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裳的意思】:
[ cháng ]
古指裙子。
[ shang ]
“衣裳”的“裳”。
【裳的拼音】:cháng shang
裳的笔顺笔画顺序
【裳的组词】:
【cháng】
霓裳
[ní cháng]
就是《霓裳羽衣曲》,唐代乐曲名,相传为唐玄宗所制。
绣裳
[xiù cháng]
1.彩色下衣。古代官员的礼服。
下裳
[xià cháng]
下身穿的衣服。古多指裙。
公裳
[gōng cháng]
犹公服。
白裳
[bái cháng]
白色的下裳。
冠裳
[guān cháng]
1.指官吏的全套礼服。
抠裳
[kōu cháng]
犹抠衣。
衽裳
[rèn cháng]
亦作“袵裳”。衣裳。
丹裳
[dān cháng]
红色的衣裙。
帷裳
[wéi cháng]
1.古代朝祭的服装。用整幅布制成,不加裁剪。
虹裳
[hóng cháng]
彩色的下衣。
韦裳
[wéi cháng]
皮制的下裙。旧时牧人或卑贱者之服。
蜺裳
[ní cháng]
蜺做的下裳。比喻彩云。
鞠裳
[jū cháng]
古代受封妇女的礼服。
帏裳
[wéi cháng]
车旁的帷幔。
荷裳
[hé cháng]
1.用荷叶做衣服,示其人之高洁。语本《楚辞·离骚》:“製芰荷以为衣兮,雧芙蓉以为裳。”南朝宋傅亮《芙蓉赋》:“咏三閭之披服,美兰佩而荷裳。”
云裳
[yún cháng]
仙人的衣服。仙人以云为衣,故称。
轮裳
[lún cháng]
古代车上的帷裳。代指车子。亦借指车迹所至之地。
裳帷
[cháng wéi]
1.亦作“裳幃”。
罗裳
[luó cháng]
犹罗裙。
裳裳
[cháng cháng]
鲜明美盛的样子。
轩裳
[xuān cháng]
1.犹车服。
倒裳
[dǎo cháng]
1.把衣服穿倒,形容仓促、慌忙。
素裳
[sù cháng]
1.白色下衣。古代凶丧之服。亦用于礼服。
蹇裳
[jiǎn cháng]
揭衣;用手提起衣裳。蹇,通“褰”。
断裳
[duàn cháng]
截断裳衣。取其便于行事。典出《汉书·盖宽饶传》:“宽饶 初拜为司马,未出殿门,断其襌衣,令短离地,冠大冠,带长剑,躬案行士卒庐室,视其饮食居处,有疾病者身自抚循问之,加致医药,遇之甚有恩。”南朝 齐 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褰帷断裳,危冠空履之吏;彯摇武猛,扛鼎揭旗之士。勤恤民隐,纠逖王慝。”
風裳
[fēng cháng]
唐 李贺《苏小小墓》诗:“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珮。”后以“风裳”指飘忽的衣裙。宋 姜夔《念奴娇》词:“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赵朴初《忆江南·访缅杂咏》词之二:“玉管冰絃歌缓缓,风裳水袖舞仙仙。”
兼裳
[jiān cháng]
谓穿着厚重衣服。
卉裳
[huì cháng]
絺葛做的衣裳。
帐裳
[zhàng cháng]
即帷裳。
裳服
[cháng fú]
衣服。
皮裳
[pí cháng]
用毛皮做衣裳。
衮裳
[gǔn cháng]
见“衮衣绣裳”。
褧裳
[jiǒng cháng]
即褧衣。
黼裳
[fǔ cháng]
绣有黑白斧形的下裳,王的祭服。
裳帏
[cháng wéi]
见“裳帷”。
羽裳
[yǔ cháng]
1.羽衣。道士所服。
风裳
[fēng cháng]
唐 李贺《苏小小墓》诗:“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珮。”后以“风裳”指飘忽的衣裙。
袿裳
[guī cháng]
即袿衣。
黄裳
[huáng cháng]
1.黄色的下衣。《易·坤》:“六五:黄裳,元吉。”高亨 注:“元,大也。裳,裙也,裤也。周 人认为黄裳是尊贵吉祥之物,代表吉祥之征,故筮遇此爻大吉……黄裳黄裙内服之美,比喻人内德之美,故大吉。”唐 杨炯《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怀表履之幽贞,保黄裳之元吉。”《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八年》:“今皇帝春秋已盛,睿哲明圣,握乾纲而归坤纽,非黄裳之吉象也。”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一节:“再说到衣履,有黄裳、鞶带、履、朱绂、赤绂、袂等字样。”
雾裳
[wù cháng]
轻薄如雾之衣裳。
簪裳
[zān cháng]
冠簪和章服。古代仕宦者所服,因以借指仕宦。
甲裳
[jiǎ cháng]
皮革制的战袍。腰以上谓之甲衣,腰以下谓之甲裳。《左传·宣公十二年》:“赵旃 弃车而走林,屈荡 搏之,得其甲裳。”杜预 注:“下曰裳。”杨伯峻 注:“此甲裳即《函人》之下旅,《汉书》苏林 注所谓髀褌也。”《周书·耿豪传》:“沙苑 之战,豪 杀伤甚多,血染甲裳尽赤。”《宋史·岳云传》:“潁昌 大战,无虑十数,出入行阵,体被百餘创,甲裳为赤。”明 姚士粦《见只编》卷下:“念当蟣蝨於甲裳,虑且羯夷乎 关陇。”
裳衣
[cháng yī]
裳与衣。亦泛指衣服。
霓裳舞
[ní cháng wǔ]
即《霓裳羽衣舞》。
陈云裳
[chén yún cháng]
(1919-)电影演员。广东台山人。女。曾就读于广州女子师范学校。1935年从影。1945年后移居香港。主演影片有《木兰从军》、《云裳仙子》、《一夜皇后》、《满园春色》等。50年代后从事发型设计和服装设计等。
越裳氏
[yuè cháng shì]
即 越裳。《韩诗外传》卷五:“比及三年,果有 越裳氏 重九译而献白雉于 周公。”清 魏源《圣武记》卷七:“老挝 即古 越裳氏,景 迈 二国即 八百息妇国,皆来贡象。”参见“越裳”。
郁金裳
[yù jīn cháng]
犹言黄色裙。
霓裳素
[ní cháng sù]
语本《楚辞·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后因以“霓裳素”指白色。
奉裳衣
[fèng cháng yī]
犹奉巾栉。
垂裳而治
[chuí cháng ér zhì]
垂衣而能治理天下。用以称颂帝王无为而治。
衣裳楚楚
[yī cháng chǔ chǔ]
形容服装整齐漂亮。
裂裳裹膝
[liè cháng guǒ xī]
见“裂裳裹足”。
綀裳竹笥
[shū cháng zhú sì]
粗麻之裳与竹制之箱。
毁冠裂裳
[huǐ guān liè cháng]
毁坏帽子和衣裳。用作表示彻底决裂的意思。
霓裳羽衣
[ní cháng yǔ yī]
1.即《霓裳羽衣曲》。
颠倒衣裳
[diān dǎo yī cháng]
颠倒:上下倒置;衣裳:古时上为衣,下为裳。形容匆忙而乱了顺序。
玄裳缟衣
[xuán cháng gǎo yī]
黑色的裙,白色的上衣。用以指鹤。
掎裳连袂
[jǐ cháng lián mèi]
裙子牵住裙子,袖子连着袖子。形容人多。
衣裳槅子
[yī cháng gé zǐ]
即衣裳格子。《儿女英雄传》第七回:“靠西壁又是一張獨睡牀,靠東墻南首一架衣裳槅子,北首一桌兩杌,靠南墻一張春凳。”参见“衣裳格子”。
裂裳裹足
[liè cháng guǒ zú]
裂:破裂;裹:包裹。指奔走急切。
倒裳索领
[dào cháng suǒ lǐng]
索:搜寻、寻求。把衣裳倒过来寻找领口。比喻办事抓不到要点。
渐车帷裳
[jiān chē wéi cháng]
语出《诗经》中的《卫风·氓》,是讲一位女子追求一个小伙子,最终恋爱、结婚,后被虐待,最后毅然绝决。
坏裳为袴
[huài cháng wéi kù]
《南史·刘穆之传》载,刘裕 召 刘穆之 为主簿(军吏),穆之“壞布裳爲袴”,往见 刘裕。裳,下衣,指老百姓的服装;袴,指军装。后以“壞裳爲袴”代指从军。宋 陆游《叹息》诗:“賣劍買牛衰可笑,壞裳爲袴老猶能。”
衮衣绣裳
[gǔn yī xiù cháng]
1.亦作“袞衣绣裳”。
褰裳躩步
[qiān cháng jué bù]
形容谨慎而匆忙的样子。
椎髻卉裳
[zhuī jì huì cháng]
椎状的发髻,草制的衣裳。多为边远、未开化地区人的妆饰,因亦借指边远、未开化地区的人。唐 柳宗元《柳州文宣王新修庙碑》:“惟 柳州 古为南夷,椎髻卉裳,攻劫鬭暴。虽 唐虞 之仁不能柔,秦 汉 之勇不能威。”亦省作“椎卉”。明 李东阳《送福建参政徐君序》:“海外接 倭 夷之国,椎卉之徒,潜度窃掠。”明 李东阳《新宁县石城记》:“惟郡之墟,中有夫夷,地险且巇,溪回峒旋,椎卉为邻,以世以年。”
霓裳羽衣曲
[ní cháng yǔ yī qǔ]
唐 代著名法曲。为 开元 中 河西 节度使 杨敬忠 所献。初名《婆罗门曲》。经 唐玄宗 润色并制歌词,后改用今名。传说中亦有为 唐玄宗 登 三乡驿 望 女儿山 及游月宫密记仙女之歌归而所作等说,虽荒诞不可信,但每被诗人搜奇入句。
霓裳羽衣舞
[ní cháng yǔ yī wǔ]
唐代舞蹈。乐曲由唐明皇李隆基吸收婆罗门曲的因素而作。舞蹈刻画仙女的典雅美丽,变化丰富,首演者为杨贵妃。文宗时,以数百少女舞霓裳,执幡节,舞队一出,如仙鹤飞翔。唐以后失传。五代及宋时有残谱流传。
【shang】
衣裳
[yī shang]
衣服。
红裳
[hóng shang]
1.红色衣裳。
青裳
[qīng shang]
青黑色的衣裳。为贱者所服。亦借指农夫、蚕妇、僮婢等。
越裳
[yuè shang]
亦作“越常”。亦作“越尝”。古南海国名。汉 王充《论衡·恢国》:“成王 之时,越常 献雉。”按,《汉书·贾捐之传》颜师古 注引此作“越尝”。汉 张衡《东京赋》:“北燮 丁令,南谐 越常。”《后汉书·南蛮传》:“交趾...
垂裳
[chuí shang]
见“垂衣裳”。
垂衣裳
[chuí yī shang]
谓定衣服之制,示天下以礼。后用以称颂帝王无为而治。
嫁衣裳
[jià yī shang]
出嫁时的衣裳。唐 秦韬玉《贫女》诗:“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宋 陈师道《后山诗话》:“寿 之医者,老娶少妇,或嘲之曰:‘偎他门户傍他墙,年去年来来去忙。采得百花成蜜后,为他人作嫁衣裳。’”
摆衣裳
[bǎi yī shang]
将洗过的衣裳在水中摆荡揉洗1的意思。
孝衣裳
[xiào yī shang]
见“孝衣”。
鸿衣羽裳
[hóng yī yǔ shang]
以羽毛为衣裳。指神仙的衣着。
衣裳盟会
[yī shang méng huì]
同“衣裳之會”。南朝 梁 江淹《萧让太傅相国齐公十郡九锡表》:“若乃衣裳盟會,九合一匡,猶慙德斯禮也。”
衣裳之会
[yī shang zhī huì]
与“兵车之会”相对而言,指春秋时代诸国之间和好的会议。
水佩风裳
[shuǐ pèi fēng shang]
以水作佩饰,以风为衣裳。本写美人的妆饰。后用以形容荷叶荷花之状貌。
衣裳格子
[yī shang gé zi]
存放衣物的框格家具。
裂裳衣疮
[liè shang yī chuāng]
撕下自己的衣服,裹扎农民的疮伤。
拱手垂裳
[gǒng shǒu chuí shang]
拱手:双手在胸前合抱;垂裳:衣裳下垂,指端坐。形容无为而治,安坐江山。
坏裳为裤
[huài shang wéi kù]
裳,下衣,指老百姓的服装;裤,指军装。后以之代指从军。
掎裳连襼
[jǐ shang lián yì]
牵裙连袖。形容人多。
作嫁衣裳
[zuò jià yī shang]
指白白替别人操劳,自己却一无所得。
颠衣到裳
[diān yī dào shang]
到,通“倒”。形容匆忙而乱了顺序。同“颠倒衣裳”。
为他人做嫁衣裳
[wèi tā rén zuò jià yī shang]
见“为他人作嫁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