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

2021-05-04 51 0 举报/投诉

宁国

宁国县一般指本词条

宁国,别称宁阳、宁城,是安徽省直辖、宣城市代管的县级市,地处安徽省东南部,皖南山区东北侧,东邻浙江杭州,西靠黄山,连线皖浙两省七个县市。1997年,国务院同意撤销宁国县,设立县级宁国市,市域总面积2487平方千米。

宁国位于皖南山地丘陵区,全市地势南高北低,东西山川起伏。地势最高点为东南部龙王山,海拔1587米。地势最低点为北部港口镇,海拔仅40米。属于北亚热带季风亚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宁国大部分人口为移民迁徙于此并在这里垦荒生息,儒释道文化、江南文化、徽商文化等多元文化交融积澱形成了特有的宁国文化。

截至2018年,宁国市下辖6个街道、8个镇、5个乡,户籍人口为38.4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23亿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1.7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96.2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5.1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6.7:60.7:32.6。按年均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1988元,折合12391美元。

2018年10月,宁国市入选“综合实力百强县”。2018年11月,入选中国县级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宁国市
  • 外文名称:Ningguo City
  • 别名:宁阳、宁川、宁城
  • 行政区类别:县级市
  • 所属地区:安徽省宣城市
  • 下辖地区:6个街道、8个镇、5个乡
  • 政府驻地:西津街道
  • 电话区号:0563
  • 邮政区码:242300
  • 地理位置:安徽东南部
  • 面积:2487平方千米
  • 人口:38.4万(2018年)
  •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恩龙世界木屋村,夏林风景区,青龙湾生态旅游区等
  • 火车站:宁国站
  • 车牌代码:皖P
  • 行政区划代码:341881
  • 地区生产总值:323亿元(2018年)

历史沿革

宁国名取自《易·乾卦》:“首出庶物,万国鹹宁”。寓意邦宁国泰,长治久安。宁国市春秋战国时期先后隶属吴、越、楚国地。秦属鄣郡(治故鄣县,今浙江安吉西北鄣吴镇)。汉元封二年(前109年),属丹阳郡(治宛陵,今安徽宣城市宣州区)宛陵县。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分宛陵县南部置怀安县和宁国市,隶属丹阳郡。吴景帝时(258年-263年),改属故鄣郡。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又分丹阳郡置宣城郡,宁国市属之。南北朝沿旧制。隋开皇九年(589年),并怀安,宁国市入宣城县。唐武德三年(620年),分宣城县复置怀安县、宁国市,属宣州。武德七年又併入宣城县。此后,怀安县再未设定。唐天宝三年(744年),以原怀安、宁国二县地置宁国市,属宣城郡。五代十国时属宣州。北宋属宣城郡。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属宁国府(治宣州,今安徽宣城市宣州区)。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世祖忽必烈改府为路,宁国属宁国路,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元璋改路为府,宁国复属宁国府。

宁国位置图

明、清相沿。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宁国市直属安徽省。民国三年(1914年),属芜湖道,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宣城首席县长,同年11月,属第九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第六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改属第七行政督察区。1949年4月23日宁国市解放,5月隶属宣城专区。1952年1月,属徽州专区,1956年2月,属芜湖专区,1961年3月,复属徽州专区,1980年1月改属宣城地区。1997年3月11日设市,称为宁国市。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7年宁国撤县设市后,宁国市辖11个镇、18个乡:河沥溪镇、中溪镇、石口镇、港口镇、梅林镇、狮桥镇、霞西镇、宁墩镇、胡乐镇、山门乡、甲路镇、仙霞镇、姚高乡、汪溪乡、桥头乡、杨山乡、青龙乡、虹龙乡、竹峰乡、平兴乡、畈村乡、万家乡、南极乡、庄村乡、东岸乡、板桥乡、方塘乡、太平乡、云梯畲族乡。2000年,宁国市辖13个镇、16个乡。2004年底,宁国市辖3个街道、10个镇、6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西津街道、南山街道、河沥溪街道、港口镇、梅林镇、中溪镇、宁墩镇、仙霞镇、汪溪镇、甲路镇、胡乐镇、霞西镇、天湖镇、云梯畲族乡、南极乡、万家乡、竹峰乡、方塘乡、青龙乡。从2013年起,宁国辖6个街道,5个乡,8个镇。市政府驻西津街道。

区划详情

·西津街道 ·河沥溪街道 ·南山街道 ·汪溪街道
·竹峰街道 ·天湖街道 ·中溪镇 ·港口镇
·云梯乡 ·南极乡 ·宁墩镇 ·万家乡
·梅林镇 ·仙霞镇 ·霞西镇 ·青龙乡
·甲路镇 ·方塘乡 ·胡乐镇
参考资料来源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宁国地处安徽省东南部,皖南山区东北侧,东邻浙江杭州,西靠黄山,是南京都市圈成员县级城市,连线皖浙省七个县市,距沪、宁、杭三城市170~300公里,是皖南山区之咽喉,南北商旅通衢之要道。

地貌

宁国市位于皖南山地丘陵区,全县地势南高北低,东西山川起伏。地势最高点为东南部龙王山,海拔1587米。地势最低点为北部港口镇,海拔仅40米。宁国市地形一般海拔为300~500米。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程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0.6%,海拔500米以上的高程面积占14.3%,海拔200~500米高程面积占41.8%,海拔200米以下高程面积占43.9%。宁国市山脉多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南部,分别属于天目山脉和黄山山脉,境内海拔500米以上主要山峰46座。宁国中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属宣(州)郎(溪)广(德)丘陵。

气候

宁国属于北亚热带季风亚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尚足、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暖早,不稳定,春末夏初降水集中有洪涝,夏季有伏旱,秋季降温快,常有秋绵雨。宁国年平均气温为15.4℃,年平均降水量为1426.9毫米,全年无霜期226天。

水文

宁国市大小河流共有465条,河道总长度1734.6公里,河网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0.7公里。宁国市10公里以上河流34条,其中东津河、中津河、西津河和水阳江上游河段是市内的主要河流。宁国市境内河流分属4个水系。东津河、中津河、西津河分别在河沥溪附近汇合后,北流入宣州市境内,为水阳江水系,其流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96.8%。另外宁国还有西部板桥乡境内的蔡村河,流入泾市,属于青弋江水系;东南部云梯乡境内的茅坦河,流入浙江省临安市天目溪,属钱塘江水系;东南部仙霞乡境内的孔夫河和云梯乡的沙湾河,流入浙江省安吉市西苕溪,属于太湖水系。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宁国市土地总面积367万亩,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8%。

宁国土地资源的地貌类型构成:山地81.4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2.2%;丘陵233.1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63.5%;平畈52.5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4.3%。

植物资源

宁国市野生植物资源未进行全面普查,1991年专家短时间内在板桥有限範围内初步调查,有维管束植物136科746种。根据专家初步印象和对植物生境的分析和推测,该地维管束植物应当有1000多种,而且其中珍稀名贵种类很多。
蕨类植物:22科58种,中国特有种9种:凤丫蕨、华南铁角蕨、刺头複叶耳蕨、北京石韦、抱石莲、庐山石韦、美丽複叶耳蕨等。裸子植物:6科13种,中国特有种10种:巴山榧、香榧、美丽红豆杉、三尖杉、刺柏、金钱松、黄山松、南方铁杉、银杏、马尾松等。被子植物:108科675种,中国特有种178种:被子植物中,单子叶植物7科30种,中国特有种5种:阔叶箬竹、毛竹、滴水珠、囊丝黄精、禾叶土麦冬等;双子叶植物101科645种,中国特有种173种,如米麵蓊、银叶柳、青钱柳、甜槠、青皮木、青檀、杜仲、天目木姜子、檫树、莽草、山梅花、宁波溲疏、三角冷水花、庐山楼梯草、山木通、安徽羽叶根春等。国家级保护植物:10种,其中属二级保护有金钱松、香果树、杜仲3种;属三级保护的有南方铁杉、天竺桂、青檀、天目木姜子、凹时厚朴、明党参、红椿7种。属省级保护有青钱柳、南方红豆杉、朵花椒3种。

动物资源

根据专家1991年在板桥初步调查共有4类215种,其中属于国家一类保护动物4种,国家二类保护动物20种;安徽省内一级保护动物17种,省内二级保护动物45种。兽类:6目18科40种,其中东洋界30种,古北界型10种。鸟类:15目40科127种。留鸟62种,夏候鸟37种,冬候鸟16种,旅鸟12种。东洋界型73种,古北界型54种。两栖类:2目8科18种,其中雨蛙科1种,树蛙科2种。爬行类 3目9科30种,其中蛇目20种。

矿产资源

宁国矿产资源有8大类、30多个矿种、118处矿床矿点,主要矿产有煤、石煤、石灰石、石棉、陶土、萤石、大理石、花岗岩、含钾岩石矿和金属矿铜、锡、银、金、铅、锌、钨、锰等。已探明或基本探明各类矿产工业储量约10亿吨。其中建材类的大理石、花岗岩等矿产远景储量大于1000万立方米。

人口

截至2017年末,宁国市户籍人口38.5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9‰,比2016年下降0.8个千分点;死亡率7.2‰,上升0.1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1.8‰,下降0.9个千分点。民族以汉族为主。

经济

综述

2017年,宁国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9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6年增长8.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2.0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72.4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5.8亿元,增长9.1%。三次产业比重为7.6:59.4:33.0。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为75397元,折合11170美元。2017年,宁国完成财政收入44.9亿元,比2016年增长8.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8.9亿元,增长5.6%。全部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34.9亿元,增长10.6%。全市财政支出42.0亿元,增长10.5%。2017年,宁国市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29472元,比上年增长9.1%。从城镇看,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97元,增长8.3%;从农村看,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02元,增长9.2%。
2017年,宁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3.8亿元,比2016年增长8.5%。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5.7亿元,下降29.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08.8亿元,增长26.8%,其中工业投资204.5亿元,增长24.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39.4亿元,下降6.1%。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31.7亿元,下降7.8%;商品房销售面积80.8万平方米,增长9.6%。

第一产业

2017年,宁国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7.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16年增长3.7%。其中,农业产值增长5.1%,林业产值增长0.5%,牧业产值增长0.8%,渔业产值增长5.7%。全年油料产量1.3万吨,增长0.4%。茶叶产量2705吨,增长0.2%。水果产量4700吨,下降2.1%。棉花产量134吨,增长0.2%。年末生猪存栏9.3万头,下降18.5%;全年生猪出栏22.8万头,增长3.0%。肉类总产量5.5万吨,下降2.0%。水产品产量8399吨,增长3.5%。

201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名 称 单 位 绝对数 比2016年增长%
油 料 13091 0.4
其中:油菜籽 12627 0.4
茶 叶 2705 0.2
水 果 4700 -2.1
棉 花 134 0.2
蔬 菜 95019 0.9

2017年末,宁国市农业机械总动力26.3万千瓦,下降15.4%;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9849吨,下降0.5%;农村用电量17203万千瓦时,增长2.1%。

第二产业

工业和建筑业2017年末,宁国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38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2016年增长9.8%,其中股份制企业增长9.7%;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2.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5.1%。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增长17.4%,其中电子元器件下降13.6%;耐磨铸件增长7.9%;汽车零部件增长22.9%。节能建材与新能源套用、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三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8.1%。2017年,宁国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75.7%,比2016年上升了4.4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16.0亿元,增长16.3%;实现利税65.4亿元,增长19.1%;实现利润51.3亿元,增长19.0%。

名 称 单 位 绝对数 比2016年增长(%)
精製食用植物油 39978 7.8
塑胶製品 55494 -19.3
硅酸盐水泥熟料 3898250 13.7
水泥 2808741 18.5
耐火材料製品 34576 -15.1
铸铁件 81779 10.5
铸钢件 563233 6.6
钢结构 7803 -36.1
17252 6.8
液压元件 64911 -0.6
气动元件 57036 5.5
金属紧固件 13131 46.3
模具 48882 -3.1
电力电容器 千乏 335580 0.6

截止2017年底,国家级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有注册企业2124家,其中工业企业914家,工业总产值增长12.1%;实现财政收入22.1亿元,增长13%。省级港口生态工业园区共有注册企业227家,其中工业企业106家;实现税收收入5.2亿元,增长1.4%。
2017年,宁国市资质内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36.3亿元,比2016年增长18.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27.8万平方米,比2016年减少3.0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5.9万平方米,比2016年减少20.4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

邮电2017年,宁国完成邮电业务收入3.6亿元。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4.4万户,行动电话用户45.1万户。每百人拥有电话129部(含行动电话),网际网路宽频用户达13.8万户,增长9.5%。

宁国市区

商业、外贸和旅游2017年,宁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9亿元,比2016年增长11.9%,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61.8亿元,增长14.9%。分城乡看,城镇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88.1亿元,乡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4.8亿元。2017年,宁国实现进出口总额41325万美元,比2016年下降27.3%。其中,出口36312万美元,下降31.4%;进口5013万美元,增长27.3%。2017年,宁国实际利用外资25764万美元,比2016年增长8.3%,当年新增外商投资项目2个,契约外资783万美元。实际利用省外资金170.7亿元,其中工业项目132.9亿元,占到位资金的77%。全市在建招商引资项目192个(含合资合作),其中新开工项目113个;在建招商引资项目中工业项目148个,占77%;农业项目6个,三产及其他项目38个。

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简介

2017年,宁国共接待旅游者820.2万人次,比2016年增长21.0%。旅游总收入53.8亿元,增长23.9%,其中门票收入1.8亿元,增长19.3%。全市共有4A级风景区3个,国家水利风景区1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金融截至2017年末,宁国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57.5亿元,比年初增加37.2亿元,比2016年增长16.9%,其中住户存款144.2亿元,比年初增加16.3亿元,比2016年增长12.8%。2017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09.5亿元,比年初增加19.4亿元,比2016年增长10.2%。2017年,宁国年四大保险公司保费收入3.3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9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1.4亿元。全年赔款和给付支出合计1.2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0.9亿元,人身险赔付0.3亿元。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截至2017年末,宁国市省级以上研发机构45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国家博士后流动工作站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5家、工程技术中心11家、院士工作站3家、博士后工作站4家。全市拥有科技服务机构20余家。组织申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百余项,列入国家、省级科技计画项目近50项。高新技术企业用于科技开发经费支出近8.9亿元。截至2017年末,宁国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82家,新增省科技重大专项3项,2个团队分别入围省高层次人才团队重点扶持B类和C类名单。全市专利申请量146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873件;专利授权量609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91件。

教育事业

截至2017年末,宁国市共有各类学校127所,在校学生47695人,其中中等专业学校1所,在校生3618人;普通中学21所,在校生13480人;国小22所,在校生18617人;幼稚园78所,在园人数11063人。国小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国中升学率96.5%,高中毛入学率96.2%。

文化事业

截至2017年末,宁国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0个,影剧院3个,送电影下乡1236场,受益观众达 19.8万人。《今日宁国》为4开8版双面彩印,全年发行250期,共300万份。全年编髮广播新闻3000余条,广播栏目8044期;全年编髮电视新闻2052条,电视专题60期。

医疗事业

截至2017年末,宁国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5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9个,共设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2个,村级卫生室150个。全市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696人,医疗床位2033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0人,床位5.2张。全市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35.8万人,共补偿64.6万人次,补偿金额2.1亿元。

体育事业

2017年,宁国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準》测试达标人数32601人,达标率95.3%。全年举办运动会50次,全民健身活动30次,参加全民健身活动人数8.5万人次。全市等级运动员88人,其中健将级运动员5人,一级运动员5人,二级运动员78人;等级裁判人数201人,其中一级裁判员11人,二级裁判员40人,三级裁判员150人。参加国内外比赛获奖牌数12枚,其中金牌6枚、银牌1枚、铜牌5枚。

民生事业

2017年末,宁国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8.5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人数为7.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3.6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6.1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为6.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截至2017年末,宁国市共有敬老院和福利院31个,床位3237张,收养2036人。享受低保救济人员11619人,其中城市居民1686人,农村居民9933人,全年发放保障金4389.4万元。

环境保护

2017年,宁国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环境空气品质优良率为86.0%。已建成自然保护区1个。当年人工造林面积521.7公顷,年末森林面积191.7千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877.7万立方米,森林蓄积量872.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7.7%。

交通运输

宁国有皖赣铁路、省道215、104标準二级公路和宜黄旅游快速通道,距宣杭铁路和318国道高速公路接口仅40公里。市区距上海290公里车程、距省城合肥240公里车程,距杭州160公里车程,距南京220公里车程,距黄山风景区140公里车程。S05宣桐高速穿境而过,宣城-宁国段已通车,宁国-千秋关段。S01溧黄高速宁国-绩溪段已通车,境内有宁国、甲路两个出口及宁国服务区,宁国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约150分钟车程,南京禄口机场宁国航站楼已经开通;距杭州萧山国际机场120分钟车程,距黄山机场均只有90分钟车程,距上海虹桥机场和合肥新桥机场均只有200分钟车程。宁国青龙湾通用机场已开工建设。宁国至上海港集卡运输时间约为4.5小时,至芜湖港运输时间为90分钟。2017年,宁国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0.8亿元,增长4.7%。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6.0万辆,增长7.1%,其中私人汽车5.5万辆,增长17.0%。

历史文化

戏剧文化

皖南花鼓戏:原系湖北民间花鼓调和河南民间灯曲,清末随移民传入宁国,与当地民间歌舞合流而成。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高腔、徽剧、京剧艺术的有益成份,经过近百年演化、发展,逐渐形成具有粗犷、朴实、明快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乡土特色。上演剧目除歌舞外,有本戏零唱和串折。流行剧目有《三辞》(大、中、小三辞)、《三反》(大、中、小反情)、《访友》、《观画》等53本大戏和114出小戏。建国后经过历年发掘,共收集本戏38本,小戏83出,部分剧目由安徽省文化局编入《安徽省传统剧目彙编》。

皖南花鼓戏

方言文化

宁国的方言很分歧,主要有湖北话、安庆话以及吴语和畲族人说的畲话共同组成。大量外来移民,是方言分歧的主要原因。

名优特产

名称 简介 图片
宁国山核桃 宁国山核桃以粒大壳薄、果仁饱满着称,其产区沿天目山北麓连绵51公里,2007年总面积达30万亩,其中挂果面积10万亩。2005年2月4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公告,批准对宁国山核桃实施原产地域保护,标誌着宁国成为山核桃的原产地。
宁国山核桃
野兰香茶 “野兰香”产于宁国市板桥省级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1997年5月,野兰香茶通过省科委组织鉴定。专家们对该茶的评语为:外形——燕尾形,舒展、平直、匀齐、完整、净度高,色泽绿翠显毫;内质——兰花香,高雅,汤色浅绿明亮,滋味鲜醇,味有花香,叶底嫩绿明亮,朵形。同年,野兰香茶被评为国际新名茶,荣获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协会颁布的金奖。

野兰香
黄花云尖 1984年,宁国市农业部门茶叶科技人员利用宁国茶树群体良种“黄花山大叶种”和“猪耳茶”种茶树芽叶试製成功了“黄花云尖”名茶。1985午5月,在安徽省新名茶良种优质茶评选会上,“黄花云尖”品质名列前茅,被推荐参加全中国评比。1985年6月,“黄花云尖”被评定为中国十一种新名茶之一,并获得农牧渔业部优质农产品证书和奖盃,从而结束了宁国无名茶的历史。1989年7月农业部在西安举办名茶评比会,“黄花云尖”名茶再次被审定为中国名茶,再次获得农业部优质农产品证书。
黄花云尖
宁国笋乾 宁国笋乾系列产品有条笋、焙熄、肥挺、脱挺和小挺等五种。其中焙熄,是平均从100公斤上等债券笋中仅取5-10公斤笋尖经过精製而成的,为“宁国笋乾”之珍品。宁国笋乾竹基地面积大,笋乾生产规模大,为宁国一大特色产品,位居安徽省第一。宁国笋乾主产区位于天目山北麓乡村,以云梯畲族乡为最,其次有仙霞、杨山、万家、狮桥、庄村、南极等乡镇。
宁国笋乾
大红袍板栗 三元大红袍板栗突出表现为栗子一大、二红、三发光的特徵,能切片制餚,为席中珍品。宁国板栗分布面广,板栗面积达一万亩以上的有中溪、石口、桥头、平兴、宁墩、虹龙、狮桥、梅林等8个乡镇。
宁国板栗

风景名胜

名称 简介 图片
九天银瀑风景区 九天银瀑(原名夏霖风景区)地处皖浙边界、天目山北麓,位于宁国市东南部群山之中,距市区29公里。景区西连黄山奇景、南接天目秀色,景区属山地型景区,集峡谷深涧、奇岩飞瀑、竹山临海于一体。“三峰”一是香炉峰;二是鹰咀峰;三是碧云峰。“五点”即夏霖风景区的五大亮点景观:观音瀑、大龙潭、石门、龙鬚潭、五龙潭等。
九天银瀑
恩龙世界木屋村 宁国恩龙世界木屋村位于安徽省东南部的宁国市,距市区8公里,毗邻长三角旅游圈和安徽“两山一湖”旅游区,占地150公顷,始建于1997年,2001年11月正式对外营业。度假区内建有大门景观、千亩银杏园、特色林果园、水上乐园、木屋别墅群、恩龙民俗风情园等主要景点和一四星级旅游饭店。该景区于2005年底跻身“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行列。

恩龙木屋村
青龙湾 宁国市青龙湾原生态旅游度假区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位于安徽省宁国市西部,皖南山区东缘。距宁国市区17公里,属山地湖泊型景区。1998年,在西津河上游修筑了一条高68米,长253米的钢筋砼面堆石坝,从而形成了一座集38个岛屿、库容量为9.41亿立方米、水面面积32.8平方公里的水库,2001年下闸蓄水,2001年7月旅游区规划设计通过专家组评审,与省级板桥自然保护区连为一体,形成青龙湾生态旅游区。
青龙湾
山门洞 山门洞,民国时期为宁国八大风景之一,位于宁国市西北部港口镇山门村境内文脊山前,距市区15公里,面积5平方公里。山门洞系文脊山天然石门,入文脊山经过此石门,故名山门洞,古代又称灵岩洞。山门洞系石灰岩形成,怪石林立,洞府众多。有大小七十二洞,最着名的有龙潭、紫云、枇杷、涟漪、朝阳等六洞,各洞相距仅里许,尤以山门洞为最奇。
山门洞
仙人塔 仙人塔,又名“当阳宝塔”,位于宁国市仙霞镇柘亭村村南冲口之峭壁上,距市区50公里。塔身挺秀,亭亭玉立。仙人塔始建于唐朝贞观(627-649)年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仙人塔七层六面,通高约26余米,砖木结构,每面宽2米,占地162平方米。层层均有拱门及蹬道,由塔体内壁、外檐走廊盘旋而上,逐层攀登,直至塔顶。各层均设有花窗。每层的六角挑出飞檐,上铺筒瓦。
仙人塔
云梯千秋关 云梯畲族乡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是南宋时期皖南八大主要的抗敌关口。1981年千秋关被载入《中国名胜词典》。
云梯千秋关

地方名人

姓名 简介
程幼东 安徽宁国人, 曾任黑龙江省副省长。
陈强 安徽宁国人 ,曾任池州市委书记。
任新民 安徽宁国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勛之一。

城市荣誉

中国耐磨铸件之都 中国红豆杉之乡
中国山核桃之乡 中国元竹之乡
安徽省汽车橡胶零部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中国前胡之乡
安徽省宁国耐磨铸件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2018年)
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2018年) 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2018年)
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2018年) 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2018年)
中国县级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2018年) 全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100强(2018年)

相关文章

财务经理财务
美乐地
联合国欧洲本部
外来农民工
龙吻0
达卡(孟加拉国首都和第一大城市)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