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蝶纷飞的隆冬时节,寒梅破雪,皑皑幻奇。本期作业感时抒怀填词蓦山溪。蓦山溪,词牌名,又名“上阳春、心月照云溪、弄珠英”。以程垓《蓦山溪·老来风味》为正体,双调八十二字,前后段各九句、三仄韵。下面,细雨就居绍芳的七律,以及王振国、赵国胜二人的“蓦山溪”试做简评。
【简评】:居绍芳的《七律·严冬夜思》,首联以女子特有的细腻情感与细腻笔描写了严冬的景象,万朵梨花开,严冬怎会有梨花盛开呢?诗者将雪花比作梨花,照眼开满枝头的是若梨花般的洁白雅致的雪花,“照”字用的灵动,诗者满眼都是雪,一幅雪景图跃然笔下,寒意迫人。颔联由远及近深度描写严冬的寒,一个“锁”字,在心理上也给人一种压迫感,困在严冬的寒与寂当中,人必会有一种孤独感,这就为颈联的情感抒发做好了铺垫,钟声至,暮色催,与“锁”字营造出的氛围再次暗合,诗者的写意手巧妙啊。颈联写出一位小女子对心中的那个他的所思所念,从中宵到凌晨,无眠、听雪、挑灯,三个画面,三种心境,层层递进,未央的屋里能听到雪落下的声音,那这个冬夜该是多么的静呀,此处冬夜的静更能彰显出诗者内心的思念涌动,“挑灯”是慢镜头,以此来掩饰内心的驿动,君,你可还记得当年的约定,怎奈今夜君未来,不入梦,诗者就只好以书寄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悲伤。整首诗作,工稳严谨,铺叠有序。诗者紧扣主题“严冬夜思”,写时,写景,写人,借景抒怀,言简而情深,景合、意合,内心活动刻画得哀婉备至,正所谓“言情之词,必藉景色映托,乃具深婉流美之致。”(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二),遂更能动人心弦也。
鸿飞无迹,翠竹鹤仙鸣,白雾漫,白雪舞,白色庭园丽。
【简评】:填词当沉郁,所谓沉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王振国的这首《蓦山溪·隆冬大雪感怀》深得填词之章。开篇即点明隆冬至,朔风起,冷意森然,意境明朗透彻。接下来顺势而写,“彤云行、百花谢、柳梧枯、鸿雁去、仙鹤鸣”,词者点面结合,远近错开,景中藏景,仰俯纵横,恣意铺陈,隆冬寒的气势尽出。最妙的上片的歇拍,“白”字领意造境,“白雾漫,白雪舞,白色庭园丽”,一漫一舞一丽,足见词者炼字炼意之力,庭园银装素裹,你所见到的皆为白色,如此单一的白色,却给人一种宁静的至美,词者构思巧妙,全景掌控到位,细节描写到位,一幅隆冬的水墨画卷便立体呈现在读者眼前,层次清晰,意境清冷。下片“乱绪”一出,词者心中的悲伤亦随之泫然而出,词者如此用笔,凄婉倍至,伊人已逝,念也痛也,孤枕无眠,故溯流光、寻旧迹,往日的温柔,今夜的落寞,离别太匆匆太突然,此后心被煎被熬,只能寄望在梦里相聚,再续尘缘。读到此,你能感受到词者内心无限的爱意,无限的思念,无限的伤痛。整首词作,写景怀人,隆冬的大雪夜里,一个孤独的背影,一阙一往情深的词作,隆冬的冷寒与心里的悲痛交织在一起,使得乱绪满怀的词者,更加的悲伤,更加的痛苦,更加的孤寂。词者眼中有景,心里有情,笔底有念,感人肺腑。
【简评】:赵国胜的这首《蓦山溪·塞北冬》,描写的塞北冬天的景致。“冰封大地”起笔展卷,恢宏遒劲。通过对鸟无踪、河断流、风肆虐、寒彻骨这一系列的物象的描摹,虚实相接,紧扣主题,将塞北冬日的奇寒渐次展现。随后的“寂寥锁空山”,词者也用了这个“锁”字,寂寥锁住的不仅仅是空山,还有词者地心境,如何打破被锁的物境与心境呢?那就看看琼枝的剔透,看看玉叶的玲珑,看看飞雪的洒脱吧。遍赏塞北的冬天的风光过后,词者与读者皆得以通透,得以意气飞扬,达到天、人、词合一的境界,这是词者积极向上的一种生活态度,面对困境,不妥协不畏惧,此拍言浅格高,得见词者豁达的胸怀。下片拟人绘景,梅花的欢喜,梅花的笑对,词者不仅写出了梅花谦逊坚韧的精神品格,还与上片的歇拍相呼应,达到物人双关,将哲理诗化的效果。且梅花先百花而开,把春来报,恰又为下面的喜鹊登枝迎新做好铺垫,可谓匠心独具。冬天已至,春天还会远吗?词者用三字对句“披冷月、沐朝阳”,衬托的手来进一步道出对春天的期盼,结在寻春,意在沐春,托物言志。整首词作遣词设喻,由景到意的提升,塞北的冬天,自有风骨,更有佳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