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读《三玄·道德经·第五十六章知者不言》有感(4)

2022-04-15 56 0 举报/投诉

七绝《三玄·道德经·第五十六章知者不言》有感(4

201893

人老将至,整理文稿,得诗一首(参见附录):

蛇伏龙显话本由,

道自然无欲求;

天地人合成一体,

吉凶福祸道行周。

附录《三玄·道德经·第五十六章知者不言》有感(4

本文专门谈一谈与《道德经》有关的“老子史话之‘蛇隐龙显话本由’”的问题。

孔丘伫立于黄河岸边, 不觉喟然叹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黄河之水奔腾不息, 人之年华流逝不止, 河水不知何处去, 人生不知何处归? ”

老子道:“人生天地之间, 乃与天地一体也。 天地, 自 然之物也; 人生, 亦自 然之物; 人有幼、 少、 壮、 老之变化, 犹如天地有春、 夏、 秋、 冬之交替, 有何悲乎? 生於自 然,死於自 然, 任其自 然, 则本性不乱; 不任自 然, 奔忙於仁义之间, 则本性羁绊。 名存於心, 则焦虑之情生; 利欲留於心, 则烦恼之情增。 ”

孔丘解释道:“吾乃忧大道不行, 仁义不施, 战乱不止, 国乱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暂, 不能有于世、 不能有为于民之感叹矣 !”

老子道:“天地无人推而自 行, 日 月 无人燃而自 明, 星辰无人列而自 序, 禽兽无人造而自 生, 此乃自 然为之也, 何劳人为乎? 人之所以生、 所以无、 所以荣、 所以辱, 皆有自 然之理、 自 然之道也。 顺自 然之理而趋, 遵自 然之道而行, 国则自 治, 人则自 正, 何须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哉? 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 则违人之本性远矣! 犹如人击鼓寻求逃跑之人, 击之愈响, 则人逃跑得愈远矣! ”

老子对孔丘说: “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 ”孔丘曰: “水有何德? ”

老子说:“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 此乃谦下之德也; 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以其善下之, 则能为百谷王。 天下莫柔弱於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此乃柔德也; 故柔之胜刚, 弱之胜强坚。 因其无有, 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 无为之益也。 ”

孔丘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 使我顿开茅塞也: 众人处上, 水独处下; 众人处易, 水独处险; 众人处洁, 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 夫谁与之争乎? 此所以为上善也。 ”

老子点头说:“汝可教也! 汝可切记: 与世无争, 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 此乃效水德也。 水几於道: 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 避高趋下, 未尝有所逆, 善处地也; 空处湛静, 深不可测, 善为渊也; 损而不竭, 施不求报,善为仁也; 圜必旋, 方必折, 塞必止, 决必流, 善守信也; 洗涤群秽, 平准高下, 善治物也; 以载则浮,以鉴则清, 以攻则坚强莫能敌, 善用 能也; 不舍昼夜,盈科后进, 善待时也。故圣者随时而行, 贤者应事而变; 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汝此去后, 应去骄气于言表, 除志欲于容貌。否则, 人未至而声 已闻, 体未至而风已动, 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 谁敢用 你? ”

水有七善: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

孔子对老子的评价:“鸟, 我知它能飞; 鱼, 吾知它能游; 兽, 我知它能走。 走者可用 网缚之, 游者可用 钩钓之,飞者可用 箭取之, 至于龙, 吾不知其何以? 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 吾所见老子也, 其犹龙乎? 学识渊深而莫测, 志趣高邈而难知; 如蛇之随时屈伸, 如龙之应时变化。 老聃, 真吾师也! ”

我们能体会出老子的处事原则:1、 谦虚、 内 敛;2、 顺应自 然;3、 至善至德。

本文链接的文章如下:

1:《老子演义》王德有著,齐鲁书社出版,19903

这正是:

蛇伏龙显话本由,道自然无欲求;

天地人合成一体,吉凶福祸道行周。

相关文章

初夏
观尼亚加拉瀑布
敦煌莫高窟
初夏
夏日有吟
立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