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 读《三玄·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有感(2)
2018年9月3日
人老将至,整理文稿,得诗一首(参见附录):
以正治国奇用兵,
用兵手段亦补充;
阴谋诡计出奇胜,
后发制人防后凶。
附录:读《三玄·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有感(2)
本文专门谈一谈与《道德经》有关的“以正治国,以奇用兵”的问题。
老子曰:“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老子还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是以无为遵道为正,以智谋为奇。“归根曰静”,回归到遵道之正,“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遵道是成大事的根本,奇谋只是辅助性的手段。
治国和用兵,其宗旨也是完全相反的:一个是要生产,一个是要毁灭;一个是要建设,一个是要破坏;一个是要养生保命,一个是要取人性命。所以二者使用的方也完全不同,老子概括为“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老子说:“清静为天下正”。“以正治国”,正是以清静临天下,以无为之道治国。如此,则“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但用兵却完全相反,多使诡诈之术,提倡令行禁止,推崇制敌取胜。
《孙子兵》说:“兵者,诡道也。”用兵作战,讲究的是千变万化、出其不意,运用种种方欺骗和打击敌人。所以,明明能征善战,面对敌人时却装作软弱无能;本来准备用兵,却伪装成不准备打仗;要攻打近处的目标,却给敌人造成攻击远处的假象;要攻打远处的目标,却装作要在近处攻击。
敌人贪心就用小利来引诱他上当;敌人混乱就乘机攻取他;敌人实力雄厚就要谨慎防备;敌人强大就暂时避开其锋芒;敌人容易冲动发怒,就设挑逗他,使其失去理智。对于小心谨慎的敌人,要千方百计骄纵他,使其丧失警惕;敌人安逸就设骚扰他,搞得他疲劳不堪;内部团结的敌人,要设离间他,让他。
可以看出,用兵作战的宗旨,是运用各种智巧手段打击和瓦解敌人。兵本身就是为斗争、为伤害他人而生的一门艺术。
所以老子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明知道大军过处,赤地千里,打起仗来对双方百姓都没有好处;明知道战争带来的是伤害,那为什么还要打仗?因为不得已,因为要保护自己,因为要守卫家园。【按:战争犹如人间魔鬼,燃烧大地,吞食生命,摧毁防蛇,绝灭人性! ……。所以老子得出结论说:“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所以君子行兵事,“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之众,以哀悲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达到作战的目的就可以停止了,而不要好战、好**、好以武力逞强、好以军事取胜。
战争只是不得已而为之,不要去喜欢它,不要去赞美推崇它,更不要去依赖它,“乐**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用兵崇尚智巧,以智作战则百战百胜;但百姓之间诡诈欺骗的智巧越多,群体中各种不可思议的奸邪之事就会层出不穷。军令繁多而精细,则军纪严明;但国家的禁忌、约束越多,百姓就越贫苦,盗贼就会越多。
因此老子说“以智治国,国之贼也”,又说“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以此来表明作战与民生之间的差别。正因为治国与治军的宗旨完全相反,所以当军阀头子当政,用管理军队的方来治理百姓时,往往就会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
【按:战争有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应该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反对非正义战争而支持正义战争!实行全民皆兵,即发扬人民战争的思想! ……。所谓人民战争思想的基本精神是:在中国的领导下,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民军队为骨干,坚决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动员,组织和武装人民群众,实行全面彻底的人民革命战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和”三结合一配合“的组织斗争形式;团结和争取各阶级,各阶层和社会集团的一切进步力量,开展以军事斗争为主,并与,外交,经济,文化等斗争形式紧密配合的全民战争,协调一致地对敌作战,争取战争的全面胜利。其实质: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人民,进行战争依靠人民,胜利果实属于人民!……。】
本文链接的文章(书籍)如下:
附1:《道德经》:为什么要“以正治国,以奇用兵”?(知乎)
道家兄,2020-11-29
附2:《孙子兵》(中国古典军事著作)(百度信息)
这正是:
以正治国奇用兵,用兵手段亦补充;
阴谋诡计出奇胜,后发制人防后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