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失海外的敦煌瑰宝–敦煌写经

2021-12-27 101 0 举报/投诉

一名号一莲花一佛像

佛说贤劫千佛名经残卷一名号一莲花一佛像,水墨纸本,规格:31.7 x 64厘米,此卷为英国人斯坦因于1907年从中国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收集,大英博物馆藏

一名号一莲花一佛像,虔诚恭敬一心供养,历时一千多年,虽已残缺不全,但色彩依旧亮丽鲜艳,此是五代时期写卷。

金刚三昧经

《金刚三昧经第一》卷轴,水墨纸本,尺寸:25.7 x 735厘米,大英图书馆收藏

《金刚三昧经》,是佛在四十九年说法中对于三十年宣讲“般若”智慧的一个概述。佛陀在世间最黄金的生命里,用了大量的精力宣讲“般若”智慧,可谓是用心良苦。也可见在佛法中智慧是到彼岸的唯一钥匙。而金刚三昧经中所涉及的佛的“根本智”,是层次较深的,是与菩萨和大阿罗汉所讲。可以说是所有般若类经典的总纲。空性,无相,不可得,不可说,不思议,是所有般若类经典的核心也是佛智慧的核心。所以经中最后说,受持此经,其它一切经典都用不着看了。意思是若能悟到佛的智慧,一切法平等,一切法无我无别的境界。一切就回到了空寂的状态。

佛说盂兰盆经

五代翟奉达写卷《佛说盂兰盆经》卷轴,法国国家图书馆收藏

佛说盂兰盆经。全一卷。西晋竺法护译。又称盂兰经。属方等部经典。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内容记述佛陀之大弟子目连,因不忍其母堕饿鬼道受倒悬之苦,乃问法于佛,佛示之于七月十五日众僧自恣日,用百味饭食五果等供养十方佛僧,即可令其母脱离苦难。

法华经普门品

五色装饰经《法华经普门品》,高23.5cm,长290.5cm,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藏。

这是一部装饰经,在起首处有赋彩浓艳的大和绘,接着在白、打昙、紫、缥、薄茶等五种颜色的色纸上书写经文。起首处的大和绘描写朝日缓缓升上山际,映照着连绵的重山、树林以及清凉的莲池,夜空将明的景色。大和绘之中可见苇手书的做法,即将文字本身视为一种装饰图案,巧妙地镶嵌在画面的不同位置。这一幅大和绘所用的文字乃是取自经文最后的偈颂“无垢清静光”、“惠日破诸暗”、“普明照世间”等三句。

般若心经

唐代敦煌绳装册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螺纹水墨纸本。公元920年,规格:12 x 7.5厘米,大英图书馆收藏。

金刚般若集验记

中国唐代孟献忠书《金刚般若集验记》折本,24.3*14.2厘米,平安时代 承历3年(1079)高山寺(京都)传来,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收藏。

《金刚般若集验记》(3卷)是唐代孟献忠于开元6年(718)所撰的《金刚般若经》的灵验记,共由6篇70章组成,上卷为救护及延寿,中卷为消罪及神力,下卷为功德及诚应,是体现初唐时期《金刚般若经》信仰的珍贵史料。此作在日本自古就广为流传,在《日本灵异记》中将其与《冥报记》相提并论,在《今昔物语》等文献中也记载有来源于本书的传说,对日本的“说话文学”(即传说性质文学)具有深远影响。

敦煌写经

书法艺术

敦煌写经书法是中华书法艺术之宝库,写经书法具有浓厚的特色,以至于为人称为“经生体”。在师承渊源上我们却发现,经生们仍以社会流行的书法范本作为自己的楷范。敦煌写经绝大部分用笔抄写,为古代民间书法大成。卷子的抄写者大多是被人雇用的写经生或一般庶民。他们常年抄写,熟能生巧,久书成艺。有的书写雄强勇猛、大刀阔斧;有的书写娴熟娟秀,温文尔雅。书体行、草、隶、篆皆备,丰富多彩,表现自然质朴,机动灵活。其功力法度,审美情趣,都令人仰望赞叹。

当然, 敦煌写经卷子中并不见得件件都是精品,相反,有些倒是十分的粗糙,有些楷书的基本功也是十分欠缺。民间的佛信徒拿不出钱雇人抄经,有可能自己动手抄写,这种没有经过训练的抄经显得有些粗疏也在所难免,而经过重重把关的政府抄经当然不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从敦煌写经书法艺术中,我们体会到佛教通过写经积累功德的目的,体会到佛教对于艺术的约定,离开了这些文化的考察谈写经书法的优劣,评判其艺术水平的高低,是没有意义的。

相关文章

毛笔字只有书法家才能写,不是书法家就没有资格写?
书法已被中医认定为养生之首,不同书体具有不同的养生功效
河北工会系统开展“送万福 进万家”书法公益活动
江南百景图中,上海书法家们开笔贺岁
“送万福、进万家”书法公益活动走进中国载人航天
永春县举行“百名书法家千福送万家”文艺志愿服务活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