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和平奖

2018-10-30 21 0 举报/投诉

诺贝尔和平奖

诺贝尔和平奖是五个诺贝尔奖中的一个。根据诺贝尔的遗嘱,和平奖应该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于每年的10月份宣布。在此之前,挪威诺贝尔委员会成员将会以多数票来选择诺贝尔奖得主,人选一经决定,不得修改。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的名字将会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2013年10月11日(星期五)11点,2013年诺贝尔和平奖宣布授予禁止化学武器组织。截至2013年,已有100人和23个机构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2018年10月5日,2018年诺贝尔和平奖揭晓, 德尼·慕克维格和纳迪亚·穆拉德共同获奖,以表彰他们为终止将性暴力用作战争和武装冲突的武器所做出的努力。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诺贝尔和平奖
  • 外文名:Nobel Peace Prize
  • 评选单位:挪威诺贝尔委员会
  • 颁发地点:奥斯陆

创立背景

诺贝尔和平奖是由瑞典发明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1833-1896)所创立的五个诺贝尔奖中的一个。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和平奖不应该与其他四个奖项一起在瑞典颁发,而是应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和平奖的评奖委员会是由5人组成的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其成员由挪威议会任命。根据诺贝尔的遗嘱,和平奖应该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但评选委员会逐渐拓宽了和平奖所涵盖的範围。不过该奖项也可以授予符合获奖条件的机构与组织。

诺贝尔和平奖部分遗嘱译文及手稿原件图
在此我要求遗嘱执行人以如下方式处置我可以兑换的剩余财产:将上述财产兑换成现金,然后进行安全可靠的投资;以这份资金成立一个基金会,将基金所产生的利息每年奖给在前一年中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将此利息划分为五等份,分配如下: ......最后一份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举产生的5人委员会颁发。......对于获奖候选人的国籍不予任何考虑,也就是说,不管他或她是不是斯堪的纳维亚人,谁最符合条件谁就应该获得奖金。
Nobel will p1
Nobel will p2
Nobel will p3
Nobel will p4

推选流程

诺贝尔和平奖评选工作由挪威诺贝尔委员会负责,其5名成员均由挪威议会选出。

推选流程

上年的9月,挪威诺贝尔委员会準备接受提名。根据诺贝尔基金会的规章,如下人选提名有效:由国民大会(议会)和中央政府成员;国际法庭成员;大学校长;社会科学、历史、哲学、法学和神学等领域的教授;和平研究所和外交政策研究所所长;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诺贝尔和平奖获得组织的董事会成员;现任和卸任的挪威诺贝尔委员会成员(他们的提名可以在2月1日之后,但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之前或当天)以及挪威诺贝尔学院的常任顾问等。该年的2月1日,提名的截止日期。委员会根据提名(邮戳日期必须不得迟于该年的2月1日)进行评估。邮戳日期若迟于截止日期,则提名纳入下一年的讨论。该委员会已经收到了近200个不同的诺贝尔和平奖提名人选。而提名信的数量要高得多,因为很多提名的是同一个候选人。该年的2月3月,短名单。委员会进行候选人评估工作和準备一个简短的清单。3月8月,顾问审查。该年的10月,选择诺贝尔奖获得者。10月初,诺贝尔委员会通过多数票选出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最终决定不得抗诉,得主姓名随后宣布。该年的12月10日,颁发诺贝尔奖。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典礼将在挪威的奥斯陆市政厅举行,获奖者将获得证书、金质奖章和奖金支票。金质奖章正面是诺贝尔的头像,背面刻有铭文,意为“为了人类的和平与情谊”。奖金1000万瑞典克朗(1美元约合7瑞典克朗)。

颁发统计

从1901年至2012年,共颁发93个诺贝尔和平奖。1914年、1915年、1916年、1918年、1923年、1924年、1928年、1932年、1939年1940年、1941年、1942年、1943年、1948年、1955年、1956年、1966年、1967年、1972年为未颁发诺贝尔和平奖的年份。63个诺贝尔奖,皆一人独享。28个诺贝尔奖,由两人共享,2个诺贝尔奖由三人共分。1994诺贝尔和平奖的亚西尔·阿拉法特、希蒙·佩雷斯、拉宾以及2011诺贝尔和平奖的埃伦·詹森·瑟利夫,莱伊曼·古博薇和塔瓦库·卡曼。诺贝尔和平奖被共授予124位得主,包括100个人和25个机构组织。(其中国际红十字会被授予三次,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被授予两次),故应该为100人和22个机构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1901年~2001年,诺贝尔和平奖百年情况
国际组织 西欧 东欧 北美 拉美 亚洲 非洲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数
20 44 3 19 5 12 6
诺贝尔奖提名人选数
690 1694 323 964 345 677 164

提名记录

(1)政治家和国家领导人被提名但未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前苏联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史达林
捷克斯洛伐克 托马斯·马萨里克 爱德华·贝奈斯
英国 阿瑟·张伯伦 罗伯特·艾登 克莱门特·艾德礼 拉姆齐·麦克唐纳 温斯顿·邱吉尔
美国 威廉·塔夫脱 沃伦·哈定 赫伯特·胡佛 富兰克林·罗斯福 哈里·S·杜鲁门
查尔斯·休斯 约翰·杜勒斯 德怀特·艾森豪
法国 皮埃尔·弗朗斯
德国 康拉德·阿登纳(西德) 阿道夫·希特勒(纳粹德国,1939年)
阿根廷 贝隆夫人
印度 甘地(5次) 尼赫鲁
芬兰 巴锡基维
义大利 贝尼托·墨索里尼

(2)艺术家被提名但未授予诺贝尔和平奖: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国作家)、雷马克(德国作家)、帕布罗·卡萨尔斯(西班牙大提琴演奏家)、尼古拉斯罗厄烈冶、麦可·杰克逊(流行音乐之王、慈善家,2010年)(3)被提名者主要不是以和平工作而知名的: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英国经济学家)皮埃尔·德·顾拜旦(法国历史学家和教育家、以成立国际奥委会而知名)罗伯特·贝登堡(英国军队中将、作家、世界童子军运动组织创始人)玛利亚·蒙台梭利(以她的哲学及幼儿教育的方法而知名,她的教育方法在世界各地的公立或私立学校沿用至今)(4)皇室被提名者(Royal nominees):沙皇尼古拉二世(1901),瑞典卡尔王子(Prince Carl of Sweden,1919),比利时国王阿尔贝一世(1922),衣索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1938),希腊国王保罗一世(1950),荷兰女王威廉明娜(1951)(5)提名次数最多:1916年至1931年,简·亚当斯最终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前曾被91次提名诺贝尔和平奖。
(6)提名次数最少:爱米莉·巴尔奇、弗里乔夫·南森、西奥多·罗斯福首次被提名时就获得诺贝尔和平奖。(7)21世纪以来的提名动态:2000~2012年度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情况2002年,共有156个候选个人和组织,包括美国总统小布希、英国首相布莱尔和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2003年2月19日,中新网报导,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宣布,角逐2003年诺贝尔和平奖的个人或组织达150个。2004年2月13日,挪威诺贝尔学院确定了200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名单。挪威诺贝尔研究所主任伦德斯塔德说,2004年诺贝尔和平奖提名的个人和单位达173个,比2003年多8个,其中包括个人129名和组织44个,这也是诺贝尔和平奖历史上的新纪录。2005年1月29日,瀋阳市大东区永丰社区党委书记、主任李军意外地得知:在由瑞士和平基金会全力支持的“全球千名妇女争评2005年诺贝尔和平奖联会”组织的提名行动中,她被提名为候选人。 2005年2月25日,据德国通讯社、中国新京报报导,提名2005年诺贝尔和平奖的最终确认名单已于24日上报挪威诺贝尔评奖委员会,总计199个团体和个人(36个团体组织和163名个人)获得提名。据悉,这份秘密名单可能涵括了美国前国务卿科林·鲍威尔、以色列核武器专家莫迪凯·瓦努努、德国总理格哈德·施洛德、印度音乐家拉维·香卡,俄国人权主义者谢尔盖·科瓦廖夫,前捷克总统瓦茨拉夫·哈维尔,U2乐队主唱博诺。2009年2月28日,据香港《明报》报导,挪威诺贝尔委员会表示,有破纪录共172人及33个组织获提名2009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有提名人透露,获提名的包括法国总统萨科齐。2010年3月2日,据俄新社报导,俄罗斯人权活动家冈努西奇娜(Svetlana Gannushkina,推荐人为挪威保守党主席埃尔纳·索尔贝格)及俄罗斯人权组织“纪念”(Memorial)在2010年诺奖提名之列。2010年3月11日,据人民网报导,根据挪威诺贝尔和平奖网站讯息,挪威诺贝尔学院院长龙德斯塔德(GEIR LUNDESTAD)宣布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的候选人数高达237个,其中有38个是组织。包括网际网路(网际网路)、美国人罗伯茨、瑟夫和英国人伯纳斯·李(全球资讯网三位创始人)。2011年3月2日,据俄新社报导,维基解密网站被列入2011年诺贝尔和平奖提名名单(推荐人:挪威政治家斯诺里·瓦伦/Snorre Valen)。2012年2月28日,据香港《文汇报》报导,诺贝尔研究所27日称,本届和平奖共收到231个提名。讯息人士称,获提名人士包括美国前总统柯林顿、德国前总理科尔,以及涉嫌向维基解密爆料的美国士兵布切尔西·曼宁。2013年度诺贝尔和平奖,各国媒体热议2013年3月4日,据英国《卫报》、美国《赫芬顿邮报》报导,本届和平奖共收到259个提名,包括209名个人和50个组织。包括将成千上万的机密档案爆料给维基解密而被送上军事法庭的美国士兵切尔西·曼宁、以及被巴基斯坦塔利班武装分子枪击头部的15岁女学生马拉拉·优素福·扎伊。。

2013年诺贝尔奖两位热门提名人选 相关媒体报导
热门人选(一) 切尔西·曼宁(原名:布拉德利·曼宁,Bradley E. Manning)
10万人签名请愿,图片来源:纽约每日新闻网 2012年,据京华时报、中国日报、羊城晚报等国内媒体报导,涉嫌向“维基解密”网站提供海量机密情报的美国陆军士兵布莱德利·曼宁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引发外界热议。
2013年8月13日,据挪威国家电视台报导,美国记者诺曼·所罗门12日抵达挪威首都奥斯陆,将包括10.3万人签名的6000页请愿书交给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呼吁将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美军泄密士兵切尔西·曼宁。徵集签名的请愿团体是名为“草根行动”的网路组织,据称其收到的请愿签名大部分来自美国。

NTB SCANPIX/路透社供图

NTB SCANPIX/路透社供图

Cornelius Poppe/法新社/盖蒂图片社供图

热门人选(二) 马拉拉·优素福·扎伊

摄影:伊莉莎白女王医院/PA

2012年10月~11月,据加拿大广播公司及BBC、英国卫报等英媒报导,超过6万支持者 签署一份请愿书,呼吁将诺奖颁发给被一名巴基斯坦塔利班持枪歹徒枪击头部的女学生马拉拉·优素福·扎伊。
2013年2月1日,据新德里电视台、今日印度等印媒报导,马拉拉·优素福·扎伊被挪威工党成员提名诺贝尔和平奖。

伯明罕大学NHS信託基金/美联社供图

马拉拉优素福扎伊联合国演讲

图片来源:Flickr
相册名称:联合国秘书长全球教育首个倡议

图片来源:英国独立电视台

图片来源:英国独立电视台(ITV)

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提名人选,从和平奖评选程式而言,包括斯诺登(推荐人:瑞典于默奥大学社会学教授斯迪芬)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推荐人:全俄教育基金会会长科姆科夫)等人。达赖喇嘛遭拒签 2014年诺奖峰会举办地从开普敦搬到罗马由于南非政府拒绝给达赖喇嘛发放入境签证,原计画2014年10月在南非开普敦举行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全球峰会将于2014年12月12日至14日在义大利罗马举行。

奖品信息

(1)诺贝尔和平奖奖章,由挪威雕塑家古斯塔夫·维格朗(Gustav Vigeland)设计,展示不同于其他诺贝尔奖项的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姿势。2007年6月10日,图图大主教所获诺贝尔和平奖奖章在位于索韦托的家中失窃,并在16日由警方寻回物归原主。2007年6月17日,已故巴勒斯坦领导人亚西尔·阿拉法特所获诺贝尔和平奖奖章在加沙的混乱中失窃。2012年6月16日,缅甸反对派全国民主联盟领导人翁山苏姬抵达挪威,正式领取她在1991年获得的诺贝尔和平奖,并发表获奖演说。被英国《卫报》誉为“整个诺贝尔颁奖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一刻”。2013年4月3日,阿瑟·亨德森所获诺贝尔和平奖奖章在英国纽卡斯尔市失窃。

奖章正面
奖章背面
马丁·路德·金 诺贝尔和平奖奖章
奖章正面局部放大图
奖章背面显示为代表“友好联结”的三人团体。题词写道:Pro pace et fraternitate gentium,翻译就是“为着和睦与手足情谊的人士”(For the peace and brotherhood of men)"Prix Nobel de la Paix",该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的名字将刻在奖牌的边缘。

(2)诺贝尔和平奖证书:每个诺贝尔和平奖证书都是一件独特的艺术作品,由瑞典和挪威的画家和书法家创製。(3)诺贝尔奖奖金: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将其大部分地产,超过3100万瑞典克朗(相当于当下的17亿2百万瑞典克朗)设立成基金,投资于“安全证券”。投资收入是“每年以奖金的形式分发给那些在前一年曾赋予人类最大利益的人。”2013年诺贝尔奖金额的设定是8000万(瑞典克朗)奖金。

奖项评价

国际关係视野中的诺贝尔和平奖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刘炳香在其博士论文中,把诺贝尔和平奖百年的历史分为四个时期,分别介绍了每个时期诺贝尔和平奖的发展状况及主要特点,对所涉及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作出了简要介绍。第一个时期是1901-1918年。一战结束之前的诺贝尔和平奖主要侧重于对有组织的和平运动领袖及国际法学家的奖励。这一时期有关诺贝尔和平奖的争论与人道主义有关,即人道主义是否有助于和平。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对此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第二个时期是1919-1943年。两次大战期间,特别是1920年代,与欧洲民间及外交界普遍的和平预期相呼应,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通过颁发和平奖而表现出对国际和平机制建设的热情,但是脆弱的国际和平机制并没有经受住国际政治现实的考验,此间的部分诺贝尔和平奖也没有经受住时间的考验。第三个时期是1944-1990年。二战后不久,随着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阵营的成立,整个世界处于冷战的阴影之下,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发也不例外。史达林国际和平奖(后改为列宁国际和平奖)一度与诺贝尔和平奖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形成“两极”对立状态。此间的诺贝尔和平奖出现了一个新的动向,那就是对人权的关注。与此同时,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对核裁军的态度也逐渐由支持西方国家立场向完全反对核军备竞赛转变。
第四个时期是1991年至今。冷战之后,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对“和平”的理解更为宽泛了,一些“问题领域”如发展问题、环境问题也成为诺贝尔和平奖关注的焦点。从得主类型看诺奖颁发意义藉由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的名单分析,获奖者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反对战争而获奖,为获奖者的主体部分。(2)争取平等和自由的人权而获奖,如马丁·路德·金。(3)人道主义援助、救助贫困等而获奖,如南森国际难民办公室、美国公谊服务委员会、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等国际组织。(4)其他类型的获奖:21世纪以来,贫困问题、环境保护等愈发成为困扰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和平奖突破了战争与和平的传统框架,获奖原因也愈加宽泛。如200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首次颁发给环保人士——肯亚环境和自然资源部副部长旺加里·玛塔伊。这类诺奖的颁发启发了人们对和平意义更深的理解,不再停留在“没有战争即和平”的传统意义上。评选标準的特殊性诺贝尔和平奖是诺贝尔所有奖项中争议最多的一个。因为本身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同时技术上也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陷,其选择的条件往往受限于和平奖的评奖委员会的立场。从诺贝尔设立和平奖的初衷来看,最容易获得和平奖的应该是属于拥有政治家或社会活动家身份的人,判断他们贡献的依据往往是根据他们在国际重大事件里的表现。然而政治事件的多变性和複杂性,往往使结果的判断出现失误的情况。仅举三个例子。(1)最着名的例子:1973年和平奖授予美国的基辛格和越南的黎德寿,表彰他们在代表美越双方进行和谈以结束越南战争方面所做的工作。其实这两个人自身的努力是非常有限的,同时越南的和平也没有维持长久。(2)甘地未获和平奖,为诺奖史上最大疏失2006年10月17日,据中国新闻网报导,挪威诺贝尔学院院长盖尔·隆德斯塔德宣称“在诺贝尔奖106年的历史上,毫无疑问最大的疏失是没有把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印度圣雄)甘地。”甘地曾经五次进入诺贝尔和平奖的最终候选人名单,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两次,1946、1947和1948年连续三次。历史学家们说,20世纪40年代诺贝尔评奖委员会的5名成员都是亲英派,并且对开发中国家的候选人抱有成见,而且由于1947年印巴分治之后发生了战争,因而他们对甘地当选犹豫不决。诺贝尔基金会档案馆的材料显示,1947年甘地曾入围最后六名候选人名单,但最终和平奖还是授给了美国公谊服务委员会等机构。而在这6人当中,无论贡献还是名声,甘地是最突出的一位。评奖委员会在对他的评语中这幺写道:1947年对甘地来说是最为成功,也是最为失败的一年;他成功地领导了印度的独立运动,但也使南亚地区陷入了战争的危机。在1948年初就有一些人和组织责问诺贝尔评奖委员会,为何不把和平奖授予圣雄甘地,评将委员会当时的确也正在考虑这件事。但在1948年2月1日提名最后期限到来的前两天,1948年1月30日,甘地不幸遭到了暗杀。1948年甘地去世那年,诺贝尔和平奖并未颁发,原因是没有适合的、活着的候选人。
(3)美国总统欧巴马获奖,引发各地媒体热议2009年10月10日,香港《明报》刊出社评认为,欧巴马获诺贝尔和平奖,欠实绩乏说服力。《纽约时报》以《欧巴马因外交努力意外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为标题报导了这一讯息,文章配发了一张欧巴马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的合影照。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欧巴马在海外不断增强影响力,他的努力尚未奏效,或者仅仅是即将奏效。但民调显示,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却早已在全世界大受欢迎。”文章中还特别提到,朝鲜不久前曾试射飞弹“挑衅欧巴马”。《华盛顿邮报》网路版称,“对于之前几乎还名不见经传的人物而言,(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真是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讯息。并认为,欧巴马当总统时间并不长,却被授予这一项奖,此举也可解读为是对美国前总统乔治·W·布希的一种讽刺和指责。《洛杉矶时报》表示,授予欧巴马这一奖项的时机其实有些尴尬。“颇为讽刺的是,欧巴马正权衡是否再向阿富汗增兵。”《华尔街日报》警告称,欧巴马获得诺奖,可能反倒影响他的国内支持率。“诺贝尔委员会的意外决定,可能会让欧巴马在全球範围内招致批评,反倒给他就任初期做出的一些成绩沫上了阴影。”2011年3月21日,据俄新社报导,俄罗斯自由民主党主席弗拉基米尔·沃尔福维奇·日里诺夫斯基呼吁撤销贝拉克·欧巴马的诺贝尔和平奖。常常偏离创始人初衷,沦为西方政治工具按照诺贝尔先生的遗嘱,诺贝尔和平奖应该授予那些“为促进民族和睦,增进各国友谊,推动裁军以及为召开和宣传和平会议而努力的人”,然而,这些美好的构想经受不住严峻政治现实的碰撞。比起宣扬和平,诺贝尔和平奖的评选更热衷于干涉别国内政,推销西方意识形态,已经完全沦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不符合他们标準的政权进行“和平演变”的政治工具,甚至在分裂主权国家方面推波助澜。后面的6个案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如萨哈罗夫(苏联,1975年)、华勒沙(波兰,1983年)、丹增嘉措(中国,1989年),戈巴契夫(苏联,1990年)、翁山苏姬(缅甸,1991年)、希尔琳·艾芭迪(伊朗,2003年)等。2010年8月27日,英国路透社记者报导一本名为“诺贝尔和平奖,诺贝尔真正想要的是什幺”(The Nobel Peace Prize,What Nobel Really Wanted)。该书中含有一位已故和平奖委员会主席迄今未发表的日记。这些日记显示了过去数十年来围绕此奖的激烈争论,主要是关于如何解释诺贝尔奖创始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95年的遗嘱。报导称诺贝尔和平奖监护者们在挑选红十字会或美国总统欧巴马等获奖者时违背了奖励“和平护卫者”的初衷。2010年10月8日,俄新社发表该社政治观察家尼古拉·特洛伊茨基的署名文章,认为诺贝尔和平奖沦为西方政治工具。2012年2月3日,据英国路透社报导,瑞典当局正调查诺贝尔和平奖是否偏离创始人诺贝尔初衷,被颁给了“错误”的对象,譬如人权主义者和环保主义者。

得主情况

(1)1901年至2012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平均年龄为62岁。(2)最年轻得主:马拉拉·优素福·扎伊,1997年7月12日出生于巴基斯坦,2014年10月10日年仅17岁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为该奖项最年轻的得主。
(3)最年长得主:约瑟夫·罗特布拉特,87岁时获得1995年度和平奖。(4)女性得主:100位得主中,有15位是女性,首个获得和平奖的女性是1905年度得主贝尔塔·冯·苏特纳。(5)唯一拒绝领奖:黎德寿(越南政治家)(6)颁奖时已被逮捕:卡尔·冯·奥西茨基(德国)、翁山苏姬(缅甸)、刘晓波(中国)(7)死后追授奖项:达格·哈马舍尔德(1961年飞机失事遇难)(8)许多人认为,温斯顿·邱吉尔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但他实际上是获得195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事实上,邱吉尔被提名为文学奖及和平奖。(9)禁止化学武器组织获2013年诺贝尔和平奖。

历届得主
获奖时间 得主(国籍) 角色(Role) 领域(Field)
1901年 琼·亨利·杜南(瑞士)
Jean Henry Dunant
日内瓦公约发起者,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创始人
人道主义工作,和平运动
弗雷德里克·帕西(法国)
Frédéric Passy
第一个法国和平协会创始人兼主席
1902年 埃利·迪科门(瑞士)
Élie Ducommun
国际和平局(瑞士伯尔尼)名誉秘书 和平运动
夏尔莱·阿尔贝特·戈巴特(瑞士)
Albert Goba
国际和平局(瑞士伯尔尼)名誉秘书
各国议会联盟秘书长
1903年 威廉·兰德尔·克里默(英国)
William Randal Cremer
国际仲裁法庭秘书,
英国议会成员
和平运动,
国际组织
1904年 国际法研究院
Institut de droit international
学科团体 和平运动,
国际组织
1905年 贝尔塔·冯·苏特纳(奥地利)
Bertha von Suttner
《放下武器!》作者,
国际和平局(瑞士伯尔尼)名誉主席
和平运动
1906年 西奥多·罗斯福(美国)
Theodore Roosevelt
各种和平条约的协作者
时任美国总统
协商谈判
1907年 埃内斯托·泰奥多罗·莫内塔(义大利)Ernesto Teodoro Moneta 国际和平协会“伦巴第联盟”主席 和平运动,
国际组织
路易·雷诺(法国)
Louis Renault
国际法教授
1908年 克拉斯·蓬图斯·阿诺尔德松(瑞典)
Klas Pontus Arnoldson
瑞典和平仲裁联盟创始人
前瑞典议会成员,作家
和平运动
弗雷德里克·贝耶(丹麦)
Fredrik Bajer
国际和平局(瑞士伯尔尼)名誉主席
丹麦议会成员
1909年 奥古斯特·贝尔纳特(比利时)
Auguste Beernaert
国际仲裁法院(海牙)成员
比利时议会成员、前首相
和平运动,
国际组织
保罗·德康斯坦(法国)
Paul Henri d'Estournelles de Constant
捍卫国家利益和国际调解委员会成员,
法国议会志愿仲裁小组发起人兼主席,
法国议会成员
1910年 国际和平局
Permanent International Peace Bureau,IPB
1891年,于瑞士伯尔尼建立 和平运动
1911年 托比亚斯·阿赛尔(荷兰)
Tobias Asser
律师,内阁部长,国际私法会议创始人 和平运动
阿尔弗雷德·赫尔曼·弗里德(奥匈帝国)
Alfred Fried
Die Friedenswarte(和平主义刊物)创始人
,记者
1912年 伊莱休·鲁特(美国)
Elihu Root
前国务卿,多个仲裁协定发起人 协商谈判
1913年 亨利·拉方丹(比利时)
Henri La Fontaine
国际和平局永久主席,比利时议会成员 和平运动
1917年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Red Cross
1863年,于瑞士日内瓦成立 人道主义工作
1919年 伍德罗·威尔逊(美国)
Woodrow Wilson
时任美国总统、国际联盟的最初倡导者 国际组织
1920年 莱昂·维克多·奥古斯特·布尔茹瓦(法国)
Léon Bourgeois
国际联盟理事会主席,法国议会主席 国际组织
1921年 卡尔·亚尔马·布兰廷(瑞典)
Hjalmar Branting
时任瑞典首相 国际组织,
和平运动
克里斯蒂安·劳斯·朗格(挪威)
Christian Lange
各国议会联盟秘书长(布鲁塞尔) 和平运动
1922年 弗里乔夫·南森(挪威)
Fridtjof Nansen
探险家、科学家、“南森护照”(难民)发起人 人道主义工作
1925年 奥斯丁·张伯伦(英国)
Sir Austen Chamberlain
英国外交大臣、《洛迦诺公约》的倡导者 协商谈判
查尔斯·盖茨·道斯(美国)
Charles G. Dawes
时任美国副总统,“道威斯计画”计画的制定者,
同盟国赔偿委员会主席
1926年 阿里斯蒂德·白里安(法国)
Aristide Briand
《洛迦诺公约》、《白里安-凯洛格非战公约》发起人之一,外交部长 协商谈判
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德国)
Gustav Stresemann
《洛迦诺公约》发起人之一,外交部长,前大法官
1927年 费迪南·爱德华·比松(法国)Ferdinand Buisson 巴黎索邦大学前教授,人权联盟的创始人兼主席 协商谈判,
和平运动
路德维希·克魏德(德国)
Ludwig Quidde
各种和平会议参与者,德国议会成员,
柏林大学教授
1929年 弗兰克·B·凯洛格(美国)
Frank B. Kellogg
《白里安-凯洛格非战公约》发起人之一,
美国前国务卿
协商谈判
1930年 纳坦·瑟德布卢姆(瑞典)
Nathan Söderblom
普世教会合一运动领袖,大主教 和平运动
1931年 简·亚当斯(美国)
Jane Addams
国际妇女争取和平与自由联盟主席,社会学家 和平运动
尼古拉斯·默里·巴特勒(美国)
Nicholas Murray Butler
《白里安-凯洛格非战公约》发起人之一,
哥伦比亚大学校长
和平运动,
协商谈判
1933年 诺曼·安吉尔(英国)
Sir Norman Angell
国际联盟执行委员会成员,作家 军备控制与裁军
1934年 阿瑟·亨德森(英国)
Arthur Henderson
1932年裁军会议大会主席,前外交部长 国际组织,
军备控制与裁军
1935年 卡尔·冯·奥西茨基(德国)
Carl von Ossietzky
和平主义者,记者 人权,
军备控制与裁军
1936年 卡洛斯·萨维德拉·拉马斯(阿根廷)
Carlos Saavedra Lamas
外交部长,联合国大会主席,
巴拉圭与玻利维亚之间的冲突调解人
协商谈判
1937年 E·A·罗伯特·塞西尔(英国)
Robert Cecil
国际和平运动创始人兼主席,作家,前掌玺大臣 国际组织,
和平运动
1938年 南森国际难民办公室
Nansen International Office for Refugees
由南森成立的国际援助组织 人道主义工作
1944年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Red Cross
1863年,成立于瑞士日内瓦 人道主义工作
1945年 考代尔·霍尔(美国)
Cordell Hull
联合国发起人中突出的参与者,前国务卿 国际组织
1946年 爱米莉·巴尔奇(美国)
Emily Greene Balch
国际妇女争取和平与自由联盟荣誉主席
前历史社会学教授
和平运动
约翰·瑞利·马特(美国)
John R. Mott
基督教青年会国际委员会主席
国际宣教协会主席
1947年 英国公谊服务委员会
Friends Service Council - Facts(The Quakers)
1647年,成立于英国伦敦 人道主义工作
美国公谊服务委员会
American Friends Service Committee (The Quakers)
1917年,成立于美国华盛顿 和平运动
1949年 约翰·博伊德·奥尔(英国)
Lord (John) Boyd Orr of Brechin
国家和平委员会和世界和平组织联盟主席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突出的组织者和指挥者
营养学政治家,医生
人道主义工作,
国际组织
1950年 拉尔夫·詹森·本奇(美国)
Ralph Bunche
担任巴勒斯坦问题调解员(1948年)
联合国託管理事会理事
美国哈佛大学(剑桥)教授
协商谈判
1951年 列翁·茹奥(法国)
Léon Jouhaux
联合国代表
国际自由工会联合会主席,
国际劳工组织理事会副主席,
国际组织,
人权
1952年 阿尔贝特·施韦泽
史怀哲(德国)
Albert Schweitzer
兰巴雷内(加彭共和国广场)建立者
传教士医生
人道主义工作
1953年 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美国)
George C. Marshall
“马歇尔计画”发起人,联合国的代表,
前国务卿和国防部长,美国红十字会大会主席
国际工作,
人道主义工作
1954年 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
Office of the 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 for Refugee
1951年,成立于瑞士日内瓦 人道主义工作
1957年 莱斯特·伯勒斯·皮尔森(加拿大)
Lester Bowles Pearson
第七届联合国大会大会主席
前加拿大对外事务国务卿
协商谈判,
国际组织
1958年 乔治·皮尔(比利时)
Georges Pire
难民救援机构"l'Europe du Coeur au Service du Monde领导人,多明我会牧师 人道主义工作
1959年 菲利普·诺埃尔-贝克(英国)Philip Noel-Baker 世界和平与合作的终身致力者,国会议员 军控与裁军,
国际组织
1960年 艾伯特·约翰·卢图利(南非)Albert Lutuli 非洲人国民大会主席 人权
1961年 达格·哈马舍尔德(瑞典)
Dag Hammarskjöld
联合国秘书长 协商谈判
1962年 莱纳斯·卡尔·鲍林( 美国)Linus Pauling 化学家 军控与裁军
1963年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Red Cross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League of Red Cross Societies
1863年,前者成立于瑞士日内瓦
1919年,后者成立于法国巴黎
人道主义工作
1964年 马丁·路德·金(美国)
Martin Luther King Jr.
南方基督教领袖会议的领导 人权
1965年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Fund
1946年,成立于美国纽约 人道主义工作
1968年 勒内·卡森(法国)
René Cassin
欧洲人权法院主席 人权
1969年 国际劳工组织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1919年,成立瑞士日内瓦 国际组织
人权
1970年 诺曼·布劳格(美国)
Norman Borlaug
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墨西哥城 人道主义工作
1971年 维利·勃兰特(西德)
Willy Brandt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理 国际组织
协商谈判
1973年 亨利·基辛格(美国)
Henry Kissinger
美国国务卿(华盛顿) 协商谈判
黎德寿(越南,拒绝领奖)Le Duc Tho 越南政治家 协商谈判
1974年 肖恩·麦克布赖德(爱尔兰)Seán MacBride 联合国纳米比亚理事会主席(美国纽约)
国际何平局主席(瑞士日内瓦)
军控与裁军,
人权
佐藤荣作(日本)
Eisaku Sato
日本首相 军控与裁军,
人权
1975年 安德烈·德米特里耶维奇·萨哈罗夫(苏联)
Andrei Sakharov
苏联原子物理学家 人权
1976年 贝蒂·威廉斯(英国)
Betty Williams
北爱尔兰和平运动(后更名为和平人们组织)
建立者
和平运动
梅里德·科里根(英国)
Mairead Corrigan
1977年 国际特赦组织
Amnesty International
1961年,成立于英国伦敦 人权
1978年 穆罕默德·安瓦尔·萨达特(埃及)Anwar al-Sadat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总统 协商谈判
梅纳赫姆·贝京(以色列)
Menachem Begin
以色列总理 协商谈判
1979年 德蕾莎修女(印度)
Mother Teresa
传教士慈善机构领导人(加尔各答) 人道主义工作
1980年 阿道弗·佩雷斯·埃斯基维尔(阿根廷)
Adolfo Pérez Esquivel
人权领袖,雕塑家,建筑师 人权
1981年 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
Office of the 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 for Refugees
1951年,成立于瑞士日内瓦 人道主义工作
1982年 阿尔瓦·米达尔(瑞典)
Alva Myrdal
作家,外交家,前内阁部长 军控与裁军
阿方索·加西亚·罗夫莱斯(墨西哥)
Alfonso García Roble
前外交秘书,联大裁军谈判代表 军控与裁军
1983年 列赫·华勒沙(波兰)
Lech Walesa
团结工会领导人 人权
1984年 图图大主教(南非)
Desmond Tutu
约翰内斯堡主教,南非教会理事会前秘书长 人权
1985年 世界防止核战争医生组织
International Physicians for the Prevention of Nuclear War
1980年,成立美国波斯顿 军控与裁军
1986年 埃利·维瑟尔(美国)
Elie Wiesel
“大屠杀总裁委员会”(The President's Commission on the Holocaust)主席 人权,
人道主义工作
1987年 奥斯卡·阿里亚斯·桑切斯(哥斯大黎加)
Oscar Arias Sánchez
哥斯大黎加总统 协商谈判
1988年 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
United Nations Peacekeeping Forces
1948年,成立美国纽约 国际组织
1990年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巴契夫(苏联)
Mikhail Gorbachev
苏联总统 协商谈判
国际组织
裁军与军控
1991年 翁山苏姬(缅甸)
Aung San Suu Kyi
缅甸政治家 人权
1992年 里戈韦塔·门楚·图姆(瓜地马拉)
Rigoberta Menchú Tum
瓜地马拉原住民 人权
1993年 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南非)
Nelson Mandela
南非政治家 协商谈判
人权
弗雷德里克·威廉·德克勒克(南非)F.W. de Klerk
1994年 亚西尔·阿拉法特(巴勒斯坦国)Yasser Arafat 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主席
协商谈判
希蒙·佩雷斯(以色列)
Shimon Peres
以色列总理
伊扎克·拉宾(以色列)
Yitzhak Rabin
1995年 帕格沃什科学和世界事务会议(加拿大)Pugwash Conferences on Science and World Affairs 1957年,成立于加拿大帕格沃什 军控与裁军
约瑟夫·罗特布拉特(英国)Joseph Rotblat 着名原子物理学家、反核人士
1996年 西门内斯·贝洛(东帝汶)
Carlos Filipe Ximenes Belo
东帝汶天主教会主教 人权,和平运动
何塞·拉莫斯·霍塔(东帝汶)José Ramos-Horta 东帝汶政治家
1997年 国际反地雷组织 (ICBL)
International Campaign to Ban Landmines
1992年,成立于美国 军控与裁军,
和平运动
乔迪·威廉士(美国)
Jody Williams
推动国际反地雷运动
1998年 约翰·休姆(英国)
John Hume
国会议员,社会民主党和工党领袖 协商谈判
大卫·特林布尔(英国)
David Trimble
国会议员,北爱尔兰统一党领袖
1999年 无国界医生Médecins Sans Frontières 1971年,成立法国巴黎 人道主义工作
2000年 金大中( 韩国)
Kim Dae-jung
韩国总统 人道主义工作
协商谈判
2001年 联合国United Nations 1945年,成立美国纽约 国际组织
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加纳)Kofi Annan 联合国秘书长
2002年 吉米·卡特(美国)
Jimmy Carter
第39任美国总统 协商谈判,人权
2003年 希尔琳·艾芭迪(伊朗)
Shirin Ebadi
伊朗女性律师和人权活动者 人权
2004年 旺加里·马塔伊(肯亚)
Wangari Maathai
肯亚女政治家 人道主义工作
2005年 国际原子能机构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1957年,成立于奥地利维也纳 军控与裁军
穆罕默德·巴拉迪( 埃及)
Mohamed ElBaradei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
2006年 穆罕默德·尤纳斯(孟加拉国)Muhammad Yunus 孟加拉乡村银行建立者 人道主义工作
孟加拉乡村银行(孟加拉国)Grameen Bank 1976年,成立于孟加拉国达卡 人道主义工作
2007年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1988年,成立于美国纽约 人道主义工作,国际组织
阿尔·戈尔(美国)
Al Gore
着名环境学家
2008年 马尔蒂·阿赫蒂萨里(芬兰)Martti Ahtisaari 芬兰总统 协商谈判
2009年 巴拉克·欧巴马(美国)
Barack H. Obama
美国第44任总统 国际组织,
裁军和军控
2010年 刘晓波 中国持不同政见者 民主运动
2011年 莱伊曼·古博薇(赖比瑞亚)Leymah Gbowee 赖比瑞亚和平运动领导人 女权,和平运动
塔瓦库·卡曼( 叶门)
Tawakkol Karman
叶门政治家
埃伦·詹森·瑟利夫(赖比瑞亚)
Ellen Johnson Sirleaf
赖比瑞亚总统
2012年 欧洲联盟(EU)
European Union
1993年,成立于比利时布鲁塞尔 国际组织
2013年 禁止化学武器组织
Organization for the Prohibition of Chemical for Chemical Weapons
1997年,成立于荷兰海牙 军备控制和裁军
2014年 萨蒂亚尔希(印度) 印度儿童人权活动家 人权
马拉拉·优素福·扎伊 巴基斯坦少女
2015年 突尼西亚全国对话机构 多元民主
2016年 胡安·曼努埃尔·桑托斯·卡尔德龙 哥伦比亚总统 人权
2017年 “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ICAN) 非政府组织(NGO)
2018年 德尼·慕克维格 刚果(金) 终止将性暴力用作战争和武装冲突的武器
纳迪亚·穆拉德 伊拉克

相关文章

财务经理财务
美乐地
联合国欧洲本部
外来农民工
龙吻0
达卡(孟加拉国首都和第一大城市)

发布评论