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清明祭奠时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又到了祭奠亲人的时节,清明时节,人们最容易联想到杜牧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有人认为:“路上行人欲断魂”中的“行人”是指祭扫的人,因为思念亲人而“断魂"。
但是我对“断魂”有不同的看:清明节是一个春天的节日,在古代是大节日 ,这一天 人们或合家团聚或上坟扫墓或郊游踏青,活动多样。
何况诗中的“清明时节”指的是节气而不仅仅是清明节这一天 ,清明时节,亲朋好友男女老少相约踏青郊游,人们怀着勃勃兴致,兴高采烈,一路欣赏春天的美景——桃红柳绿,莺歌燕舞,大自然到处生机勃勃,感染着人们,使他们兴奋异常,或许出发前就备好了酒菜准备野餐呢!这时突然纷纷扬扬下起了雨。由于没带雨具,所以大家失魂落魄,兴致全无,好像断魂,但是不愿打消出发前的兴致,所以才想到借问酒家。这里是先有“雨纷纷”才有“欲断魂”,何况是欲断魂还没真断魂呢!因为目的是郊游踏青,所以才有了借问酒家的兴致。想到那些开始还沉浸在欢乐和兴奋的人们突然被雨淋得像落汤鸡一样“欲断魂”,忍俊不禁!
诗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后面行人怎样顺着牧童的手指方向看到“杏花村”隐隐约约露出的酒招,闻讯而喜,怎样加把劲儿上前去,怎样兴奋地找着了酒店,怎样欣慰地避雨,尽享两方面的满足和快意……,这些诗人就“不管”了。他把这些都付与读者的想象。
全诗把十分通俗的语言运用得自如至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和谐,意象清新生动,意境优美隐约。实在是难与祭扫联系起来!
清明节毕竟是祭扫的节日。今天我们照例去玉顶山公墓为父母扫墓,玉顶山山麓人声鼎沸,与这肃穆的节日气氛极不相称;扫墓的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与这沉重的节日也不相称;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并没有人“欲断魂”,这更坚定了我“欲断魂”是因为下雨而不是因为悲痛的想了。拾级而上,山上松柏蔽日,一片肃穆,这才让我感受到了悲痛的气氛,空气中氤氲着浓烈的纸灰气味,这里面飘动着的是生人们的亲情,悲痛和哀思;飘动着的是先人们的辉煌,平凡和遗憾。
我站在父母的墓前默默伫立,陷入长久的沉思—- 父亲啊,难道这就是那个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才华横溢风流倜傥的美少年吗?难道这就是那个饱读诗书,温文尔雅,琴棋书画俱佳的锈江才子么?难道这就是那个充满了信仰而为之奋斗了一生,侠肝义胆的忧国忧民之士吗?难道这就是那个多情善感,充满爱心的父亲吗?父亲啊!你虽然是个平凡的人,但是你也许有着和许多人一样的不平凡的情感经历啊!可是现在你长眠于地下,你不知道世间的变化有多大!你不知道这尘世的回,会埋掉人们多少愁和怨,也不知道这世事的变迁,会埋掉多少豪情和壮志!春风萧萧,寒鸦喳喳,我潸然泪下!想起了去年的一首七律:“清明祭奠玉泉山,催泪风云万物寒。历代英雄消磨尽,多年情恋聚合难。天堂纷扰惊神帝,尘世凡轻净碧源。回望青葱松柏处,埋了多少恨和冤?” 回家的路上,我想起了那些逝去的亲友,仿佛望见在遥远的地方那孤零零的青冢,仿佛看到芳草青青,仿佛听到冷风凄凄。我的亲人啊,你们为什么那么匆忙地离开了我,与我阴阳两隔,变得无影无踪啊?我的亲友啊,如今我无一一到你们的墓前去祭奠啊,我不敢面对那些美好的回忆,只好捕捉到你们的音容笑貌。我知道,你们虽然已经读不到我的诗歌,但是你能听懂我字里行间的哀愁。我知道,今生已不能相见,可是我定会在来世带着我的诗集,带着我的思念,带着我的,到你们的身边,让你在梦中听我把它一篇篇吟诵,听我一遍遍读完。让你们带着泪水入梦,让你们带着微笑入眠。
阴云笼罩,北风凛冽,天真的下起了雨,人们失魂落魄的钻进汽车,马路上的汽车们真的“如断魂”,如同喝醉了酒摇摇晃晃落魄逃去!
在济南,“杏花村”是难寻的,我们全家只好在一个叫“陶然饺子城”的酒店落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