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卣先生谈《鸡毛信》

2021-12-27 90 0 举报/投诉

“鸡毛信”是我的第二部创作。脚本是文化部艺术局大众图画出版社给的,故事非常好。海娃这个人物的生活环境我虽然没有体验过,可是日本鬼子在华北侵占了八年,我的生活大部分都是在沦陷区过的,对于日本人的印象却很深刻。因为我不熟悉海娃的生活环境,就只好从牧羊的孩子中去挑一个模特儿,还得研究研究海娃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在脚本里,海娃是儿童团团长,十四岁,放羊出身,参加过敌后斗争,经过了长期的革命锻炼,相当机智、聪明和忠厚。当时,我住在天津市郊区,附近羊群很多,有二三十只一群的,也有四五十只一群的,我所找到的便是二十几只一群的。这个放羊的孩子和羊群很有感情,他叫哪一只羊过来,哪一只羊就过来舔他。自然我所找到的这位模特儿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因为他只是忠厚、老实,却不够灵活、机智。因此,给我的作品也带来了一些缺点:画面上的海娃,灵活、机智都表现得不够。然而,有了一个模特儿那就比闭门造车或抄袭画报、抄袭照片要强得多,多多少少会给你一些启发。在这里,我们还得注意:挑选的模特儿一定要合乎画面的需要,才能使人物形象尽量突出,具有典型性。

找到了这位小孩,我就叫他经常到我家去,画了很多素描,着重于面部表情和轮廓。由于有了这末一个活的人,前后形象统一的问题就解决了。有了一个模特儿,要画各种动作和表情就有了根据。但画完素描之后还得加工,因为这个人物的形象不一定就完全适合于这些画面。表情是很难画的,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主要部分就肯定了,更不至于流于概念化了。

当然,这里还有创作的锻炼过程,这也是必不可少的过程。画完了海娃的形象,我又画了一些速写,从各个角度去观察他广泛,各方面的动作,作为将来构图之用,因为在连环画的画面里就包含主要人物各式各样的动作和表情。关于表情问题,单靠模特儿往往是不能解决的。他只能解决形象问题,而不能解决一切问题。谈到表情,就需要你自己根据人物的具体环境和他的出身等去加工。因为模特儿到底不是真的海娃,他有他自己的出身和环境。如果你按照他的生活来拍照,自然是不行的。他只能助你一臂之力,只能给你一定的启发,推动你向前走,但主要还是靠你自己根据那些素描、速写的素材去加工。

主要人物的模特儿找到了,其余的如日本人、黑狗之类,不能全部找到模特儿,就只好借助于自己过去的记忆和印象了。此外,我还参考了一些日本人的军装、制服、杂志和照片。至于羊群,因为我曾经画过这样的速写,仔细地观察过它们的动作、性情和特征,研究过它们怎样跑,彼此怎样接触,这些东西在构图时正好用上。

附外文版与1977版末幅首幅不同的4幅图

相关文章

毛笔字只有书法家才能写,不是书法家就没有资格写?
书法已被中医认定为养生之首,不同书体具有不同的养生功效
河北工会系统开展“送万福 进万家”书法公益活动
江南百景图中,上海书法家们开笔贺岁
“送万福、进万家”书法公益活动走进中国载人航天
永春县举行“百名书法家千福送万家”文艺志愿服务活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