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律,望春有感———赏析。

2022-04-14 37 0 举报/投诉

五律,望春有感———赏析。

赏析———张卫国
欣赏一首诗,先看看是否符合格律规则。此首诗符合。
1,题目望春有感。由题目推测,应该先写春景,后发议论,结尾感慨!此首诗就是如此。
2,首联———虽有寒凉意,杏梨逐次开。
“杏梨逐次开”,因为用了“杏”(仄声)开头,后面无变化,梨就容易犯“孤平”禁忌。
逐次,“逐”(应该仄声,选用平声)属于“抝救”。这样“梨,逐”都是平声,就不会犯规“孤平”了。
寒凉,初春料峭天,乍暖还寒的意境出来了。逐次,把杏花,桃花,梨花依次开放的次第顺序,用白描的手(诗词赋比兴当中的“赋”手)表现出来。
此联写景状物,虽然用了“赋”手,但是暗含“比兴”!以杏梨花开先后,比兴出“悟道有先后”,联系作者本身,“学格律诗有先后”!春天虽然有寒凉,我读出了“学格律诗的路上不是平坦的大道,有曲折坎坷,有冷言冷语”!
3,颔联——风抚河畔柳,雨润路旁苔。
承接首联。继续展开景色描写。同时点题“春望之望”!
风,左右横向的视线“望”。雨,上下视线来“望”。
此联采用“互文”的修辞手。就是风雨同时吹拂柳树和青苔!
题目“春望”。此联着力体现!柳树在春风中摇曳青丝(暗含情思),是不是作者和读者的心中,就有了情思了啊!
春风中柳树的物象,含有“情思”!是柔情的,富含情思的,婉约的。想象一下,大自然的风,吹拂着河边绿柳。就好像李白,杜甫在给我们诗词后辈指点迷津!
路旁苔,经雨湿润,变得光滑无比。容易让行人跌倒。暗示我们学诗的路上,不要怕跌跟头,
此联照样写景,随着视线由高到底,由左到右。就像电影的镜头,依次转换。
抚,润,把风雨拟人化。唐风,宋雨。是每个学诗词的后辈所向往达到的境界!
河畔柳,可以借喻已经名声斐然的诗词大家。路旁苔,又可借喻初学诗词的无名之辈,芸芸后辈何其多啊!
作者未必有此想象,但是作为读者,是我的感悟。反正我是读出来了!就像“一枝红杏出墙来”,“天涯何处无芳草”。作者的本意已经不重要。后世赋予诗词的含义反而流行更甚!这就叫“无心插柳柳成荫”了!
4,颈联———花艳先迟蕊,树高大小材。
此联要“转折”。以上两联都是写景状物。此联转折为“议论”,来直抒胸臆,表达感悟!扣题“春望有感”之“有感”!
首联,有“杏梨逐次开”,因此感叹:百花有的开花早,有的绽蕊迟。但是都能尽情展现自己的独特的美颜,各自争奇斗艳,异彩纷呈,令人美不胜收!
颔联,有高大的柳树,有低矮的青苔。有的在河畔令人侧目,有的在路边任人攀折踩踏。因次发感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各自有各自的精彩和作用,高的不要骄傲自大,矮的也不能妄自菲薄!
———这只是明面的比喻!
暗喻“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辈学诗词虽然起步晚,但是只要奋发努力,不懈追求,就能达到理想彼岸!“苔花米粒小,也效牡丹开”!
这就是真正的感悟人生啊!
5,尾联——即成尘世客,皆负使责来。
尾联要扣题!由以上三联的铺垫,积累。则尾联感慨万千,水到渠成。
滚滚红尘,白驹过隙!芸芸众生,不过来去匆匆的人间过客!各有各自的使命和责任!既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能迷失自我!要认准目标,脚踏实地,砥砺前行!

纵观全诗,作者借春状物,以景载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采用赋比兴,明喻,暗喻,借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并用。最后由议论转折,结尾提出自己的感悟观点!颔联,颈联“风抚,雨润,花艳,树高”。分别用名词+动词,名词+形容词,错落有致,避免了四平头。乃是五律中不可多得上乘之作!
另外,我作为诗词作者点评,结合读者初入格律诗门径。读出了不一样的感悟,乃是无心插柳之举。
能让不同读者感悟不同的观点,也是诗词的精妙所在!诗词就像庐山,读者自在其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所难免!我的观点不一定符合作者原意,但是即然感悟到了,就一并写出来,供大家参悟!

相关文章

初夏
观尼亚加拉瀑布
敦煌莫高窟
初夏
夏日有吟
立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