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方怨-尴尬东盟婉拒拜登“鸿门宴”*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
4月1日(美东时间3月31日),报道说,总统拜登原本于本月28,29两天在华盛顿召见东盟十国领导人,结果非常尴尬,只有新加坡总理一人前来,其余9国领导人不见踪影,都以有事为由推掉!继续报道说,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竟开导拜登说:“一旦和中国脱钩,美国会承担巨大的经济成本”。这让拜登总统顿时灰头土脸、十分难堪,不得不无限期推迟会议日期!
这确实令拜登是十分尴尬、哭笑不得的新闻啊!东盟10国简称东盟,成立于1967年,成员国包括印尼,新加坡,泰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10个国家。东盟是一个区域经济联盟,以经济合作为基础,说白了就是组团搞经济!
那么为何一个号称全球第一经济大国的堂堂美国大总统拜登,却叫不动东盟10国领导人呢?
有国际经济与金融分析人士分析认为包括以下几点原因:
1,拜登这次召见东盟10国领导人不是来搞经济的!别有用心!
2,东盟10国不想被美国绑架,威胁和强迫制裁俄罗斯!因为东盟10国大都持中立,大都没有参与制裁俄罗斯!
3,东盟10国不想因为美国而得罪俄罗斯!
4,东盟10国已经受够了美国对他们的欺凌和颐指气使!心中憋住一肚子气!早想发发火了!
东盟10国领导人集体组团对美国冷遇,给拜登不好看,其实,说明了一个道理,强权永远行不通!在这个世界美国的话很快就再没有人听了!
据报导,在与美国总统拜登会晤之后,正在华盛顿进行工作访问的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当地时间3月30日到美国外交关系协会出席一场对话会。他在一小时的时间内回答了有关乌克兰危机、全球化、气候变化等问题,其间,“中国”成为频繁出现的词汇。李显龙认为,俄乌冲突破坏了国际框架和全球合作体系,也加剧了美中关系紧张,他呼吁寻求预防亚太热战的和平解决机制,反对将中国踢出国际体系,拒绝美中脱钩。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3月31日报道,在谈到乌克兰危机时,李显龙指出,乌克兰局势的发展必然会对美中关系产生重大影响,“这会使他们关系紧张,这已经使他们紧张了”。他希望美中能做出理性考虑并维持两国关系。如果美中关系进一步恶化,将对整个亚太地区和世界造成严重的后果。李显龙还提到,要从世界相互依存的角度来看待制裁,大国采取制裁措施会导致另一个国家面对实际的经济后果。
李显龙强调,俄乌局势与不同。他说:“我们都希望看到台湾的现状能维持,如果有变化也不是以暴力或非和平方式发生。但这很难处理。”李显龙称,亚太地区的框架与欧洲不同。“欧洲有北约,有第五条款,有前华约组织国家,由这些架构画出红线。在亚洲地区没有。这里有台湾、‘一个中国’政策以及“与台湾关系”。但中美之间有三个联合公报。随着事态的演变,这些架构会被怎么解读?”他认为,亚太地区需要思考导致冲突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冲突的结果。
在回答有关全球化的问题时,李显龙说:“中国会不断发展壮大,势头不可阻挡,问题是如何将中国融入国际系统?你可以试图阻挠,但是会隔离自己,并且为这段关系埋下长期隐患。或者你可以试着与中国合作,纳入国际系统,双赢互惠,希望之后会有建设性进展。”他提醒道,“一旦和中国脱钩,美国会承担巨大的经济成本”。因为,中国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及许多美企的制造基地。“这些链接一旦断裂,美国也会受到伤害。”
对于“拜登和美国会是否接受了提供的‘耳语者’(即能和沟通的人)’角色”的提问,李显龙予以否认。他说:“新加坡作为以华族占多数的东南亚多元种族国家,有独立的国家利益和优先考虑顺序。”
3月31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多名专家认为,李显龙的观点秉承了这些年新加坡对中美关系务实的看,因为“选边站”不符合新加坡的自身利益,大国激烈博弈对新加坡并不有利,和平自由开放才是新加坡发展所需要的外部环境,如果按照美国的想把东南亚搞成对中国竞争的桥头堡,会断送新加坡发展的前景。上述专家表示,李显龙的观点在东盟国家中很有代表性,东盟普遍不愿意看到出现冲突对抗。对于东盟国家来说,抓住全球化的发展窗口才是最重要的,去当华盛顿的对华遏制前哨不符合地区国家的现阶段发展要求。
笔者认为,拜登总统在煽火拱火“乌俄危机”之后,对乌克兰、对欧盟、对北约的利益处置,让长期追随美国的东盟各国有彻底的清醒。此次,东盟十国中九国婉拒“鸿门宴”、一国登门,却是一番直言劝导祖师爷,确实令拜登灰头土脸的尴尬!世道,真的变了啊!特赋《遐方怨》为评为纪。
时局乱,
拆帘帏。
识得狐狸,
兔群惊恐禽鸟飞。
婉辞鸿宴避时危。
显龙凭直理,
拜登灰。
注*指,3月31日报道说,总统拜登原本于本月28,29两天在华盛顿召见“宴会”东盟十国领导人。结果非常尴尬,只有新加坡总理一人前来,其余9国领导人不见踪影,都以有事为由推掉!继续报道说,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竟开导拜登说:“一旦和中国脱钩,美国会承担巨大的经济成本”。这让拜登总统顿时灰头土脸,十分难堪,不得不无限期推迟会议日期!
——2022年4月2日凌晨时事诗评 岁月留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