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逝(中国第一部抒情心理歌剧)

2020-12-03 35 0 举报/投诉

伤逝(中国第一部抒情心理歌剧)

中国第一部抒情心理歌剧《伤逝》,由王泉、韩伟编剧,施光南作曲,1981年秋首演于北京。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伤逝
  • 编剧:王泉、韩伟
  • 作曲:施光南
  • 首演:北京

创作过程

剧本根据鲁迅的同名小说改编,着意表现子君和涓生追求自由的爱情生活,但又无法摆脱旧势力的重压,终于导致悲剧性的结局。在歌剧结构、音乐手段的运用方面,该剧都有一些突破。例如打破了分幕、分场的传统戏剧结构,以春、夏、秋、冬的时序及六个相互连贯的场景为线索展开剧情。在音乐表现手段上除了运用宣调、咏叹调等西洋歌剧的表现方法以外,也运用了重唱、乐池中合唱、旁唱等手法,在音乐描写人物心理方面也有所创新。民族歌剧《伤逝》是当代作品。王泉、韩伟根据鲁迅诞辰100周年,由中国歌剧舞剧院组织创作排练的。于1981年在北京人民剧场首演。剧本体现了原着抒情诗式的笔调,刻画了涓生和子君两人于20年代就敢于向封建礼教抗争的青年,也揭示了知识分子自身的弱点。

艺术特色

全场只有男、女角和男、女歌者四个演员登场。剧情淡化、巧妙地运用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场序结构。故事用倒叙手法首先展现春之黄昏,涓生归来,凝望某会馆门楼,痛苦回忆着往事......夏日小院,紫藤花架下,涓生等待子君的到来。子君告诉他,她因读《娜拉》与叔父吵翻,并说"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她表现了中国女性觉醒的曙光。子君接受了涓生的爱情,他们沉醉于初恋的幸福之中。秋日如丹,涓生和子君迁入新居,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但是世俗偏见使他们受到嘲讽,接着涓生被辞退了职务。涓生决定重新另谋生路,但是他们的自由结合使周围的人给以白眼,连挚友也避开了他们,夫妻感情因而发生了裂痕。西风乍起,寒潮浸透心怀。冬天来临,他们的爱情发生了危机,涓生感到天真的理想不过是梦幻,他想,求生只有各自飞去。他违心地说出了:"我已经不爱你了!"子君的心冷了,她带着被撕裂的心离开了家。涓生只能呼唤苍天:"这到底是为了什幺?"悲剧给人留下了深深的思索。该剧以大段的咏叹调、宣叙调、重唱与合唱交织运用,藉以抒发人物内心波澜壮阔的情感。《伤逝》是80年代中国民族歌剧创作的重要收穫之一。

歌剧剧目

01. 序奏02. 沉重的往事涌上心怀03. “夏”的幕前曲04. 迷人的夏日黄昏05. 涓生的咏叹调“她夺走了我的心”06. 子君的咏叹调“一抹夕阳”07. 宣叙调“我们的未来是美好的”08. 让爱的春潮涌出心房09. 子君的咏叹调“我看见了什幺”10. 二重唱“愿爱的星辰永远照耀”11. 宣叙调“我把她送给你”12. 二重唱“紫藤花”13. 秋的幕前曲14. 丹桂飘香15. 子君的短歌“欣喜的等待”16. 宣叙调及“今天是什幺日子”17. 宣叙调及“紫藤花”之二18. 宣叙调“温习旧课”19. 宣叙调“让他们议论去吧”20. 一阵阵凄风一阵阵秋21. 宣叙调“让我们飞向新的生活”22. 秋夜曲23. 勇敢者的叙事曲“人生的路上步履艰难”24. 子君的咏叹调“风萧瑟”CD: 施光南、程志、殷秀梅、刘跃、关牧村、陈贻鑫 - 紫藤花—歌剧《伤逝》全剧 CD201. 涓生的咏叹调“金色的秋光”02. 对话音乐03. 宣叙调“无畏的子君今在何方”04. 涓生,请不要再说05. 寒潮透心怀06. 渴望07. 冬的幕前曲08. 女歌者的浪漫曲“冬天来了”09. 生活啊生活10. 可怕的沉默11. 宣叙调“我们不能离分”12. 场景音乐13. 合唱及宣叙调“原谅我吧!子君”14. 场景音乐15. 子君的咏叹调“不幸的人生”16. 场景音乐及“紫藤花”之三17. 记忆中子君的歌声18. 涓生的咏叹调“刺向心头的一把利剑”19. 涓生的咏叹调“告诉我”20. 暗转音乐21. 终曲“古城默默盼春来”

老剧新拍

创作规模

2014年12月11日,中国歌剧舞剧院33年后复排的经典歌剧《伤逝》的120余人参演的大型民族歌剧终于要在北京天桥剧场如约上演。届时,期待已久的新版巨作终于要解开神秘面纱。2014年12月11日的正式演出,中国歌剧舞剧院特地邀请到了该剧作曲——人民音乐家施光南的夫人洪如丁、及当年的编剧之一韩伟到场观看。

新剧看点

看点一:81节目册歌剧《伤逝》是中国第一部原创抒情歌剧,1981年人民音乐家施光南为纪念鲁迅诞辰100周年,在中国歌剧舞剧院的院内将此剧创作完成。中国歌剧舞剧院作为原创团队,保存着当年很多珍贵的资料。新版《伤逝》导演陈蔚在第一次工作会议上就强调,在演出前的剧场前厅,要做一个有关歌剧《伤逝》的珍贵资料展,将音乐家珍贵的手稿、首演节目册、剧照和道具服装等等,一一呈现给观众。

81节目册

剧场前厅,映入眼帘的将是33年前的记忆;走进剧场,感受的将是33年后再现的经典和对先辈的敬意。看点二:舞美陈蔚导演曾经公开表示,她由衷地感到这部剧1981年的一度创作是相当成功的。这部剧的创作开创了歌剧创作的一种新的类型。当年上演时,可以说很“先锋”。80年代我们的前辈就突破了歌剧创作中的传统舞台样式,採用了虚实结合的方式来结构舞台空间,多媒体的运用在当年绝无仅有。此次复排,中国歌剧舞剧院更是倾注了大量财力物力。据该剧舞美设计王辛刚介绍:这次舞美的灵感来源于鲁迅原着《伤逝》的原出处《彷惶》。舞台展开一纸变形的书稿稿页,用不对称不平衡的表现方式,暗示着民国时代背景下知识分子无可逃避的彷惶。同时,它也是一副很好的反音板,对于不带麦克不设音响的的纯声歌剧舞台有着重要的实用性。

舞美

剧中的多媒体将多次出现一双子君渴望自由的眼睛,这是1981版经典的场景,甚至中国最高影响力的音乐杂誌《人民音乐》还在11月刊中刊登了歌剧《伤逝》的剧照当封面。新版中这双眼睛的多次再现,也是新版创作团队对先辈致敬的表现方式。
看点三:经典唱段1981年的首演,在当年获得了巨大反响。其中的唱段:《紫藤花》、《一抹夕阳》、《风萧瑟》、《他夺走了我的心》等不仅旋律优美,成为我国民族歌剧的代表曲目而广为流传,更是国内声乐教材的典範之作。这些动听的经典唱段,由女主角王莹和男主角莫华伦的全新演绎后,用卓越几近完美的唱功呈现的委婉旋律,表现了子君和涓生的爱之春夏秋冬的心理波澜,台下的观众不容错过。

经典唱段

剧中结尾处,涓生两大段情绪激昂的咏叹调:《刺向心头的一把利剑》和《告诉我》,倾尽了他极大的激情和力量,此处将是体现莫华伦扎实功力之处。第一次联排时,当剧尾交响乐经典旋律响起,主演莫华伦曾泪洒舞台,他说这是他唱西洋歌剧《艺术家的生涯》后,第二次在舞台上流泪。看点四:双人舞剧中,编剧设计的一段舞蹈场面,从舞台提示上看这段戏只有短短七行字,而施光南先生却为此整整写了35页总谱。继1981年首演之后,总谱上这段13分钟45秒的双人舞,从此再未上演。此次复排,除了几张1981年的剧照,再无其他参考。活跃于舞台剧舞蹈编排领域,在多部音乐剧、歌剧中担任舞蹈编导的梁宇,做为该剧执行导演,亲自编排了全新的双人舞。如此长度的男女双人舞,尚属歌剧舞台之罕见。两位青年舞蹈演员用细腻的肢体语言讲述了子君和涓生从春到冬的悲惨爱情故事,可谓该剧新亮点。

双人舞

纪念演出

2018年5月2日-3日,为纪念人民音乐家施光南逝世28周年,由中国歌剧舞剧院主办的经典民族歌剧《伤逝》在保利剧院上演。演出由陈蔚执导、张峥执棒,王莹、王传越、刘春美和曲波四位歌唱家联袂主演,呈现了不同以往版本的丰厚层次和戏剧张力。

民族歌剧《伤逝》在京上演

2018年5月2日,民族歌剧《伤逝》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该剧以鲁迅同名小说为原型,由施光南作曲,是80年代中国民族歌剧创作的丰硕成果之一。

相关文章

财务经理财务
美乐地
联合国欧洲本部
外来农民工
龙吻0
达卡(孟加拉国首都和第一大城市)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