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下午,由清秘阁主办,泰丰文化、宝续堂、重文堂、尚书房艺术会馆、天大画廊、珏澜文化、路宽画廊、杏坛美术馆协办,王初策展的“此坐——王有刚作品展”在北京琉璃厂清秘阁开幕。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王有刚,元社社员。1969年生于山东临沂,1991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艺术系,1991年至2000年任教于临沂轻工业学校,1999年研读于北京画院,2001年研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2004年参加“水墨动向”大展。出版有《水墨品质·王有刚》《艺概丛书·王有刚》《映雪万象》《雅好》等。
▲王有刚粉彩作品在展览现场
王有刚系当代文人花鸟画的代表画家,本次展览主要展出了其花鸟题材的绘画作品36幅及手绘花鸟题材瓷器,包括茶器、花器等近40件。这些作品笔墨明润灵动,造型工致严谨,布局精巧独特,格调清隽古雅,以托物言志的方式展示了画家心印传统、不逐俗流的创作意态,以及“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造初衷。同时,作品中流溢出的情趣与生机,亦使观者的亲切之感油然而生。
▲王有刚粉彩作品在展览现场
杨建国、李孝萱、梁战岩、张世刚、李文亮、汪为新、尹海龙、高英柱、戴启和、隋牟、刘显超、王秋人、徐光聚、李长风、高立峰、王静芳、丁学军、刘正杰、狄颖、李锡伟、宋秦晋、李笠、刘亚雄、黄和平、邹进贤、王润笙、郭明文、史进、刘沛、胡顺晓、鲁清汶等艺术家及知名人士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杨中良主持。
▲开幕式现场
在展览开幕式上,杨中良谈到王有刚作品时说:“他敬古而不泥古,在对技法随心所欲得驾驭之外,会先让思绪回到某个时空节点,笔下感沛而生,缓缓觅来,人与画的精神完全没有时空隔阂。”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杨中良主持开幕式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王有刚的女儿王初在谈到父亲的画作时表示:“我爸爸年轻的时候就比较笨,文人画一画二十几年,再到后来研究画瓷器。我觉得不能用勤奋形容他,勤奋是做人的根本,这没什么好说的,我更觉得他是一个精力非常旺盛的人,又碰巧在做自己痴迷的事情,那他自然就比别人做得好一点,这是有目共睹的。”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王初在展览现场发言
著名画家李文亮评价这次展览:“近期参加了清秘阁举办的几次展览,格调、规格都值得称道。这次王有刚作品展取名‘此座’,立意新颖,作品丰富,有绘画也有花器、茶器,与整个展厅的布置相得益彰,不但让大家欣赏到一位当代花鸟画家精湛的笔墨技法,也折射出整个当代画坛对传统文化多方面的传承精神。”
▲著名画家李文亮在开幕式上发言
另有著名收藏家、艺术品推广人李笠,著名画家汪为新,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辽宁省书协副主席张世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创作部主任尹海龙,著名画家李孝宣等参展嘉宾参观了展览并先后发表了讲话,对此次展览展出的绘画和瓷器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王有刚在艺术领域精益求精的执着追求。
▲著名收藏家、艺术品推广人李笠在现场发言
▲著名书画家汪为新在开幕现场发言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辽宁省书协副主席张世刚在开幕现场发言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创作部主任尹海龙在开幕式现场发言
▲著名画家李孝宣在开幕式现场发言
开幕式最后,王有刚简单阐述了自己举办这次展览的初衷:“我对瓷器的兴趣很浓,于是专门去景德镇学习瓷器工艺,并致力于把国画的意蕴与瓷器工艺相结合,创作出极具特色的艺术作品。这次展览之所以以‘此座’命名,是因为我想把瓷器,尤其是茶器、花器,小品画和明清家具这几个元素结合在一起,展示文人对生活务求精美、远尘畅神的内心追求,并借着这个机会与朋友们观画、品茗、对坐、畅谈。
▲王有刚在展览现场致答谢词
据悉,展览将持续到1月14日。
展览回顾
▲嘉宾在展览现场合影
▲书法家刘显超签到
▲画家戴启和签到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创作部主任尹海龙签到
▲泰丰文化总裁张靖女士签到
▲王有刚夫人马荣达签到
▲刘显超在展览现场接受采访
▲王有刚接受媒体采访
▲本次展览策展人王初接受媒体采访
▲策展人、鉴赏家杨建国接受媒体采访
▲观众在展览现场观展
▲观众在展览现场观展
▲观众在展览现场观展
▲观众在展览现场观展
▲观众在展览现场观展
▲王有刚粉彩作品在展览现场
▲王有刚粉彩作品在展览现场
▲王有刚粉彩作品在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艺加展讯
“此坐——王有刚作品展”
主办单位:清秘阁
协办单位:泰丰文化宝续堂重文堂尚书房艺术会馆天大画廊珏澜文化路宽画廊杏坛美术馆
学术支持:中国书画杂志社
开幕时间:2017年1月8日15:30
展览时间:2017年1月8日-1月14日
展览地点:清秘阁(北京市西城区琉璃厂西街52号)
媒体支持:艺指 《中国书画》 中国书法网 《中华书画家》 央视书画频道
— 关于清秘阁 —
清秘阁,始创于清乾隆年间,其名源自宋末元初著名书画家倪瓒之藏书阁。清者纯也,秘者稀也,其意为珍藏纯正稀少的书画宝物之阁。
据传乾隆乳母之子请求皇帝赐差事一份,乾隆问策纪晓岚,纪晓岚建议在琉璃厂开一南纸店,乾隆欣然同意并有感于倪瓒与清秘阁之旧事,遂以国号赐此店名——清秘阁。清秘阁开业后一时间备受宠爱,朝中官员下朝后来琉璃厂,都先到清秘阁换下官服再逛琉璃厂。
作为当时京城著名的南纸店,清朝皇宫、六部、文人贤士所用的宣纸、笺纸、印泥等文房四宝均由清秘阁精制供应,此风尚一直延续到民国。此次清秘阁重张开业,精研古法遵循古训的同时融入新时代的经营理念,希望将纯正、稀有的艺术品送入千家万户,相信清秘阁的百年文化基因将会在我们的努力下得到继承和升华。
▲清秘阁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