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弓:请享用《雁塔圣教序》中的这些“点”

2021-12-27 67 0 举报/投诉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点是汉字的笔画,如三点水、宝盖头中的点。我们讲书法常常称笔画为点画、点线,可能是重视形态效果。毛笔书写的笔势是个过程,“画”一直在路上,“点”是驿站;“画”更能表现笔势的变化,所以干脆通称“线条”,不提“点”。

唐代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笔势纤细而灵动,有人誉为“孤蚕吐丝”。画如丝,点更细微,不过千万不可小视这细微的点。“凡”字的一点,那么细小,轻松的一点,点在哪个位置,生机勃勃。“年”字中间的紧挨着竖画,与下横收笔一顿的点相呼应,颇有奇趣。“其”字下面的两点是行书的笔势,迅猛绞挫,左右照应,最巧妙的是,与其他每一个点画都一一呼应,顾盼生情。

还有一些“变态”的点。“凝”字左中右结构,变成了上下结构。“净”字左右结构,变成了对角结构。“孤”字左右结构,变成了独体结构。“灭(滅)”字与“凝”字类似,不过左上点更有趣,嵌在横竖交口处,还不安分,想顺着出锋的笔势往下跑。“正”字更诡异,草书笔法,竖折横断,中间两点变成三点,半包围变成上中下结构,请看那精巧的一回钩,通盘皆活。

一点的关键在位置,多点的枢纽在息息相关。“霑”字是雨珠连成线,优美的弧线。“焰”字十个点,最出彩的是反捺的一长点,曲终奏雅。“凭(慿)”字的七个点连成直角的折线,这是有意安排,但怎么看,似不觉得刻板,倒颇有新奇。“沿”字的撇、挑与与点交织,最诡异的是三点水的第一点,高高在上,初看不自然,好像是结构的败笔,细细品味,奇趣无穷。

褚遂良是用点的奇才。楷书规矩多,没有行书、草书自由。明代祝允明的草书善用点,时出奇招,不过多为形态之构成,而褚遂良的楷书用点,多在性灵,堪称诗眼。请看,“所”字那孤独的一小点,上看下看左看右看,怎么看都觉得诗意盎然: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灵光在上头。

相关文章

毛笔字只有书法家才能写,不是书法家就没有资格写?
书法已被中医认定为养生之首,不同书体具有不同的养生功效
河北工会系统开展“送万福 进万家”书法公益活动
江南百景图中,上海书法家们开笔贺岁
“送万福、进万家”书法公益活动走进中国载人航天
永春县举行“百名书法家千福送万家”文艺志愿服务活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