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挥毫,妙笔自会生花

2021-12-27 114 0 举报/投诉

这是一个视觉高度满足的时代,信息、影像多到足以在你的脑袋里打群架。可是,有些东西入眼,有些东西却必须走心。正如大面留白的国画山水反而让人浮想联翩,惜字如金的古代诗文却真正字字珠玑,这些在笔尖上流动的艺术,也流淌在人们的内心世界。而简简单单的一支笔,一块墨,就是通往这一树一花一世界的大门。

如果把我国古代书画和诗文按照地区分布画一张图的话,你会惊讶的发现,在这张地图上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它不是风光秀丽的名山大川,不是盛产文人墨客的悠久古都,但却有着“占据半部书画史”的美名。它,就是湖州。

如同老话所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湖州,就是特产湖笔的地方。自打宋元时期湖笔成为中国毛笔的代表之后,湖洲善琏这个小镇,就开始了与中国书画同呼吸共成长的漫长岁月。

笔尖上的小镇

追寻善琏古镇制笔的历史,可以上溯至两千年前。“湖州出笔,工遍海内,制笔者皆湖州人,其地名善琏村。”从撰写于明代的《湖州府志》中,我们可以对当地制笔业的盛名略窥一二。

湖笔亦称湖颖,与徽墨、宣纸、端砚并称为“文房四宝”,被誉为“笔中之冠”。其选料讲究,工艺精细,品种繁多。品质优良,有“三义四德”之说(三义:精、纯、美,四德:尖、齐、圆、健),也因此获得了了“毛颖之技甲天下”的美名。

在善琏,有众多湖笔厂,而当地人也多从业于湖笔制作中,这座小小的古镇,在两千年的漫漫时光里培育出了无数能工巧匠,更制造出了无数技术工艺和书写效果皆为最高的“妙笔”。

岁月拂不去的匠人精神

湖笔作为一种纯手工制作的书画工具,制作工序繁多,工艺复杂。自古流传下来至今,制作流程竟依然没有半分简化,择料、水盆、结头、装套、蒲墩、镶嵌、择笔、刻字……十余道工序,环环相扣,从事这样的工作,不仅需要制作人手艺纯熟,更要有一颗沉得下去的心。

比如“择笔”这一关键环节,需要靠匠人凭眼力剔除杂毛,精挑细选,最终保留完整的锋颖,下笔时才会有行云流水般的体验。这样考验耐心和技艺的制作过程,除了留下“千万毛中选一毫”之名,也使得制笔厂对匠人们的要求极为严格。这里的湖笔厂一直坚持着“师傅带徒弟”的传统,一个匠人从学徒到独立制笔,至少要七年时间。

仿佛是一个工业世界里的世外桃源,善琏的匠人们心无旁骛,从少年时代起便学习制笔,把毕生时间交给制笔,又把技艺和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他们或许连“工匠精神”是什么都不知道,但他们干净纯粹的匠心,早已随着每一支让人下笔如有神的湖笔,传递到了每个爱书画的人心中。

湖笔制作工艺

湖笔由手工制作,工艺十分复杂。一支湖笔从原料进口到出厂,一般需要经过择料、水盆、结头、装套、蒲墩、镶嵌、择笔、刻字等十二道大工序,从中又可细分为一百二十多道小工序。在众多工序中,以择料、水盆、择笔等工序要求最为讲究。

「择料」以羊毫为例,传统上只择取杭嘉湖一带所产的优质山羊毛,因为这一带山羊在冬季吃含高蛋白的科桑叶或水花生,有的还以圈养为主,锋嫩质净。笔工们将这些优质笔毛料,按质量等级分类,分出“细光锋”、“粗光锋”、“黄尖锋”、“白尖锋”“黄盖锋”等四十多个品种。每一个品种之下,还有再分出若干小类,其精细程度,丝毫不亚于绣花。

湖笔的笔杆主要取自浙西天目山北麓灵峰山下的鸡毛竹。这种竹子节稀杆直,竹内空隙较小,是制作笔杆的理想原料。

「水盆」水盆是湖笔制作中最复杂最关键的一道工序。在宽大的水盆车间,整齐地放着一排排木盆,笔工们一手拿着角梳,一手攥着脱脂过的毛料在水盆中反复梳洗、逐根挑选,按色泽、锋颖、软硬等不同级别进行一根根分类、组合,做成刀片状的刀头毛,然后再放在水里缕析毫分,把断头的、无锋的、曲而不直的、扁而不圆的毛剔除,整个过程非常精细。

「择笔」择笔也是分拣毫毛的一道工序,让制成的半成品笔头在干燥状态下散开,一手握住笔杆,一手拿着修理工具,迎着光线把没有锋颖的笔毛拣去。

水盆和择笔两道工序对于坐姿也有特殊的要求,因为毛毫的锋颖只有在自然光线下才能达到清晰的最佳可视效果,因此宜侧身而坐,身朝南而面稍偏东,处于自然光线的照射下。

毫虽轻,功甚重。笔是人们表达的载体,或许不起眼,但它助你笔下的流水灵动,青山壮阔。正是因为这浓淡相宜、流畅自如的笔触,才有那些高清摄影图片所不能及的纸上美景,才有那些千言万语也敌不上的字字珠玑。

而一支承载了岁月和匠心的妙笔,在你甩开手腕挥毫而下的瞬间,就已开出一朵至臻至纯的花。

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cp的相册及摄影师潘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毛笔字只有书法家才能写,不是书法家就没有资格写?
书法已被中医认定为养生之首,不同书体具有不同的养生功效
河北工会系统开展“送万福 进万家”书法公益活动
江南百景图中,上海书法家们开笔贺岁
“送万福、进万家”书法公益活动走进中国载人航天
永春县举行“百名书法家千福送万家”文艺志愿服务活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