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组词_踏字组词_踏的组词怎么组意思及拼音

2021-11-30 774 0 举报/投诉

  【踏的意思】:

  [ tà ]

  1.踩:不要~坏庄稼。脚~实地。

  2.到现场去:~看。~勘。

  [ tā ]

  〔踏实〕同“塌实”

  【踏的拼音】:tà tā

  

踏的笔顺示意图

  【踏的组词大全】:

  【踏 tà】

  踏青

  [tà qīng]

  清明节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青:青草)。

  践踏

  [jiàn tà]

  1.踩:不要~青苗。

  踏春

  [tà chūn]

  春天到郊外散步游玩。

  踏访

  [tà fǎng]

  踏看;访查。

  踏勘

  [tà kān]

  1.铁路、公路、水库、采矿等工程进行设计之前在实地勘察地形或地质情况:~线路。

  踏歌

  [tà gē]

  古代的一种边歌边舞的艺术形式。舞时成群结队,连臂踏脚,配以轻微的手臂动作。现在苗、瑶等民族还有这种歌舞。

  踏空

  [tà kōng]

  指投资者在证券市场行情上涨之前未能及时买入证券,导致资金闲置:炒股人既怕~又怕套牢。

  踏步

  [tà bù]

  1.身体站直,两脚交替抬起又着地而不迈步前进,是体操或军操的一种动作:原地~。~不前。

  踏板

  [tà bǎn]

  1.车、船等上面供人上下用的板。

  糟踏

  [zāo tà]

  同“糟蹋”。

  踏看

  [tà kàn]

  在现场查看:~地形。

  踏凳

  [tà dèng]

  踏板

  踏顿

  [tà dùn]

  亦作“蹋顿”。谓歌舞时以足击地打节拍。

  踏袎

  [tà yào]

  即膝裤。

  踏蹬

  [tà dēng]

  1.借指床前踏脚板或凳子。

  踏牀

  [tà chuáng]

  亦作“踏床”。亦作“蹋床”。坐时搁脚的小几。俗称脚踏子。宋 洪迈《夷坚丁志·海门盐场》:“明旦起,枕席及蹋牀上凡列泥馒头三十餘,大小各异。”宋 洪迈《夷坚甲志·蒋通判女》:“物踞坐蹋床上,背面不语。审视,盖一妇人。...

  迭踏

  [dié tà]

  古杂技名。犹今之迭罗汉。

  踏绳

  [tà shéng]

  即走绳。杂技的一种。演员在悬空的绳索上来回走动,并表演各种动作。又称踏索。

  踏游

  [tà yóu]

  犹游赏。

  蹙踏

  [cù tà]

  1.亦作“蹙蹋”。踩踏。

  跑踏

  [pǎo tà]

  奔走;奔忙。

  踏颓

  [tà tuí]

  同“踏穨”。谓履于险地。

  踯踏

  [zhí tà]

  亦作“躑蹋”。蹬踢跳跃。

  踏碛

  [tà qì]

  亦作“蹋磧”。旧时人日(农历正月初七日)到郊野溪滨宴乐,谓之踏碛。

  踏门

  [tà mén]

  登门。

  踏翠

  [tà cuì]

  亦作“蹋翠”。犹踏花。

  踏荒

  [tà huāng]

  1.实地察看灾情。

  踏撬

  [tà qiào]

  犹踏跷。

  踏床

  [tà chuáng]

  亦作“蹋床”。坐时搁脚的小几。俗称脚踏子。宋 洪迈《夷坚丁志·海门盐场》:“明旦起,枕席及蹋牀上凡列泥馒头三十餘,大小各异。”宋 洪迈《夷坚甲志·蒋通判女》:“物踞坐蹋床上,背面不语。审视,盖一妇人。”《宋史·舆服志一》:“﹝小舆﹞上有小案、坐牀,皆绣衣,踏牀緋衣。”《宋史·舆服志二》:“隆兴 二年正月,皇后受册毕,择日朝謁,有司具仪物,乞乘肩舆龙檐……衬脚席褥,靠背坐褥及踏床各一。”《水浒传》第四五回:“那妇人也不应,自坐在踏牀上,眼泪汪汪,口里叹气。”

  脚踏

  [jiǎo tà]

  放在炕前或椅前供垫脚用的矮木凳。《宋史·后妃传下·刘贵妃》:“绍兴 二十四年,进贤妃,颇恃宠骄侈。尝因盛夏,以水晶饰脚踏。帝见之,命取为枕。”《红楼梦》第七一回:“当中独设一榻,引枕、靠背、脚踏俱全。”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格言·姚端恪公》:“公指座脚踏曰:如此物,置之不得其所,暗中或至损人足。”

  踏浪

  [tà làng]

  踩踏波浪;浮跃水面。多形容游水技术高超。唐 顾况《露青竹杖歌》:“曲江 昆明 洗刷牵,四蹄踏浪头枿天。”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偏安佚豫》:“市井弄水者 憎儿、留住 等凡百餘人,皆手持十幅綵旗,踏浪争雄,直至 海门 迎潮。”《续小五义》第一一○回:“﹝ 蒋平 等﹞五位分波踏浪,踩水直奔正西。”

  踏路

  [tà lù]

  犹探路。

  踏跶

  [tà da]

  亦作“蹋躂”。犹趿拉。

  踏籋

  [tà niè]

  见“踏躡”。

  踏道

  [tà dào]

  宋 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三:“诸军将校分入殿庭,北向立;朝堂引赞官、引弹奏御史二员入殿门内踏道下,当殿向北立。”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驾诣郊坛行礼》:“坛高三层七十二级,坛面方圆三丈许,有四踏道。

  踏硬

  [tà yìng]

  谓用脚踩踏硬弩而发箭。

  踏雪

  [tà xuě]

  行走在雪地上。

  踏谣

  [tà yáo]

  1.犹踏歌。

  踏局

  [tà jú]

  亦作“蹋局”。走绳索杂技动作之一。举起一脚,用一脚踩踏。局,跼。

  踏蹀

  [tà dié]

  亦作“蹋蹀”。顿足,踏地。《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六·女儿子二》:“我欲上 蜀 蜀水 难,蹋蹀珂头腰环环。”《隋书·五行志上》:“周宣帝 与宫人夜中连臂蹋蹀而歌曰:‘自知身命促,把烛夜行游。’帝即位三年而崩。”

  踏竿

  [tà gān]

  踏跷。

  踏石

  [tà shí]

  1.踏脚的石头。安置于浅水难行之处,便于行走。

  踏索

  [tà suǒ]

  走索。杂技的一种,演员在悬空的绳索上来回走动,并表演各种动作。又称踏绳。

  蹅踏

  [chǎ tà]

  1.践踏,踩踏。

  踏车

  [tà chē]

  1.踩踏车船上的轮子,使船行进。《水浒传》第八十回:“先教﹝水手﹞一半去各船上学踏车,着一半学放弩箭。”清 顾炎武《榜人曲》:“儂家住在江洲,两桨如飞自繇。金 兵一到北岸,踏车 金山 三周。”《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自 金 侵 长淮,江 上之民,有所谓踏车夫,则操舟楫而杂战卒。”

  踏踶

  [tà dì]

  亦作“蹋踶”。见“踏蹄”。

  躧踏

  [xǐ tà]

  1.践踏。

  踏水

  [tà shuǐ]

  1.亦作“蹋水”。临水;傍水。唐 韩翃《送监军李判官》诗:“踏水回金勒,看风试锦裘。”唐 无名氏《渔父·和张志和词》之十二:“料理丝纶欲放船,江头明月向人圆,尊有酒,坐无毡,抛下渔竿踏水眠。”唐 韩偓《玩水禽》诗:“向阳眠处莎成毯,蹋水飞时浪作梯。”

  凌踏

  [líng tà]

  侵害摧残。

  踏鞠

  [tà jū]

  亦作“踏踘”。亦作“蹹鞠”。亦作“蹋鞠”。亦作“蹋踘”。古代一种用于习武、健身和娱乐的踢球运动。

  踏蹴

  [tà cù]

  亦作“踏蹙”。亦作“蹋蹴”。亦作“蹋踧”。践踏;踩踏。

  检踏

  [jiǎn tà]

  实地检查。

  踏博

  [tà bó]

  亦作“蹋博”。古时踢球、六博一类的杂戏。

  跙踏

  [jū tà]

  跨步小心貌。

  颯踏

  [sà tà]

  盘旋貌。唐 王维《燕支行》:“麒麟锦带佩吴鉤,颯踏青驪跃紫騮。”

  踏曲

  [tà qǔ]

  犹踏歌。

  踏舞

  [tà wǔ]

  以足踏地为节奏,连臂而歌舞。

  踏籍

  [tà jí]

  见“踏藉”。

  踏蹻

  [tà qiāo]

  犹踏跷。

  踏垫

  [tà diàn]

  放在房室门口,用以除去鞋上尘土的垫子。

  踏戽

  [tà hù]

  踏车戽水。

  踏肩

  [tà jiān]

  挨肩。谓接连。《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福儿 年九岁,善儿 年八岁,踏肩生下来的。”《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 张权 ﹞却又踏肩生下两个儿子。”钱泳《履园丛话·梦幻·自挽诗》引 清 赵同钰 诗:“弦虽两断难回首,丁已双添是踏肩。”

  蹴踏

  [cù tà]

  践踏。

  踏镫

  [tà dèng]

  1.立在马镫上。

  蹉踏

  [cuō tà]

  亦作“蹉蹋”。搓揉;踩踏。

  踏花

  [tà huā]

  1.亦作“蹋花”。踏青,游春。

  踏趿

  [tà tā]

  1.形容不振作,不顺当。

  踏布

  [tà bù]

  亦作“蹋布”。踹布。旧时对棉布整理加工的一道工序。踹匠将漂染过的棉布卷上木滚,放在石板上,上压约千斤重的凹字形大石,一人足踏大石两端,左右往来滚动,以使布质紧密光滑。

  踏灾

  [tà zāi]

  实地察看灾情。

  踏袭

  [tà xí]

  犹蹈袭。

  蹲踏

  [dūn tà]

  见“蹲沓”。

  踏謡

  [tà yáo]

  1.犹踏歌。

  踏橇

  [tà qiāo]

  犹踏跷。

  踏碓

  [tà duì]

  踩踏杵杆一端使杵头起落舂米。

  踏藉

  [tà jiè]

  亦作“踏籍”。践踏;踩踏。

  踏潮

  [tà cháo]

  犹沓潮。谓潮水重迭而至。

  踏蹂

  [tà róu]

  犹碰撞。

  踏踏

  [tā tà]

  1.亦作“蹋蹋”。象声词。马蹄声;脚步声。前蜀 贯休《轻薄篇》之二:“谁家少年,马蹄蹋蹋。”元 关汉卿《哭存孝》第四折:“踏踏的忙那步,呸呸的不住脚。”明 高启《鸡鸣歌》:“马蹄踏踏车轆轆,闕下连趍市中逐。”贺敬之《放声歌唱》:“轰轰的车轮声,踏踏的脚步响。”

  踏拉

  [tà lā]

  亦作“蹋拉”。犹趿拉。

  蹂踏

  [róu tà]

  犹踩踏。

  踏赏

  [tà shǎng]

  亦作“蹋赏”。踏青赏景。

  踏壁

  [tà bì]

  1.亦作“蹋壁”。紧挨着墙壁。

  踏穨

  [tà tuí]

  亦作“蹋穨”。谓履于险地。晋 葛洪《抱朴子·酒诫》:“或登危蹋穨,虽堕坠,而不觉以 吕梁 之渊为牛迹也。”

  踏雷

  [tà léi]

  地雷的一种。踩雷即炸,故称。

  踏踢

  [tà tī]

  犹踩踏。

  踏损

  [tà sǔn]

  犹踏坏。

  踏查

  [tà chá]

  实地查看在她即将结束踏查回到佳木斯市的时候,她又给他发了第十一封信。

  足踏

  [zú tà]

  踏脚。一般安放于床榻之前,供人上下时踏脚之用。

  踏鼓

  [tà gǔ]

  亦作“蹋鼓”。古时歌舞,著革履踏行鼓上,谓之踏鼓。

  踏踧

  [tà cù]

  亦作“蹋踧”。见“踏蹴”。

  腾踏

  [téng tà]

  1.亦作“腾蹋”。提起脚踏或踢。唐 顾况《险竿歌》:“翻身挂影恣腾蹋,反綰头髻盘旋风。”《资治通鉴·唐则天后神功元年》:“丁卯,昭德、俊臣 同弃市……仇家争噉 俊臣 之肉,斯须而尽,抉眼剥面,披腹出心,腾蹋成泥。”特指舞蹈的踢腿踏脚。唐 司空图《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诗之五:“熨帖新巾来与裹,犹看腾踏少年场。”明 陈继儒《珍珠船》卷四:“舞有骨尘舞、胡旋舞,俱於小圆毬子上纵横腾踏,两足不离毬上。”

  蹭踏

  [cèng tà]

  谓挨挤着行走。

  踏语

  [tà yǔ]

  谓两人谈话时相互接话。形容谈兴甚浓。

  踏臂

  [tà bì]

  亦作“蹋臂”。连臂而歌,踏地为节。

  踏面

  [tà miàn]

  利用杠杆的原理,脚踏杵杆的一端,使另一端舂麦成面粉。

  踏蹑

  [tà niè]

  亦作“踏籋”。谓织布时踩踏织机的踏板。

  踏蹄

  [tà tí]

  亦作“蹋蹄”。亦作“蹋踶”。歌舞时以足踏地为节。

  踏缉

  [tà jī]

  察访搜捕。

  踏藕

  [tà ǒu]

  收获藕时,人入水中用脚掌踩去藕周围烂泥并把它挑出,谓之“踏藕”。

  踏爨

  [tà cuàn]

  演戏。

  踏轮

  [tà lún]

  亦作“蹋轮”。踩踏陶钧转轮,制成器皿的坯胎。

  踏节

  [tà jié]

  亦作“蹋节”。以脚踏地打节拍。

  踏跷

  [tà qiāo]

  踩高跷。表演者装扮成戏剧或传说中人物,踩在有踏脚装置的木棍上,边走边表演。

  蹬踏

  [dēng tà]

  1.登;踏上高处。

  瑶踏

  [yáo tà]

  1.瑶阶,用美石砌成的台阶。

  头踏

  [tóu tà]

  1.古代官员出行时,走在前面的仪仗。

  踏槐

  [tà huái]

  见“踏槐花”。

  蹍踏

  [niǎn tà]

  践踏;蹂躏。

  踏坛

  [tà tán]

  亦作“蹋坛”。古代北方民族祭祀的一种仪式。

  踏躂

  [tà tà]

  亦作“蹋躂”。犹趿拉。《黑籍冤魂》第二一回:“头髮结成饼,衣衫剩条筋,鞋皮蹋躂没了跟。”

  杂踏

  [zá tà]

  纷杂繁多貌。

  车踏

  [chē tà]

  人力车上踏脚的地方。

  踏冻

  [tà dòng]

  踏着冰冻。谓冒着严寒。

  蹧踏

  [zāo tà]

  见“蹧蹋”。

  踏脚

  [tà jiǎo]

  1.举足,迈步。

  踏杠

  [tà gàng]

  旧时一种酷刑。

  行踏

  [xíng tà]

  行走,走动。《宣和遗事》前集:“贱妾 平康 泼妓,岂是天子行踏去处?”元 张养浩《雁儿落兼得胜令》曲:“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明 汤显祖《邯郸记·入梦》:“俺这朱门下,穷酸恁的无高下,敢来行踏!”《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金奴 在家清閒不惯,八老 又去招引旧时主顾,一般来走动。那几家隣舍初然只晓得 吴山 行踏,次后见往来不絶,方晓得是个大做的。”

  踏心

  [tà xīn]

  谓内心踏实。

  踏莎

  [tà suō]

  《踏莎行》词牌的省称。

  踏斗

  [tà dǒu]

  足踏斗宿星谱。为道士作法时的步伐。

  踏白

  [tà bái]

  1.见“踏白军”。

  踏圆

  [tà yuán]

  亦作“蹋圆”。踏球。

  踏逐

  [tà zhú]

  1.寻访;觅求。明 高明《琵琶记·伯喈思家》:“[生]你与我出街坊上寻个便当人,待我寄一封书家去则个。[末]男女专当小心踏逐。”《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湖北、京西 置制使 吴拱,言西北来归之人甚众,望权令踏逐寺观安泊,分给官田,贷之牛种,权免租税,从之。”

  踏场

  [tà chǎng]

  按照乐调节拍在戏台上舞蹈。

  踏晓

  [tà xiǎo]

  侵晨,破晓。

  踏红

  [tà hóng]

  犹踏花。

  颓踏

  [tuí tà]

  犹崩塌。

  飒踏

  [sà tà]

  盘旋貌。

  作踏

  [zuò tà]

  践踏;糟蹋。

  踏屣

  [tà xǐ]

  犹行步。

  踏踵

  [tà zhǒng]

  漫步。

  踏入

  [tà rù]

  进入、越过。

  转踏

  [zhuǎn tà]

  宋 时歌舞表演形式的一种。演出分为若干节,每节一诗一词,唱时伴以舞蹈。开演前有“勾队词”,大都用骈体文数句;表演结束后有“放队词”,大都是七绝一首。现存“转踏”曲词有《调笑集句》、郑仅《调笑》等。

  踏伏

  [tà fú]

  1.亦作“蹋伏”。亦作“蹹伏”。搜索敌人的伏兵。《左传·宣公十二年》“前茅虑无”晋 杜预 注:“如今军行,前有斥候蹋伏。”孔颖达 疏:“前有斥候蹋伏者,令人远在军前斥度候望,虑有伏兵,使蹋行之。”蹋,一本作“蹹”。《南齐书·曹虎传》:“虎 令辅国将军 朱公恩 领骑百匹及前行踏伏,值贼游军,因合战破之。”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喜兆》:“淮西 用兵时,刘沔 为小将,军头颇易之,每捉生踏伏,沔 必在数,前后重创,将死数四。”《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六年》:“夏四月,桓天生 復引 魏 兵据 隔城,詔游击将军 下邳 曹虎 督诸军讨之。辅国将军 朱公恩 将兵蹹伏。”

  踏验

  [tà yàn]

  谓实地勘察。

  踏鞒

  [tà qiáo]

  犹踏跷。

  踏船

  [tà chuán]

  亦作“蹋船”。脚踏船。以脚蹬桨为动力,划水前进的船。

  踏飡

  [tà cān]

  见“踏飧”。

  踏犂

  [tà lí]

  一种用脚踩踏的耕田农具。元 王祯《农书》卷十三:“﹝长鑱﹞,古谓之蹠鏵,今谓之踏犂。”《续资治通鉴·宋太宗淳化五年》:“会太子中允 武允成 献踏犂,以人力运之,不用牛,帝亟令秘书丞 陈尧叟 等往 宋州,依其制造成以给民,民甚赖焉。”

  踏察

  [tà chá]

  勘察,探测。《1957散文特写选》序:“你可以认识从 北大荒 的踏察人员到 海南岛 的盐业工人,从 火焰山 上的勘探队到 长江 大桥上的工程师。”石震《踏察纪事》:“农场技术科技佐 任晋武 同志向我描述了他们一九五四年刚建场时的艰苦环境和英勇的劳动,特别是那年春季他带着一个小组在 虎林 全境普遍踏察时的情况。”

  蹄踏

  [tí tà]

  象声词。走路声。

  传踏

  [chuán tà]

  转踏。

  踏鸣

  [tà míng]

  谓应和鸣叫。

  踏蹙

  [tà cù]

  见“踏蹴”。

  踏鞽

  [tà qiáo]

  犹踏跷。元 高安道《哨遍·嗓淡行院》套曲:“踏鞽的险不桩的头破,翻跳的争些儿跌的迸流。”

  踏弩

  [tà nǔ]

  一种用脚踩踏机括而发箭的弓。

  趷踏

  [kē tà]

  象声词。

  踏地

  [tà dì]

  1.亦作“蹋地”。亦作“蹹地”。歌舞时以脚踩踏地面为节拍。

  踏营

  [tà yíng]

  犹偷营。

  踏子

  [tà zǐ]

  亦作“蹋子”。踏床。坐时搁脚的小几。

  踏芳

  [tà fāng]

  犹踏花。

  踏灯

  [tà dēng]

  亦作“蹋灯”。元宵节上灯市看灯。清 诸重光《上元前夕宝幢鉴南过饮》诗:“客为踏灯成不速,门非觅句亦常关。”清 毛奇龄《西湖蹋灯词》序:“乃作《西湖蹋灯词》六十首,传于人间,岂亦京师蹋灯之意乎?”

  踏张

  [tà zhāng]

  亦作“蹋张”。用脚踩踏弩的机括而发箭。

  踏云

  [tà yún]

  亦作“蹋云”。腾云,驾云。

  踏行

  [tà xíng]

  1.亦作“蹋行”。亦作“蹹行”。搜查;察看。《左传·宣公十二年》“前茅虑无”杜预 注“如今军行,前有斥候蹋伏”唐 孔颖达 疏:“前有斥候蹋伏者,令人远在军前斥度候望,虑有伏兵,使蹋行之。”蹋,一本作“蹹”。宋 苏辙《论黄河东流札子》:“欲乞圣慈特选骨鯁臣僚及左右亲信,往 河 北计会,逐处安抚转运、提刑、州县及北外监丞司官,同共踏行,详具图録,开述利害,保明闻奏。”

  踏筵

  [tà yán]

  以脚踏地为节拍,当宴歌舞。宋 苏轼《寄刘孝叔》诗:“公厨十日不生烟,更望红裙踏筵舞。”宋 范成大《李深之西尉同年谈吴兴风物再用古城韵》:“卷箔纳星月,踏筵按《伊》《梁》。”清 朱琦《新铙歌·昭莫多》:“蒲桃满琖酌碧醝,老胡踏筵促使歌。”

  踏坏

  [tà huài]

  做砖坯的泥须经反复踩踏以使黏稠,这一工艺过程称踏坯。

  馺踏

  [sà tà]

  见“馺遝”。

  踏飧

  [tà sūn]

  饱食。

  踏践

  [tà jiàn]

  1.踩踏。唐 裴铏《传奇·崔炜》:“古墓多年无子孙,野人踏践成官道。”《随园诗话》卷六引 清 陈德荣 诗:“忽然风扬沙,师溃互踏践。”李大钊《现代史学的研究及于人生态度的影响》:“这一座高楼,只有生长成熟,踏践实地的健足,才能拾级而升。”

  蕃踏

  [fān tà]

  见“蕃踰”。

  踏雨

  [tà yǔ]

  亦作“蹋雨”。冒雨而行。

  踏月

  [tà yuè]

  指在月下散步。

  踢踏

  [tī ta]

  1.踏。

  [tī tā]

  〈拟〉脚步声。

  [tī tà]

  〈动〉用于“踢踏舞”。主要流行于西方的一种舞蹈,以鞋底击地及各种节奏的脚的动作为其特点,舞时发出清晰的踢踏声。

  踏踘

  [tà jū]

  亦作“蹋踘”。见“踏鞠”。

  踩踏

  [cǎi tà]

  1.亦作“跴踏”。踩;践踏。

  踹踏

  [chuài tà]

  犹踩踏。

  脚踏车

  [jiǎo tà chē]

  自行车。

  大踏步

  [dà tà bù]

  迈着大步(多虚用):~前进。

  踏謡娘

  [tà yáo niáng]

  暂无释义

  鹊踏枝

  [què tà zhī]

  1.词牌名。即《蝶恋花》。见《词谱》卷十三。

  踏浪儿

  [tà làng ér]

  弄潮儿。

  踏竹马

  [tà zhú mǎ]

  一种儿童游戏。把竹竿当马骑着玩。

  踏床板

  [tà chuáng bǎn]

  指床前的踏脚板。

  踏拍子

  [tà pāi zi]

  按照乐曲节奏踩踏地面。

  踏槐花

  [tà huái huā]

  《说郛》卷六九引 唐 李淖《秦中岁时记》:“进士下第,当年七月復献新文,求拔解,故曰:‘槐花黄,举子忙。’”唐 代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往往于隔年秋天就在京城行卷,其时正值槐花盛开,后因称参加科举考试为“踏槐花”。宋 苏轼《和董传留别》:“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亦称“踏槐黄”。《孽海花》第五回:“原来 公坊 那年自以为臭不可当的文章,竟被 霞郎 估着,居然掇了巍科。但屡踏槐黄,时嗟落叶,知道自己不是金马玉堂中人物,还是跌宕文史,啸傲烟霞,还我本来面目的好。”亦省称“踏槐”。《事物异名录·政治·赴试》引 明 彭大翼《山堂肆考》:“谚云:‘槐花黄,举子忙。’故赴举谓之踏槐。”

  踏脚钳

  [tà jiǎo qián]

  古代刑具,以铁铸成,用以束脚,重六斤。犹脚镣之类。

  踏容娘

  [tà róng niáng]

  见“踏謡娘”。

  踏猛子

  [tà měng zǐ]

  扎猛子。游泳时头朝下钻到水里潜泳。

  倒踏门

  [dǎo tà mén]

  即倒插门。

  踏田器

  [tà tián qì]

  用脚踏的翻土农具。

  踏虎车

  [tà hǔ chē]

  亦作“蹋虎车”。亦作“蹋猪车”。亦作“蹋兽车”。指皇帝的猎车。

  踏盐生

  [tà yán shēng]

  足位分娩。

  踏乎的

  [tà hū de]

  放心吧,肯定的。比如:这事你别担心了,踏乎的。

  踏地菘

  [tà dì sōng]

  蔬菜名。即今塌棵菜。

  踏狗尾

  [tà gǒu wěi]

  方言。谓跟在他人后面沾便宜。多用于男女私情。

  踏白军

  [tà bái jūn]

  唐 宋 时骑兵番号。多指前锋部队。宋 岳飞《奏陈州颍昌捷状》:“据踏白军统制 董先、游奕军统制 姚政 等申:统率军马,在 潁昌府 驻札。”《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壬午,金 人攻 蔡州,侍卫马军司统制 赵撙 率诸军御之,京西制置使 吴拱 亦遣踏白军统制 焦元 来援。”亦省称“踏白”。唐 司空图《纪恩门王公宣城遗事》:“公前命 宁国 兵遮截之,生得其踏白数十骑,乃并山引退。”《旧五代史·梁书·朱珍传》:“復以踏白骑士入 陈亳 间,以邀 蔡 人,遂南至 介沟,破 淮西 石璠 之师二万,掳 璠 以献。”《水浒传》第八二回:“是时天子引百官在 宣德楼 上,临轩观看,见前面摆列金鼓旗幡,枪刀斧鉞,各分队伍;中有踏白马军,打起‘顺天’、‘护国’二面红旗。”

  踏龙尾

  [tà lóng wěi]

  亦作“蹋龙尾”。龙尾 是 唐 代朝堂 含元殿 侧的走道,踏龙尾谓行走 龙尾道 上。意谓受到皇帝器重,而居显要之职位。

  踏混木

  [tà hùn mù]

  见“踏滚木”。

  踏雪马

  [tà xuě mǎ]

  四蹄皆白的马。

  跪踏板

  [guì tà bǎn]

  跪在床前面的踏脚板上。为讽刺别人怕老婆的话。

  踏里彩

  [tà lǐ cǎi]

  锦被名。即路里彩。比喻美满的夫妻生活。

  踏歌词

  [tà gē cí]

  唐 代乐曲名。相传为 唐 张说 所制。又称《缭踏歌》。

  踏脚凳

  [tà jiǎo dèng]

  1.一种便于上下车、床用的小凳。

  踏毬戏

  [tà qiú xì]

  亦作“蹋毬戏”。古代杂技戏名。表演者踩蹬彩画大木球,使之来回走动,与今杂技节目“踩大球”相似。

  踏谣娘

  [tà yáo niáng]

  南北朝 及 唐 代散乐。

  踏桨船

  [tà jiǎng chuán]

  一种用脚踏动船桨的小船。

  踏脚板

  [tà jiǎo bǎn]

  1.地板。

  踏高蹻

  [tà gāo qiāo]

  见“踏高橇”。

  八踏鞵

  [bā tà xié]

  见“八搭麻鞋”。

  踏脚石

  [tà jiǎo shí]

  安置在浅水或高低两处中间,便于行走或上下的石头。比喻借以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

  踏百草

  [tà bǎi cǎo]

  亦作“蹋百草”。旧时一种禳灾习俗。传说踩踏百草露水,可以祛毒去热。

  踏影蛊

  [tà yǐng gǔ]

  相传为一种踏人之影而害人的动物。

  千人踏

  [qiān rén tà]

  指被行路人踏死的蚯蚓。

  踏高橇

  [tà gāo qiāo]

  亦作“踏高蹻”。踩高跷。明 徐渭《为杭人题画》诗之二:“一处飞槌一踏橇,锣声鼓韵走儿曹。”自注:“右打流星槌及踏高橇者。”清 顾禄《清嘉录·新年》:“置丈许木於足下,可以超乘,谓之踏高蹻。”参见“踏蹺”。

  踏猪车

  [tà zhū chē]

  亦作“蹋猪车”。见“踏虎车”。

  踏步床

  [tà bù chuáng]

  一种床前有踏脚板的旧式床。

  鹊不踏

  [què bù tà]

  木名。楤木的别称。

  踏兽车

  [tà shòu chē]

  亦作“蹋兽车”。见“踏虎车”。

  踏石球

  [tà shí qiú]

  亦作“蹋石球”。旧时的一种足球游戏。球为石制或铁制。游戏竞技时用两枚球置于足下,以足踩踏一球,使撞击另一球。如此轮番踩踏、撞击,以较胜负。

  踏沉船

  [tà chén chuán]

  比喻乘人危急之时加以陷害。

  踏滚木

  [tà gǔn mù]

  亦称“踏混木”。古代百戏杂技之一。表演者踩踏圆木,使其滚动,并在上面表演各种动作。

  踏科儿

  [tà kē ér]

  插科打诨。

  踏塘车

  [tà táng chē]

  用多辆水车将大河之水戽入支河,以便灌溉。清 钱泳《履园丛话·臆论·水利》:“吾乡高田多,低田少,每遇旱年,枝河乾涸,则苗立槁。一乡之人言之保长,将水车数十百具,移至大河有水处,车进枝河,以灌苗田,谓之踏塘车。”清 方薰《踏塘车》诗:“去年踏塘车,田中赤裂飞黄沙。今年踏塘车,田中滉瀁多鱼虾。”

  踏踏歌

  [tā tà gē]

  传说为八仙之一的 蓝采和 行乞于市所唱的歌。南唐 沉汾《续仙传·踏踏歌》:“﹝ 蓝彩和 ﹞丐于市,歌曰《踏踏歌》。”元 无名氏《蓝采和》第二折:“师父教我唱的是青天歌,舞的是《踏踏歌》。”

  踏球戏

  [tà qiú xì]

  同“踏毬戏”。亦作“蹋毬戏”。古代杂技戏名。表演者踩蹬彩画大木球,使之来回走动,与今杂技节目“踩大球”相似。

  踏莎行

  [tà suō xíng]

  1.词牌名。又名《柳长春》、《喜朝天》、《踏雪行》等。双调五十八字,仄韵。又添字名《转调踏莎行》,双调六十四字或六十六字,六句四仄韵。参阅《词谱》卷十三。

  踏摇娘

  [tà yáo niáng]

  1.见“踏謡娘”。

  火踏子

  [huǒ tà zǐ]

  盛火取暖的脚炉。

  踏菜园

  [tà cài yuán]

  长期素食,生活清苦。

  踏槐黄

  [tà huái huáng]

  见“踏槐花”。

  脚踏实地

  [jiǎo tà shí dì]

  形容做事踏实认真。

  踏故习常

  [tà gù xí cháng]

  指因袭守旧,安于现状。

  踏雪无痕

  [tà xuě wú hén]

  踏雪无痕表示来去无影无踪,无迹可寻,过去也用以形容轻功之高,另一说也是一种轻功的名字,无从考证。

  铁鞋踏破

  [tiě xié tà pò]

  比喻长途跋涉,到处寻求。

  踏踏玛儿

  [tā tà mǎ ér]

  方言。一种保暖性很强的皮靴。

  踏罡步斗

  [tà gāng bù dòu]

  道教法师祈天或作法的步伐。表示脚踏在天宫罡星斗宿之上。

  拾翠踏青

  [shí cuì tà qīng]

  指春游。

  自相践踏

  [zì xiāng jiàn tà]

  自己人互相踩。

  步斗踏罡

  [bù dǒu tà gāng]

  道士礼拜星宿、召遣神灵的一种动作。其步行转折,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上,故称。罡,北斗七星之柄。斗,北斗星。

  一踏脚儿

  [yī tà jué ér]

  犹言一动脚。梁斌《红旗谱》十七:“老奶奶叹声说:咳!回来,他才不回来哩!这一踏脚儿,‘老头子’出去快二十年了。”

  四蹄踏雪

  [sì tí tà xuě]

  “四蹄踏雪”原是用来形容马的。

  原地踏步

  [yuán dì tà bù]

  指不离开一个地方的情况下,两只脚不断交互上抬的情况。现多用来比喻在学习或工作上没有显著成绩,没进步,也没后退。保持身体直立,眼睛平视前方。

  踏破狂澜

  [tà pò kuáng lán]

  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

  飞鸿踏雪

  [fēi hóng tà xuě]

  鸿:大雁。大雁踩过的雪地。比喻往事所遗留下来的痕迹。同“雪泥鸿爪”、“飞鸿印雪”、“飞鸿雪爪”。

  足踏实地

  [zú tà shí dì]

  犹言脚踏实地。

  步罡踏斗

  [bù gāng tà dǒu]

  道士礼拜星宿、召遣神灵的一种动作。其步行转折,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上,故称。罡,北斗七星之柄。斗,北斗星。

  踏破红尘

  [tà pò hóng chén]

  励志改变旧的人和事物关系,有长久的决心和耐力。

  飞黄腾踏

  [fēi huáng téng tà]

  形容马的飞驰。后多比喻官职地位升得很快。

  柱天踏地

  [zhù tiān tà dì]

  指顶天立地的事物。

  践规踏矩

  [jiàn guī tà jǔ]

  犹循规蹈矩。

  踏破铁鞋

  [tà pò tiě xié]

  比喻为找某种东西历尽困难,花费极大的力气。

  踏雪寻梅

  [tà xuě xún méi]

  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或曰:‘相国(指 郑綮)近有新诗否?’对曰:‘诗思在 灞桥 风雪中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盖言平生苦心也。”明 程羽文《诗本事·诗思》:“孟浩然 诗思在 灞桥 风雪中驴子背上。”后因以“踏雪寻梅”形容文人雅士赏爱风景苦心作诗的情致。

  脚踏硬地

  [jiǎo tà yìng dì]

  指实打实,十分稳靠。

  雅的一踏

  [yǎ de yī tà]

  是一句方言。指程度,形容一个人很文雅,程度比较深,多为贬义,目前广泛在网络流传,成为2011年既“神马浮云”后的又一个新型的非主流的词语。

  羊踏菜园

  [yáng tà cài yuán]

  三国 魏 邯郸淳《笑林》:“有人常食蔬茹,忽食羊肉,夢五藏神曰:‘羊踏破菜園!’”后以喻惯吃蔬菜的人偶食荤腥美食。清 韩廷锡《山中答孟韩妹书》:“二哥在山中,已是長素,忽寄若干肉至,得無羊踏菜園乎?然不欲虚妹一片至情,爲妹一飽食,然後復素。”

  踏步不前

  [tà bù bù qián]

  在原地踏步,没有前进。

  踏芦渡江

  [tà lú dù jiāng]

  《坚瓠广集·离地草》引 唐 冯贽《记事珠》:“兎牀国 有离地草,人以藉足,不步而行。

  圣像践踏

  [shèng xiàng jiàn tà]

  形容试探人心的方法讲。

  踏罡礼斗

  [tà gāng lǐ dòu]

  亦作“踏罡步斗”。《西湖二集·天台匠误招乐趣》:“终日焚香击磐,踏罡礼斗,没有滋味。”

  擒生踏伏

  [qín shēng tà fú]

  生擒敌人,搜查伏兵。

  踢里踏拉

  [tī lǐ tà lā]

  象声词。

  踏罡布斗

  [tà gāng bù dòu]

  见“踏罡步斗”。

  机器脚踏车

  [jī qì jiǎo tà chē]

  方言。摩托车的旧称。

  脚踏两条船

  [jiǎo tà liǎng tiáo chuán]

  比喻对事物的认识不清而拿不定主意,或为了投机取巧而跟不同的两个方面都保持关系。

  脚踏两只船

  [jiǎo tà liǎng zhī chuán]

  也说脚踩两只船。比喻对事物认识不清而犹豫不决。也比喻企图投机取巧而两方面都联系着。

  生脚踏生地

  [shēng jiǎo tà shēng dì]

  谓初到某处,人生地不熟。

  脚踏着脑杓子

  [jiǎo tà zhe nǎo sháo zǐ]

  见“脚打着脑杓子”。

  踏破铁鞋无觅处

  [tà pò tiě xié wú mì chù]

  觅:找。

  踏花归去马蹄香

  [tà huā guī qù mǎ tí xiāng]

  马从花草上跑过去,但是马蹄上却留下了花香。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tà pò tiě xié wú mì chù,dé lái quán bù fèi gōng fu]

  比喻急需的东西费了很大的力气找不到,却在无意中得到了。

  踏破草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tà pò cǎo xié wú mì chù,de lái quán bù fèi gōng fū]

  见“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tà pò tiě xié wú mì chù,dé lái quán bù fèi gōng fū]

  比喻急需的东西费了很大的力气找不到,却在无意中得到了。

  踏破铁鞋无觅处,算来全不费工夫

  [tà pò tiě xié wú mì chù,suàn lái quán bù fèi gōng fū]

  见“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踏 tà】

  踏实

  [tā shi]

  1.(工作或学习的态度)切实;不浮躁。

  踏踏

  [tā tà]

  1.亦作“蹋蹋”。象声词。马蹄声;脚步声。前蜀 贯休《轻薄篇》之二:“谁家少年,马蹄蹋蹋。”元 关汉卿《哭存孝》第四折:“踏踏的忙那步,呸呸的不住脚。”明 高启《鸡鸣歌》:“马蹄踏踏车轆轆,闕下连趍市中逐。”贺敬之...

  踏踏歌

  [tā tà gē]

  传说为八仙之一的 蓝采和 行乞于市所唱的歌。南唐 沉汾《续仙传·踏踏歌》:“﹝ 蓝彩和 ﹞丐于市,歌曰《踏踏歌》。”元 无名氏《蓝采和》第二折:“师父教我唱的是青天歌,舞的是《踏踏歌》。”

  踏踏玛儿

  [tā tà mǎ ér]

  方言。一种保暖性很强的皮靴。

  踏踏实实

  [tā tā shi shí]

  非常实际,一点也不浮躁。指不做出某种炫耀的显示的行为;或没有空虚的没有必要的显示,特别是旨在引起人们的注意、羡慕或妒忌大多数城市新闻编辑们干活不声不响,踏踏实实。

  死心踏地

  [sǐ xīn tā dì]

  是“死心塌地”的错误写法,形容打定了主意,决不改变。

相关文章

牺组词_牺字组词_牺的组词怎么组意思及拼音
迁组词_迁字组词_迁的组词怎么组意思及拼音
沾组词_沾字组词_沾的组词怎么组意思及拼音
抢组词_抢字组词_抢的组词怎么组意思及拼音
铅组词_铅字组词_铅的组词怎么组意思及拼音
标组词_标字组词_标的组词怎么组意思及拼音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