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

2022-04-14 64 0 举报/投诉

从无格律在心间,福至心灵自成篇。
醉后不知天在水,醒来方晓月非圆。
玉盘浩浩千山送,柳叶弯弯万水怜。
格律犹如天上月,无常无定最婵娟。

翻译:
我从来没把格律放在心上,
灵感来了,
自然而然就成诗篇。
喝醉酒的人不会知道,
自己看见的天,
是倒映在水中的天。
酒醒之后才恍然发现,
自己看到的月亮貌似并不是圆的。
圆如玉盘的月亮浩浩荡荡,
有千山相送。
细如柳叶的月亮弯弯的,
有万水来相怜。
这格律就如同天上的月亮,
因为变化无常,没有定性,
才最美!

福至心灵:我把它理解为“偶然的灵感”
跟陆游说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一个意思。
不用刻意。

当我写下这首诗的那一刻,已经形成自我风格的雏形。
对我而言,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
因为我有了自己的主观看,有了自己的坚持!
不再尽信书!
也不再人云亦云!
自从“拼音”诞生的那一刻起,汉字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旧有的格律体系,已经难以适应新的“语言体系”
在加上社会体制的变更,让古诗词出现了“断代”之感。
有种与现代“格格不入”的感觉!
用大白话来讲,过时了!
元、明、清、古诗词一直在没落,一代不如一代……
到了新中国,在各种文体的冲击下,古诗词仿佛耗尽了最后的生机……
而毛主席的诗词,是最后的回光返照。
王国维先生说“大清只得一个纳兰容若!”
我说“毛主席之后再无古诗词!”
即便鲁迅、郭沫若等大文豪也写古诗词,但跟毛主席的诗词比起来,完全不在同一个层次……
更别说现代之人的诗词……
王国维先生说:“社会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善人。文学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天才。”
而这格律,便是最大、最老的习惯!
在诸多规则的束缚下,你所写出来的,与你想表达的,已经相去甚远……
终究失了“真”!
王国维先生说,纳兰容若之词之所以真实自然,是因为他“初入中原,未染之风气。”
现代人写古诗词,生搬硬套,削足就靴,灵性全无……
终究难觅真我……
古诗词想要从新焕发生机,必须要改变!
如何在变与不变中、形成时代特色,这是个问题。
我终将会按照自己的观想,写出属于自己的诗词。
格律对我而言,只是前人实践出来的、一个成的“情绪变化”套路罢了。
然而,这套路有千千万万,无穷无尽,任我们组合……
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字,具有不同的情绪!
理所当然的,平仄是不可能一样的!
这个套路,若适合承载我的情绪,我自然乐意沿用。
因为前人通过实践,已经证明,这是一个成的套路!
如果不适合,我自当按照自己的情绪起伏,写出属于我的“情绪变化”套路。
用精准的字,准确地表达出我想表达的意思!
而一首新的诗词,在没写出来之前,是什么套路,我自己也不知道……
情绪激动的时候,我可能会连用七个仄声字!
心里郁闷的时候,我可能会连用七个平声字!
这些规则,无束缚我!
所以,我说格律如同天上的月亮一样,无常无定才是最美的。
如果它一成不变,永远圆,或永远缺,反倒不美。
所以,变化是最美的!
不确定的变化,是最美中的更美!

相关文章

初夏
观尼亚加拉瀑布
敦煌莫高窟
初夏
夏日有吟
立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