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曾上门请教吴昌硕

2021-12-27 56 0 举报/投诉

  访谈人物:马其宽(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访谈主持:刘海勇(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系副主任、硕士生导师)

  刘海勇:请您聊聊当时您在美院学习时的情况。

  马其宽:我是1960年入浙江美院国画系学习的。当时院长是潘天寿先生,国画系主任是吴茀之先生,系书记是刘苇先生。我们班级近廿人,没有分科学习2年,三年级开始分科(即1962年9月)。但是国画系从1961年正式分科,新生比我们早分科一年。当时花鸟教师有4位: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陆抑非先生。潘先生教书法(后由陆维钊先生教)及画论、诸先生教篆刻及写意、吴先生教写意。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3位老先生,他们都是从吴昌硕这路走下来的。我入学时,陆抑非老先生刚好调入美院,从我们这届开始,都是他教基础课。陆抑非是海派画家,主要画工笔、兼工带写、没骨、小写意,功力很深,像他这么全面的先生在全国也很少。当时他和江寒汀、张大壮、唐云一起被称为“海上花鸟四大家”。这4位先生都能画没骨、写意、兼工带写,而且都画得很好,各有面目。陆抑非先生上世纪60年代到浙江之后,画风有了变化,变得更放更写意了。我们学习的时侯正好碰到的是老先生的晚年,炉火纯青,非常成熟。中国美院的国画教育体系也是最全面完整的,当时是5年制的。虽然我们现在画意笔,但那时工笔都是学过的,画画主要是院体画和文人画两类。我们不光要学花鸟画,还要学古文、书法、篆刻等其它很多课程。书法课四年都有,一年级是潘天寿先生教,二年级是陆维钊先生教,这些东西都是文人画里包含的。学校以前没有临摹室,有时候拿些作品挂在班上柜子里。因为学生少,所以和老先生都很熟悉,常到老师家问候请教,学到许多东西。上课的时侯先生也会示范,示范的时侯看老师如何拿笔、行笔、调色、调墨、调水。过去老先生示范的作品都画得很完整仔细,会落款,有时送给你,或者送给系里当范本。学意笔画,没有师傅带是很难入门或者入门很慢或者入了门没有走正路子。此谓“奶水”喝错了。有句话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跑进哪里,就容易受哪类的影响。老先生教得用心,我们也非常尊敬他们。读书时要立定主意走哪条路,我和张立辰四年级开始专攻大写意。同样是大写意,还有不同的路数,确定自己要走哪条路,努力的方向会更加明确。

  刘海勇:美院的老前辈们在专业上都是传承有序的,能否谈谈这一传承脉络?

  马其宽:吴昌硕是浙江人,他后来到上海发展,弟子很多,在全国各地都非常有影响力。陈师曾国学基础好,各方面修养都很好,他书法篆刻都不错,画得传统,人、山、花都好,又有诗情画意。他的花鸟主要是吸收了扬州画派的东西,笔触较小,后来拜吴昌硕为师,画风就变了,往吴昌硕那个画风靠,但因为他学吴昌硕还没有学太久,吴昌硕的面貌还不强烈,还是能保持原先自己的面貌。他对齐白石的影响很大。齐白石没有和吴昌硕交往过,他也学吴昌硕,叫衰年变法,学了很多,但又保留着自己原先的东西,后来成为了大画家。吴昌硕的弟子王一亭,同时也是任伯年的弟子,画任伯年这路非常到位,后来受了吴昌硕影响画大写意,但在用笔和造形上还是有自己的面目的。上海有王个簃,浙江有诸乐三,他们都是吴昌硕的入室弟子。王个簃先生想变的意识很强烈。诸乐三先生手头功夫非常到位,他学吴昌硕非常像,因为一直搞教学,所以比较规范严谨。

  潘天寿和吴茀之两位先生是上门请教吴昌硕的。潘天寿先生以前学吴昌硕也学得很像,尤其是构图方面,后来学八大、石涛之后,就变成另外一种风格了,尽量与吴昌硕拉开距离,最后变得比较彻底。吴茀之先生20多岁去请教吴昌硕的时侯,吴昌硕已经80多岁了,吴昌硕过世后海派领袖人物就是王一亭了,所以吴茀之先生也请教过王一亭,从他画里看出来受了王一亭的很多影响。传承都是有一条线的,是可以随着脉络追溯的。我们应该去了解这些传承脉络上的人物,了解他们的师承、流派、变法,这对我们今后的学画之路是个启发。没有根基的东西是靠不住的,像浮萍这样表面生长得非常旺盛,风一吹就散了。我系老一辈教授,基本上是沿袭宋元文人画,特别是明清大写意,孕育大写意的风格,影响深远。

  (文章来源:美术报)

相关文章

毛笔字只有书法家才能写,不是书法家就没有资格写?
书法已被中医认定为养生之首,不同书体具有不同的养生功效
河北工会系统开展“送万福 进万家”书法公益活动
江南百景图中,上海书法家们开笔贺岁
“送万福、进万家”书法公益活动走进中国载人航天
永春县举行“百名书法家千福送万家”文艺志愿服务活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