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三味诗社“山居诗词”简评

2022-04-14 46 0 举报/投诉

三味诗社“山居诗词”简评

文字/清风细雨

山居诗,起源于唐代。唐代文人山居诗是在隐士文化发生转变与士族文化逐渐衰弱的时代环境下发展起来的。文人在隐居山林的同时进行着诗歌创作。唐代的文人打破了魏晋以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等级意识,却在山居诗中从精神上继承了士族文化的清流之举。同时,由于唐代文人山居诗因为创作主体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山居诗中出现躬耕劳作期间的攀谈,夜半读书的随想,药圃花苑的风光描写,抱孙摘瓜的举动,力耕农作的哀叹等新的特色。这些为唐代山居诗歌带上不同以往的世俗情调,极具隐逸之风。(百度资料)下面,细雨就云鹊、荷塘秋色、东篱的“山居诗词”试做简评。

七绝·山居

诗/云鹊

远处南山是我家,岩飞瀑布挂银纱。

开窗即见天湖寺,日暮西边绽彩霞。


【简评】:云鹊的这首七绝,亦如她的名字一样清新灵动。起笔扣题展卷,一句“是我家”字,就是这么的自信,这么的洒脱,远处的南山,那是我家啊,一种小傲娇,顽皮兼而有之。接下来第二句顺势铺展画卷,岩飞瀑布的美景立体呈现在读者眼前。最喜欢第三句的写意手,一个“开窗”景中有人,谁在开窗,当然是云鹊喽,这窗一开,天湖寺的全景尽收眼底,行云流水般的承转明快畅达,且随势莞尔一收,夕阳晚照,彩霞漫天满胸怀,彩霞与银纱的色彩层次,使得画面纵横、高低动感十足,出彩出奇,回扣主题山居,一任山居岁月的山水情怀倾洒于字里行间,情之意、禅之意、诗之意尽收于此。《人间词话》有语:“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此首小绝深谙此道,轻笔淡墨,融情于景,给人以美的享受。

诉衷情令·山居

词/荷塘秋色

八弯九曲绕房前,清水小溪欢。翠松青竹黄菊,弹唱曲悠闲。

窗影渺,月高悬,烛红颜。品茶香醉,书墨诗馨,飘逸山间。


【简评】:荷塘秋色的这首小令,上片开篇用“八弯九曲”营造出一种玄妙幽深的境象,这八弯九曲的尽头到底在哪呀?随后“绕房前”给出结果,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清水小溪欢”,在描写上与起句虽重,但这种重叠式的描写却使得读者的感官更有感觉,一个“欢”字,基调定稳,山居是快乐的,以此展开诉衷情。翠松、青竹、黄菊的并列描写,不仅使得画面更加的饱满,还点出季节的景物特征,“独坐幽簧下”弹唱自悠闲,令读者身临其境,与景相融,与词者产生共鸣。上片描写的是日间的山居景致,下片则白描写意月下烛前朦胧的景致,品茶泼墨,茶香、墨香、诗香飘逸山间,怎一个惬意了得。整首小词,用语简洁,谋篇合理,结构井然有序,以景抒情,以情衬景,立见素雅清幽的境界,具有寻绎不尽的韵味,得山居岁月之真谛,感受到词者物外超然的情怀:有山、有茶、有诗足以慰此生。

诉衷情令·山居

词/东篱

流云罩岭吐晨曦,林鸟戏娇啼。石泉婉转村侧,高处踏雄鸡。

烟袅袅,树迷迷。影稀稀。屋前花径,池底红鱼,坡上茶畦。


【简评】:歌德曾说过:“诗人的本领,在于他有足够的智慧,能从惯见的事物中看出引人入胜的侧面。”东篱的这首小令,以飘逸的流云来起笔绘卷,晨曦、流云、山岭这些远景写意山水晕染得,如梦似幻,引人入胜。林中鸟啼,村头鸡唱,词者随心拾景,绘影绘声,将山居的无忧无虑展示得淋漓尽致。其中“婉转”一词用的巧,泉水在村旁咏叹倾诉,与鸟鸣、鸡唱自如和声,自然统一,恰似一曲三重奏,流动的画面,以此绘景手老道。过片的一组三字对仗句,工美秀丽,袅娜的烟,迷离的树,稀疏的影,即写出了山居的幽静,又与上片的喧闹相对应,以动衬静更见静。随后词者再用一组四字对仗句,着眼于山居细处的描写,屋前有花,池底有鱼,坡上有茶,意象之中,低回婉转,情趣盎然。多美好的生活啊,山居岁月,有此相伴,足矣幸矣。整首小令,句句写景,层层递进,景中有人,景中寓情,意蕴唯美隽永,心得以沉静,情得以寄托。

相关文章

初夏
观尼亚加拉瀑布
敦煌莫高窟
初夏
夏日有吟
立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