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名思义,就是一封信件。本调为南曲的仙吕宫过曲曲牌,小令用。全曲十一句,四个句段,八个韵位,二十五板,句式为533 533 77 337,正字49字,7韵。第一句和第四句,皆须上三下二句式,因演唱时第三字点二板,第五字点一板的缘故。一二三句与四五六句宜为隔帘对(亦称扇面对),也有人将二三句和五六句合成两个六字折腰句,句变为:56 56 77 337。七、八两句宜为对句,九、十两句亦宜为叠韵对句,或有作四字对句的。罗锦堂谱有一种说,将第二、三句和第五、六句合成两个六字折腰句,合并后的第五句,如果与第六句对仗,则不押韵;若不作对,则必须要协韵。本调原属于集曲,但因其音调和谐,字数短少,所以许多人喜欢作它。 〔一封书〕为单用曲,一般不入套。单用一支时,多以曲代书,叠用二支或四支时,可作对话或多人交谈,不换头。〔一封书〕又名〔秋江送别〕,见《张协状元》第四十一出,叠用二支。钱南扬校谓:《九宫正始》册三〔仙吕·一封书〕注:又名“〔秋江送别〕”这个可能倒是本名,而此外从未用它过。以〔一封书〕为主的集曲有〔一封歌〕〔一封罗〕〔书寄甘州〕〔一封莺〕,见,《南词新谱》、《南词简谱》。
关于散曲中折腰句的探讨。
所谓折腰句,就是一句中内容和音节分成两组,句子在半腰“折”断,成为两个音节,形象地称为折腰句,也叫断腰句。折腰句在诗词曲中不同字数的句子中,都普遍存在。下面主要谈谈五字句、六字句和七字句中的折腰句。格律诗中的七言律绝,通常是上四下三格(也叫七律格),间有上三下四格(也叫七乙格)或上五下二格,皆为折腰句。如唐白居易《答客问杭州》诗:“大屋檐多装雁齿,小航船亦画龙头。”(参阅元韦居安《梅磵诗话》卷上)。散曲曲谱中的七字折腰句,为上四下三格,一般和格律诗的律绝句式一样,在这里暂且不谈。如果为上三下四格,在三字后一般特别标明顿号,或者予以说明,如〔双调·折桂令〕第一句和第七、八句。散曲曲谱中的六字句,一般为二二二句式结构。但如果在三字中间标明顿号,或者说明为折腰句,就是六字折腰句。所谓六字折腰句,就是一句六字分三音两组,意思是句子在半中腰“折”断,如“听孤雁、声嘹唳”句式,如〔黄钟·红衲袄〕前三句。散曲曲谱中的五字句,一般为二一二句式结构。但如果在前三字后标明顿号,或者说明为上三下二式结构,就是五字折腰句,如〔南仙吕·一封书〕中的第一、四句,明确要求为上三下二句式,这就不能乱写了。不管是七字句中的上三下四句式(七乙格)、上四下三句式(律句格),六字句中的三三句式,还是五字句中的三二句式,都是折腰句,前后两部分可以为偏正结构、主谓结构,或递进关系,一般不宜为并列关系。如果为并列关系,就成两句话了,三字中间就应该标明逗号,这显然是不行的。曲牌中标明这种结构,源自散曲的音乐性,都是演唱时板式节奏的需要。当今散曲已成为案头文学,基本失去了演唱能,但密密麻麻的平仄和停顿处,表明了散曲的字里行间依然镶嵌和浸透着音乐的优美旋律。理解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在散曲创作中,七字句中的上三下四句式、六字句中的三三句式、五字句中的三二句式,前三字后可以标明“、”,也可以省略不标。这种五字、六字、七字折腰句式,在〔一封书〕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南仙吕·一封书〕谱式为了便于曲友们开阔视野,以下列举七种谱式:
谱式一:11句,正字49字,共7韵,第7句可韵,句式为533 533 77 337。
×平仄仄平(韵),仄平平,×仄平(韵)。×平仄仄平(韵),仄平平,×仄平(韵)。×平×仄平平仄(可韵),×仄平平仄仄平(韵)。仄平平,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韵)。
(摘自罗锦堂著《北曲小令谱·南曲小令谱》第96页)
谱式二:9句,正字49字,7韵,句式为56 56 77 337。首句和第三句须作上三下二句式,第二和第四句常作六字折腰句,但大多将此四句作隔帘对。第五、六句宜对仗。第七、八两句或作叠韵对句,或有作四字对句的。第六句第一字、第九句第一字可平。
平平上去平(韵),上平平平去上(韵)。平平去上平(韵),上平去×去平(韵)。去入平平平平去,入(可平)上平平平去平(韵)。去平平,上平平(韵),入(可平)上平平入去平(韵)。
(摘自《九宫正始》第214页格一)
谱式三:9句,正字49字,7韵,句式为56 56 77337。
平平上去平(韵),上平平平去上(韵)。平平去上平(韵),上平平平去平(韵)。去入平平平入去,入(可平)上平平平去平(韵)。去平平,上平平(韵),去(可平)上平平平去平(韵)。
(摘自《康熙曲谱》第134页格一)
谱式四:9句,正字49字,7韵,句式为5△,6△;5△,6△。7,7△。3,3△,7△。首四句宜作两排,第二、四两句亦作七字,第五句七字、第七句三字均可不叶韵。
平平仄、仄平(韵),仄平平、平仄平(韵,可上)。平平仄、仄平(韵,可上),仄平平、仄仄平(韵,可上)。×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韵)。仄平平,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韵)。
(摘自潇湘散曲社编《北散曲和南散曲曲谱合编》第51页,摘自《中国曲学大辞典》)
谱式五:11句,正字49字,8韵,句式为533 533 77 337。
平平去上平(韵),去平平,去平平(韵)。平平去上平(韵),上平平,平去平(韵)。×平平去平平上(韵),上去平平上入平(韵)。去平平,上平平(韵),上去平平平去平(韵)。
(摘自吕荣健著《无争斋南曲格律》第12页)
谱式六:9句,正字51字,7韵或8韵,句式为57 57 77 337。
平×去去入(韵),上平平平平去上(韵)。平×去去平(韵),入上平平平去入(韵)。平去平平平去上(可韵),平去平平上去上(韵)。去平平,去平入(韵),上上×平平去入(韵)。
(摘自《九宫正始》第214页格二)
谱式七:9句,正字51字,7韵,句式为56 56 77 447。
平平去去平(韵),去平平×去平(韵)。平平去去平(韵),去平平平去上(韵)。平上平平平去上,平上平平上去平(韵)。去平去平,去入去平(韵),去上平平平去平(韵)。
(摘自《九宫正始》第214页格三)
莫偷闲、趁清晨,走遍天涯豪气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