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也能穿越”,王冬龄60年艺术个展“从头开始”

2021-10-10 225 0 举报/投诉

记者 孙乐怡

从艺一甲子,对于一位书法家意味着什么?10月8日,在南山路中国美院的咖啡馆,王冬龄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1961年,王冬龄考取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担任书法课课代表。“从那时候到现在,1961年到2021年,整整60年。”标志性的红色T恤,时不时用IPAD展示新作,王冬龄与记者聊起了自己60年的艺术生涯。他用即将亮相的大型个展“从头开始”,阐释书法艺术的魅力及无限可能。

10月16日,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杭州市人民政府、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由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杭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浙江省书法家协会、浙江美术馆、西泠印社协办,由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兰亭书法社承办的“从头开始——王冬龄书法艺术60年”大展将在浙江美术馆开幕。

“从头开始”,致敬经典

之所以将大展定名为“从头开始”,王冬龄娓娓道来。“关于展览题目,我自己反复想过,朋友也帮忙出主意,‘守正出新’‘书山有路’‘花样年华’等,最后还是我想到了‘从头开始’——一是从艺60年,正好是一个甲子一个轮回,二是代表了我的态度,不要吃老本。要继续努力,希望能够开辟出新的东西。”

“从头开始”,是王冬龄对过去和未来的态度,以艺术为方法,不断面向生命本质的旅程。据他透露,此次展览中展出的其中8件作品,“将正草隶篆放在一起,很有意思。”他说,“1961年,我的一幅篆书作品参加江苏省书法篆刻研究会第二届书法展览,我是参展作者中年龄最小的。1980年研究生毕业,我参加了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举办的第一届全国书法展览。还有两幅分别是1981年研究生汇报展览的参展作品,以及1989年考取中国美院之前,参加书法杂志全国首届群众书法大展,获了二等奖的草书作品。”相隔数十年,王冬龄将这些作品又写了一遍,将新旧作品放在一起比较,总共八件作品都将在此次展览中展出。

《四体书条屏》 2021年

在书法史的传统与经典中上下求索,王冬龄六十年来坚持临池日课,用力最深的是《龙藏寺碑》,他将《龙藏寺碑》的中正平和和婉丽遒媚化用到他的草书之中,披离点画,老辣妩媚。最终在其草书巨幛的书写中,让纸本水墨的草书作品联通古代榜书和摩崖碑刻的恢宏气度,在现代展览空间中建构起全新的“场所精神”,演绎出浪漫奇崛而又宏阔通达的境界。

展览勾勒出王冬龄60年的书法艺术之路,这是一条纯正的书学之路,也是一条开放的艺术实践之路。谈及书法的传承与普及,王冬龄说,书法艺术是中国呈现给世界的一个最了不起的艺术。“通过笔墨语言、无穷的线条展示出丰富细腻的变化,其中还存在着作者的精神情感和学养性情,这是中国书法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字课《龙藏寺碑》

《金刚经》局部 1994年

“胆大的人,敢于跨界”

书法是一个丰富的艺术载体,跳脱其原本的表现形式,在不同领域都存在着跨界的可能性,展现着汉字的无限可能。展览“从头开始”,营造了一个气息充盈流布的场所,王冬龄60年的书学之路在空间中层层打开,更以展览为契机,启动了数个全新的创作系列。

“胆大的人,敢于跨界!”王冬龄说自己不会电脑,也不太会英文,但总有一颗好奇心,勇于接受新事物,有一种愿意跟上时代步伐的心境。“我可以看iPad。我认真看了《星际穿越》,时代不一样,书法也是可以穿越的。我胆子大,是美院培养的,胆子大是美院的典型。”

正如他的最新创作纪念孔子逝世2500周年的巨书装置模拟孔子之路的形态,书体由极见传统功力的草书逐渐转变为乱书,同时回应了其个人的生命历程。据策展人刘呗宁介绍,“在创作过程中,我们捕捉书写时的身体动态数据,生成新的艺术图像,以增强现实的方式在展厅中展示书迹,展示书法中的身体运动。”

在开幕式现场,王冬龄还将运用VR画笔在空间中写书法,以动态捕捉的方式呈现巨幅书法与数据艺术的融合创作。其草书巨制《逍遥游》上空,漂浮着增强现实技术展现的数字空间书法:“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虚幻空间中的数字笔画不断生成,不断缠绕,不断打开,接通远古与未来。与传统书法是在平面上写的不同,我们这次是在虚拟世界中,赋予了书写以空间感。”

在太庙书写在镜面不锈钢上的《易经》,深圳展出的竹书《竹径》……从水墨抽象到银盐书法,再到镜面不锈钢、透明亚克力等材料运用,还有iPad书法与动态捕捉数据艺术等更多新媒介呈现,甚至利用今年流行色设计的粉绿撞色展览海报,无不是王冬龄对于时代当下、对于新事物的好奇与深入体验。

《逍遥游》 2003年

VR书写《逍遥游》 2021年

《竹径》2017年

放宽心态 继续努力

在书法历史的巨流中,王冬龄处在一个枢纽的位置上。往前看,他的老师沈子善、林散之、陆维钊、沙孟海等代表着以毛笔进行日常书写的最后一代人,是之前两千余年书写实践的尾声。往后看,在媒介革新的时代,王冬龄又是第一个对书法在未来世界、虚拟世界中的存亡得失等问题作严肃思考的书家,对本质的问题有本能的担当。

"书"是名词也是动词,书法并非一个视觉风格的既定结果,而是功用、行动、性情的合一之道,“书”是一种"正在生成之物"。孙过庭在《书谱》中这样说,“王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越;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由此可见,书法是一个人性情的表达,或喜或忧,或哀或乐。而王冬龄的书法,写的就是他自己的真性情。

放眼60年艺术生涯,有人称赞追捧,也有人提出质疑批评。“放宽心态,从容应对,继续努力。”王冬龄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让学生整理打印出一本厚厚的《王冬龄网络评论文集》,里面80多篇文章中有80%是负面评论。“在网上,大部分是反面的评价。我有一本本子专门抄下来那些评论,各种谩骂的语句都有,作为一个真正优秀的书法家,要有比较好的心态,要有强大的心理。我觉得我心态很好,我是可以看的。”

《从头开始》 2021年

《禅联屏》 1994年

人物名片

王冬龄,又名冬令、悟斋、眠鸥楼、大散草堂。1945年生,江苏如东人。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杭州市书法家协会终身名誉主席,兰亭书法社社长,西泠印社理事。

1981年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首届书法研究生班毕业,文学硕士,留校任教。1989年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讲授中国书法四年,为该校及加州大学(圣特鲁斯)客座教授。1994年回中国美术学院执教。
作品为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伦敦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大都会博物馆、加拿大国家图书馆、溫哥华美术馆,以及美国哈佛、耶鲁、斯坦福、伯克利等大学收藏。
著有《中国美术通史·书法篆刻史》《清代隶书要论》《书法艺术》《中国艺术教育大系·书法篆刻》《画人学书概述》《王冬龄书画集》《王冬龄书法艺术》《书法道——王冬龄书法艺术》《王冬龄——黑白至上》《王冬龄谈现代书法》《王冬龄创作手记》《王冬龄谈名作名家》《王冬龄书法著编丛录》(10卷)。

相关文章

汪洵书法欣赏《汪洵行书八言联》镜心金笺
《弘一*汤国梨等 行书信札》
孙家鼐书法欣赏《孙家鼐行书八言联》洒金笺对联
乾隆帝书法欣赏《乾隆帝行书七言诗》立轴纸本
钱陈群书法欣赏《钱陈群行书五言诗》立轴绢本
郑燮书法欣赏《郑燮行书五言诗》镜心水墨纸本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