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弓:请看《雁塔圣教序记》中的这个字势!

2021-12-27 91 0 举报/投诉

雁塔圣教序记

我们阅读汉语,只需认字形,欣赏书法既要认字形,更要看字势。什么是字势呢?就是字的形态,具有美感的形态。唐代褚遂良《雁塔圣教序记》有个“而”字,在二十一个“而”字中出类拔萃,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第一眼看整体形象,扁形横势(图1)。吸引眼球的是两个弧笔居右,左下四个“点”构形三角,第二横插入三角之中(图2)。“而”本来是个独体字,上下结构关系,现在成为半包围关系,右上包左下。这个字势与原字形形成反差与对比。视线焦点在二者之间来回迁移,就可以感觉到字势与原字形之间的“张力”,奇妙的“张力”。

第二眼看局部,首先是两个弧笔。第一横收笔一顿,是褚遂良的常有笔法,但在这里不一样,成为拐弯的折,与下面拐弯的横折隔空相连。如果没有这一顿,字势就完全走样了(图5)。

第三眼看局部,再就是四个“点”的三角。四“点”分两组,中间两点(一撇一竖)上下相接,旁边两竖左右相望。(图3)这是黑与白的交响,方、圆、三角的媾和。

第四眼看细节(图4)。撇的起笔与上横的交接,形成拐弯的弧线,与右下的横折遥相呼应。撇的起笔与下横的交接,形成小三角,与横竖起笔交接的小三角遥相对角。请细看,横画起笔的切锋,一笔下去切出了两个关联的三角,奇妙!每一笔都耐看,平凡含新奇。这是真正的一画不可移,每一笔都为字势整体作贡献,各作各的贡献。

第五眼看书写过程。用一支笔锋去散步,移步换景。一点不夸张,步步出奇制胜。第二笔的那一撇,迅猛峻峭,居于中宫,埋下伏笔,关键在于下面的笔势怎样接应。接笔竖尖是顺接,接笔横切是顺接,横画平稳右上行,拐弯圆转是变调,接笔竖点圆是顺接,最后竖钩是曲终奏雅,呼应中宫的峻峭。

曲终何以能奏雅?再看字势整体形象。宽博、从容、秀逸、文静,但就是这最后一竖钩,唤醒了中宫的坚毅与峻拔,与左尖竖构成了三角,精神抖擞,字势整体“境界全出”。图4去掉了这竖钩的钩,坚挺的钩,就变成另一种精神状态,与原字势比较一目了然。这就是字势的精气神。再把这个字势与其他的“而”字(图7)一一比较,个性更凸显,魅力更鲜活。

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说过,“一字已见(现)其心”。一个字势就是一个小宇宙。我们在汉字字势的这个小宇宙里翱翔,享受书法美的愉悦,明亮赞赏美的眼睛。

相关文章

毛笔字只有书法家才能写,不是书法家就没有资格写?
书法已被中医认定为养生之首,不同书体具有不同的养生功效
河北工会系统开展“送万福 进万家”书法公益活动
江南百景图中,上海书法家们开笔贺岁
“送万福、进万家”书法公益活动走进中国载人航天
永春县举行“百名书法家千福送万家”文艺志愿服务活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