯的人。总之,赤子之心,就是一颗率直、纯真、善良、热爱生命、好奇而富想象力、生命力旺盛的“心”!能够常常怀着“赤子之心”,才可以成为大人。

【按:有人认为,本章中心词汇为“赤子”,老子在《道德经》前文也多次将修道悟道的最高境界形容为“婴儿最初始的状态”,将有道之士形容为“婴儿”!而此处的“赤子”,并非仅仅是指“婴儿”,而是特指“裸的婴儿”。穿了衣服和衣服的“婴儿”,难道代表两种不同的修道境界吗?

其实在《德经》开篇就给了我们: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在老子看来,上德之人他们的德性就如同“没有穿衣服的婴儿”,他们不避讳、也不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他们是最自然、最本真的自己,什么“上德之人”、什么又是“下德之人”,对他们来说完全没有这个概念。而“下德之人”他们的德性就如同“穿了衣服的婴儿”,虽然淳朴而又简单,但是他们的内心还留有一丝“挂碍”,这个“挂碍”就是这件名叫“德性”的衣服,他们每天都不自知地将这件衣服展现给他人看,还以为自己已经达到了“上德之人”的最高境界了。

这便是“赤子”和“婴儿”的区别。其次在本章老子还以“赤子”详细论述了“柔弱”的高深和绝妙,敢问世界上真正的强大是什么?真正的强大不是你用一种显而易见的力量和权力去征服别人,而是当你面对一种特别强大的力量时,它却伤不到你,而且你还能同它“和谐”相处,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强大!……

本文链接的文章如下:

1:道德经,赤子之心,百毒不侵

沧月19862020-03-08

2:《老子修经基础篇》(十九)——赤子之心

2019-06-08果果w65k9...

3:赤子之心(百度信息)

这正是:

赤子之心悟道心,厚德至精至和人;

与狼共舞免伤害,智慧超群似朴真。

相关文章

初夏
观尼亚加拉瀑布
敦煌莫高窟
初夏
夏日有吟
立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