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湖水乡位于海淀区上庄镇,园内规划占地面积700公顷,是以水乡田野风光为特色,纳兰园、翠湖湿地、上庄水库、稻香湖的生态公园。
l 诗作1:上庄翠湖水乡
君不见,京都上庄有蓬瀛。
此处天接瑶台去,香径芳林鸟争鸣。
一泓江水重山碧,向人杨柳正盈盈。
古来多胜地,云外万山清。
噫吁嚱,征程宜到此,行舟入画醉群星。
l 诗作2:春日翠湖水乡
翠湖千顷水云乡,尽日清游梦未妨。
入画桃源香细细,远山含笑醉春光。
l 诗作3:翠湖水乡的雨
翠湖回望正朦胧,拂面春风意未穷。
镇日长空飘梦影,雨丝如雾水乡中
l 诗作4:翠湖水乡的鸟
平明雁语枕边来,自是朝朝梦欲开。
与共芳菲无限好,啼禽百啭彻瑶台。
l 诗5:翠湖晚霞
翠湖碧波漾千重,久醉清风遗世中。
倒映西山明似镜,水天如画晚霞浓。
l 诗6:翠湖残荷
冬来物外水云乡,尚有残荷立苍茫。
想来不向东君媚,一身梅骨历雪霜。
最有历史底蕴的莫过于翠湖水乡里的纳兰园,融合了清朝名相纳兰明珠之子——清代第一词人纳兰性德纪念馆、渌水亭。
纳兰性德史迹陈列馆全称上庄纳兰性德史迹陈列馆,是一座漂亮的仿清建筑,座落在风景如画的上庄翠湖水边,是纪念清代杰出词人纳兰性德的专题博物馆。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正黄旗满洲人。康熙十五年进士,任乾清门侍卫,三十一岁病逝。纳兰性德是拥有读者最多,影响力最大的清代词人。该陈列馆内保存有大量的实物和历史字、画。300多年前,纳兰性德曾在上庄生活居住,英年早逝后也埋葬在这里。小院里陈列着有关纳兰性德的各种史迹和资料,详细介绍了这位词人一生的各个方面。
纳兰性德史迹陈列馆由主展厅、录像厅和书画厅3部分组成。
主展厅以展示纳兰性德史迹为主,展览面积70余平方米,以历史资料、图片和实物展示纳兰性德的生平与创作,共分7个部分。分别为纳兰性德的家世、纳兰性德的生平、纳兰性德的著作、纳兰性德的词、纳兰性德的交游、纳兰性德与海淀及京师西北各地、纳兰性德研究简史。2000年展厅完成更新展陈,展版共有展品500余件(幅),条目200项,展版面积70余平方米。书画厅内展示和收藏的书、绘画作品近百幅。
词作:蝶恋花*读纳兰词
缱绻韶年同怿悦,永缔深盟,罗带三生结。百转柔肠肝胆热,赌书朝暮殷勤说。
一去空留词几阕,碧落难寻,泪尽悲如雪。自是千秋情未绝,痴心依旧昭明月。
渌水亭乃清词人纳兰性德与朋友们的雅聚之所,纳兰性德一生所交,多为汉族文人,如朱彝尊、陈维崧、顾贞观、姜宸英、严绳孙等,无形中为康熙一朝的清笼络住一批汉族知识分子。
在纳兰性德的诗词中,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其多。遂名其别业为“渌水亭”。无论目前关于渌水亭所在地点的争议怎样,无论它是在京城内什刹海畔,还是在西郊玉泉山下,亦或在其封地皂甲屯玉河之浜,都没能离开一个水字。是一处傍水的建筑,或是有水的园囿。
纳兰性德把属于自己的别业命名为“渌水亭”,一是因为有水,更是因为慕水之德以自比。并把自己的著作也题为《渌水亭杂识》。词人取流水清澈、澹泊、涵远之意,以水为友、以水为伴,在此疗养,休闲,作诗填词,研读经史,著书立说,并邀客燕集,雅会诗书——一个地道的文化沙龙。就在他辞世之时,也没离开他的渌水亭。
纳兰有一首诗就叫《渌水亭》,诗很简单,这首诗是“野色湖光两不分,碧云万顷变黄云。分明一幅江村画,着个闲亭挂西曛。”
l
诗作1:咏渌水亭
嘉会恰如兰亭,翰林荟萃群英。
留得千秋佳话,向人杨柳盈盈。
l
诗作2:渌水亭望月
重山远对一亭幽,春日江风夜未收。
望里渔灯明灭处,照人明月饷温柔。
l
诗作3:渌水亭听涛
浩荡涛声梦里倾,此生长向枕边鸣。
上庄风物三山近,故国春江一水清。
向晚渔舟自今古,连云村落出蓬瀛。
犹怜振玉余音里,碧落人间月色平。
提到了纳兰性德,就不得提上庄东岳庙,上庄东岳庙创建于明,清初重修,香火盛极一时,“朝夕焚修,粥鱼斋鼓,三地声相接,刹竿云气与幡然飘摇,招纳四众,摩拜顶礼,真郊原钜观也”,可谓京北第一香火地。
这里的香火之盛与一个家族密切相关。上庄镇历史上曾经为居庸古道,明清两代被称为榆河乡,这里早在清初即成为显赫一时的纳兰家族的赐地,有清一代第一词人纳兰性德即在此出生,最终也葬于此处。上庄东岳庙正是由纳兰明珠遗命所修,供奉纳兰家族先人牌位,是纳兰家庙所在。
庙宇坐北朝南,分东西两路,以西路为主。山门在西路南端,山门一间,两侧有角门,西侧角门已不存,基石沿存。
山门四柱为方形石柱,历经岁月磨蚀,依旧棱角分明,使整个山门的线条规整利落,坚如磐石。
东岳庙采风: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3045852908920666&wfr=spider&for=pc
诗作:
七古*东岳庙
回首分明历千秋,当时东岳矗九州。
石碑自立宫观起,梵音朝暮许清幽。
等闲历劫香火在,江山几度换金瓯。
信有天恩鸿禧佑,古来胜地至今留。
在纳兰园的边上,是有着华北第一湿地之称的翠湖湿地,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地域辽阔,林木葱郁,远看有青山,近看有碧水,山水之间自成一幅画卷。大多数人一般都是在“春夏秋”时节到翠湖湿地游玩,那时的翠湖湿地到处都彰显着原生态之美。而每年冬季,鉴于湿地动、植物的封育保护,以及各项设备设施的年度检修维护,都会闭园。闭园后的翠湖湿地公园则呈现出另一番美景。
截至今年4月底,翠湖湿地公园共观测记录到:鸟类20目61科272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4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42种,市一级保护鸟类18种,市二级保护鸟类94种。除迁徙过境的候鸟外,翠湖湿地还吸引了大批鸟类在此繁殖,有繁殖记录的湿地鸟类有10多种。目前翠湖湿地已成为市区鸿雁、苍鹭、普通鸬鹚最大的自然繁殖场所。
诗作:翠湖湿地
此间造化伴和融,足从湿地见勋。
翠湖涵映承平世,鸥鹭来往月玲珑。
上庄水库紧邻翠湖湿地公园,是由旧河道筑拦水而成的,全长约4公里左右,库区弯弯曲曲,宽窄不一。上庄水库与稻香湖本是一桥之隔的同一水道,水体相连。由于上游湖段水较浅,下游库段水较深,因而常年有鱼从上游来到库区窝居繁衍,鱼的密度较其他大型水库自然也大些。库中鱼种类繁多,有鲫、鲤、草、鲢、鳙、鲶、黑和鳜鱼等,其中最大的鲤鱼可达5公斤以上,500克左右的鲫鱼也不少见。
市海淀区上庄水库的白鲢是上庄三绝之一,(上庄三绝:白鲢、京西稻、山泉水),在西山泉水的滋润下,肉质鲜嫩美味,含有大量的胶质蛋白,著名的“清蒸白鲢”更是赢得了清宫的青睐,成了皇家贡品。
诗作1:上庄水库
白云深处绕嘉林,终年蓄水为生民。
运筹知见经纶策,蓬瀛山水入清吟。
诗作2:上庄水库白鲢
上庄终古出画图,九霄水聚稻香湖。
向来朝暮泉水沐,绝怜风味世所殊。
诗作3:西山泉水
就中云物在西山,知向春风引甘泉。
碧湖千顷瑶池水,泽润人间不记年。
西山泉水:上庄一绝,西山的半山腰有一眼山泉,常年不断地流泻着清亮的山泉水,泉水顺流而下,汇聚到稻香湖中。一年四季,山泉水永不停歇,寒冬,山泉水从不结冰,酷暑,泉水清亮甘甜,爱喝茶的人提着桶打山泉水煮茶,山泉水成上庄一绝。
京西稻:市海淀区上庄镇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西山泉水汇聚到稻香湖,京西稻常年被泉水滋润着,米粒椭圆丰腴、晶莹透明,米饭富有油性、黏而不糯、软硬适中、清香有弹性,米粥颜色青绿、香气独特、口感黏滑有米油,清朝更是成为皇家的贡品。
稻香湖景区1984年辟为公园,主要由一个600多亩水面的天然湖泊和岸边宽阔的稻田组成。公园三面环山,景色优美。在水域辽阔的湖中,生长着种类繁多的淡水鱼,是人们最喜欢的垂钓佳地。
游客可乘船在稻香湖中环游,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两旁的芦苇翠绿茂密,白鹭、黄鹂、斑鸠争相发出悦耳的叫声,其景色之雅;可与白洋淀媲美。拨开水面的浮萍,还可以捞到比核桃大的螺蛳。
诗作:稻香湖秋日
稻香萦绕染衣襟,十里金秋胜日临。
物外平湖宜醉卧,望中佳致好闲吟。
风从阡陌催轻浪,笛向云天接暮禽。
宛转清音留恋处,绝怜于此涤凡心。
声明:本文中所有诗、词均为原创,诗词吾爱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